西行到东方

寻求资助

在哥伦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里,欧洲的地理学等科学正处于强大的天主教势力压制之下。天主教的教会当局认为地球的中心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地——以色列,并且认为地球位居宇宙中心,本身并不动,而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动。

但是,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一些学者长期以来致力于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他们已经测定了纬度,算出了地球圆周的数值,并且将这方面的知识应用到航海上,利用罗盘航行于印度和非洲之间。

有了拉丁文阅读能力的哥伦布,根据来自各种书本的知识,渐渐发现了欧洲的地理学者们犯下的错误。虽然古代希腊的科学家早就说过地球是圆的,但是天主教的教士们却不承认这种理论,偏说地球是平面的。不过在那个时代,对“地球是平面的”这一说法,民众是深信不疑的。地圆理论则被人视为荒谬怪诞。

“如果这个世界是一个圆形像球样的东西,那么,球的那一边的人,怎么站立得住呢?”

“真是可笑 !人还能倒着走路吗? ”

“那些在地球下面的人们岂不是要掉下去了嘛!这怎么可能呢?”

街头巷尾都在取笑哥伦布的“疯话”。哥伦布却并不因此而灰心、沮丧,他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虽然他已进入中年,但浑身充满了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

为了实现自己“西回印度新航道”探险的大计划,哥伦布和费丽帕带着小迭戈再度搬回了里斯本。哥伦布参照了托斯堪内里的地图和各种书籍,并大致计算出到达印度所需要的航程。

以今天的知识来看,哥伦布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把每一经度的大小弄错了,最糟糕的是,他认为地球的七分之六的面积是陆地。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地理知识上的误区,哥伦布才会绕经更远、更危险的非洲,最后发现美洲大陆。

不管怎样,哥伦布好不容易才算出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程,并将这趟航海所需要的船只大小、船员人数、食品、武器、贸易品等项目一一算好,列出清单。由于费用太过庞大,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援,势难成行。

“那么,只要国王批准,这项计划就可以付诸实施了? ”巴托洛梅说。

“问题就在这里呀 !葡萄牙因为和西班牙打了四年的仗,国库亏空,现在财政很困难。”哥伦布无可奈何地说。

“不过,最近继位的国王约翰二世,对印度航道的开发相当重视。只要他能得到亚洲的财富,在战争方面所用掉的钱很快就可以捞回来的。如果现在向他提出西回的计划书,也许可以获得他的支持呢。”

哥伦布在巴托洛梅的鼓励下,四处奔走,终于在贵族们的引荐下,哥伦布获得了晋谒国王的机会。于是,哥伦布带了托斯堪内里的地图,应召入宫晋见国王约翰二世。

“横越大西洋向西打开通往印度航道的构想,看来十分有趣,我想听听你的意见。”约翰二世果然对哥伦布的构想很有兴趣。

“我有信心,按我的构想,只要航行地球七分之一的距离就可以到达印度,但是,如果循东回航道前往印度,却要航行地球的七分之六。”

约翰二世聚精会神地听着,觉得哥伦布的构想是有理有据的,但是他也得到了一些非常适时的消息:丹麦和挪威王曾派遣了考察队,根据考察队员回来后对他们找到的那片土地进行的描述,那些地方原来是非常贫穷的。但是哥伦布的坚定信念和魅力对约翰二世产生了影响,于是,他召开了一次会议,与会的有贵族、臣属、地理学家和著名的航海专家等。

国王首先发言:“我们在过去曾接二连三地派出探险船,由非洲西海岸向南进发,目的是要发现通往印度的东回航线,但是都没有显著的成就。今后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进行东回航道的探求,或者改采纳哥伦布所提出的新计划,希望大家尽情地发表意见。”

“这位名叫哥伦布的热那亚人是个彻头彻尾的牛皮大王。”

“如果把这种人的话当真,依言派船出海,岂不是有损我们葡萄牙的国誉吗?”不过,也有人为哥伦布辩护:“哥伦布的计划确实很周详、牢靠,绝不是一个只会吹牛皮的人所能做到的。况且,他的航海经验也很丰富。”

“假使这项航海计划成功,哥伦布有什么要求?”

“他所提出的条件是:第一,授予他贵族头衔;第二,封他为印度总督,他要收取印度全部收益的十分之一,而且在他死后,其地位要由他的儿子来承袭。”

贵族们听见约翰二世这样说,不禁大吃一惊,哥伦布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但是约翰二世却对哥伦布的计划十分重视。于是,那些反对哥伦布的贵族们便想了一条计策,他们暗地里派了几个人去故意和哥伦布接近,表示对他的构想非常感兴趣,愿意竭尽全力协助他去实现这项计划。

老实的哥伦布毫不怀疑,竟把他们视同知己,谈得极为投契。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研究、商讨航海的各项细节、计算所需的费用、人员、物资等等。就这样,这些心怀不轨的人,把哥伦布探险计划的详细情形,摸得一清二楚。

然后,那些贵族大臣们开始暗中筹备,不久以后,他们偷偷地派遣一支船队,秘密地出发了。只要这次探险成功,那么一切功劳岂不都是自己的了!不料,人算不如天算,这支船队出发后不久,就在海上遭遇到一场暴风雨的袭击,几乎全船覆没。

这批人的经验和能力都不足,眼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浩瀚汪洋,还不知有多少的惊险和困难在等着他们呢 !这一趟的探险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谁都没有信心。他们不敢再盲目地前行,于是便掉转头来,狼狈地返回了。

而此时的哥伦布还在等着宫里的消息,希望国王能批准他的探险计划。贵族大臣们偷偷派遣探险队的事情慢慢地在里斯本传开了,哥伦布的愤怒是可以想见的,他对那些经常出入宫廷的上流社会人士深感痛恨,对他们那种卑劣行为尤为不齿。同时,国王拒绝了哥伦布的计划,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没有把握的冒险计划,如果能够找到一条绕过非洲去印度的好路,也许更为现实。

正当哥伦布备尝失意的痛苦滋味时,他的妻子费丽帕因病去世了 !遭受双重打击的哥伦布几乎崩溃了。他渐渐地觉得在葡萄牙继续待下去也是毫无意义的,于是决定去西班牙碰碰运气。

虽然约翰二世没有同意哥伦布的计划,但为了防止哥伦布投靠别国去实现他的计划,约翰二世特意派人看守着他。

1484年年底,哥伦布带着 5岁的迭戈偷偷地溜出里斯本。

然而,这位年轻的约翰二世万万没有想到,由于他们拒绝了哥伦布的计划,葡萄牙将要失去多么大的利益。

在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有一个现在已经荒废了的港口,叫做帕洛斯。从葡萄牙越过国境逃过来的哥伦布带着年幼的儿子步履蹒跚地走到帕洛斯的市镇。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的父子俩来到帕洛斯一座小山上的修道院,他们敲响了修道院的大门,便体力不支地双双倒地。修道院中走出了几位修士,把哥伦布和迭戈搀扶了进去。帕洛斯的这家修道院里有一位佩雷什神甫,他深具教养,又善于观人。佩雷什从哥伦布的脸上就看出他不是一个凡庸的人物。佩雷什神甫马上叫人端出面包和牛奶,让哥伦布父子填饱肚子。

父子两人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以后,精神恢复了不少。哥伦布向神甫一再地致谢,并告诉迭戈不要忘记祷告,以感谢耶稣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的恩典。

佩雷什神甫一直以慈祥、同情的眼光打量着这一对落难的父子,在神甫真诚、和蔼的目光下,哥伦布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经历。最后,他还不断地强调着:“我确信,从大西洋一直往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

佩雷什神甫耐心而仔细地听完哥伦布的叙述,他暗忖:“眼前的这位中年人,虽然潦倒不堪,风尘满面,但从他文雅的谈吐和仪态来看,应该是一位学识渊博、并有丰富航海经验的人,而且他满怀理想,意志坚强,我应该尽我之力去帮助他。”于是,神甫缓缓地对哥伦布说道:“你的通往印度的西回航线计划确实很有见地。不过,西班牙现在正和伊斯兰教徒打仗,可能没办法立刻派出探险船队。不过你放心,我会尽我的能力来帮助你实现这个计划的。”

接着,这位神甫又以一种十分神圣的语气说道:“人们都向往东方的黄金、珍宝和高贵的香料,不惜冒险前往寻求。圣经上告诉我们说,人,不仅仅是为了面包而生存,真正的基督徒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财富。”

面对神甫的质疑,哥伦布回答说:“您说得对,我的这项计划是基于另一种信念和心愿,绝不是仅仅为了东方的财宝而动心。我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都是神所创造的,所有的人类都应亲如手足、和睦相处、互助互爱,这样人类才能幸福。而向东方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就是我唯一的愿望。为了达成这一心愿,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困阻和冷嘲热讽,有人讥讽我是疯子,有人骂我是想发洋财的投机分子。我相信耶稣基督,一定会助我完成这一理想和心愿的。”

年高德重的佩雷什神甫也精通地理学和航海学,他在西班牙的宫廷里也有很多朋友,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一方面被哥伦布的真诚所感动,另一方面,以他自己所具备的航海知识来判断哥伦布的计划,他相信哥伦布不是痴人说梦,于是,他决心全力相助。

佩雷什神甫紧握着哥伦布的手说:“哥伦布先生,让我慢慢来想办法。这不仅是为了你,同时,也是为了西班牙,这项计划必须要实行,因为你是上帝的使者。”被人当做笑柄而逃出葡萄牙的哥伦布,首次遇到了一位真心欣赏他的人,这使得他非常兴奋。

佩雷什神甫把哥伦布的计划,向帕洛斯的居民们传了出去,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都相继前来修道院拜访哥伦布,热心地听取他的说明。这期间,哥伦布还结识了圣方济会塞维利亚区的圣物保管人安东尼奥·德马切纳。德马切纳除了是一名宗教人士以外,还是一位宇宙学爱好者。他的话在当地甚至宫廷都很有分量。德马切纳听了哥伦布的计划后,也认为是可行的。

佩雷什神甫立刻决定向西班牙王室推荐哥伦布的这项计划,他同时写了一封恳切的介绍信给他的好友——一位在宫廷里颇有影响力的教会人士。此外,佩雷什神甫为了使哥伦布没有后顾之忧,让他的幼子迭戈暂时留住在修道院,并负责教养。

当时,西班牙是由阿拉冈的王储斐迪南和卡斯提未来的女王伊莎贝拉所统治。1469年,斐迪南和伊莎贝拉联姻,西班牙就此统一。伊莎贝拉是位非凡的女王,她不仅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同时感觉敏锐,具有高超的外交手腕。曾有人这样描写过她:这位女王体态匀称,外表俊美,身材修长她看起来和蔼而坦诚

她能听取他人建议,但在决定时却颇有主见,不为他人所左右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人,但她也会大发雷霆,国中的豪绅巨富和其他有权势的人物都害怕引起她的愤怒。就秉性和爱好来说,她喜欢正义,并努力遵守自己的诺言长期以来,西班牙人和国内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争战不休。最后的胜利虽然势必属于西班牙人,但是,据守在格拉纳达地区的摩尔人仍然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哥伦布把孩子暂时托付给修道院代为照顾,一个人前往旅行。他在佩雷什神甫的安排下,要去晋见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但是,国王和女王却正在格拉纳达督战。

若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有高度的忍耐力和大无畏的不屈精神。哥伦布只好经由佩雷什神甫安排,暂住在德古斯曼公爵的府邸,耐心地等候着晋谒国王和女王的机会。

“我这样子等下去,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万一被葡萄牙人抢了先,一切的努力都将成为泡影了。”在德古斯曼公爵府邸等待的期间,哥伦布一直焦虑不安。

这时,国王和女王得知了哥伦布的计划,便请哥伦布到他们在科尔多瓦的官邸一叙。哥伦布到了科尔多瓦,但国王一家又在他到达之前起身去马德里了。哥伦布扑了个空,心里十分懊恼,不过在这里,他幸运地结识了德门多斯,他是西班牙的红衣主教,同时也是国王的头号大臣。这还不算,哥伦布还与一位名叫贝特丽丝·恩里克斯的女子相爱了。

心地善良的恩里克斯是葡萄园园主的女儿,她总是安慰和鼓励哥伦布,在哥伦布最困难的几年里,她一直是他的伴侣。可是在哥伦布看来,他与恩里克斯的婚姻与他未来印度总督的身份是不相匹配的,所以他始终没有娶恩里克斯为妻。

日子一天天地流逝,哥伦布经常独自踯躅在街头,当地的人们见到这位潦倒不堪的外乡人居然受到显贵的重视,而且还经常出入于宫廷,不免因嫉妒而讥嘲,也有人骂他是怀着幻想的投机分子或疯子。不过,时日一久,凡是和他接触过或是与他交谈过的人,无不被他的热情和抱负所感染,人们逐渐由了解而对哥伦布钦佩和同情起来。

1486年,国王一家回到了科尔多瓦,斐迪南国王准备正式召见哥伦布了。

哥伦布得知消息后,当即换了衣服,英姿焕发地向国王的官邸进发。哥伦布兴冲冲地赶到了那里,宫廷中派人通知他说,国王准备第二天接见他。

翌日一大早,哥伦布就把一切资料准备齐全,带往宫中。斐迪南国王很礼貌地接见了他,并仔细地听取了他的计划。伊莎贝拉女王才智出众、英明有为,而且极富同情心,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的能力似乎不在斐迪南国王之下。当她获悉哥伦布的探险目的,不仅是为了东方的珍宝、财富,而更是希望把基督福音向东方传播时,深为嘉许。

国王和女王没有立即决定,最后,“计斐迪南国王对他说:划确实设想得很周到,如果能够成功,不仅可以向东方传播基督福音,还可以通过与亚洲方面的贸易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不过,这件事情也不能由我一个人来作决定。”

隔了几天,国王再度把哥伦布召去,请他列席会议,对学者、教士和贵族们讲解他的计划。哥伦布取出了随身带来的海图,以稳健有力的语调对航海计划作了详细的说明。

席中,那些思想迂腐、顽固的教士们不断地提出愚蠢的问题:“如果说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背面的海水岂不是会全部流掉了吗? ”“住在地球背面的人,到底要怎样行走呢?”

哥伦布在一一答复了这些问题之后,以充满自信的口吻说:“我的计划实现以后,一切就都清楚了。”

斐迪南国王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这毕竟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事,而且如果在同摩尔人作战期间,单单为了也许会有利可图的航海而惹恼了邻居葡萄牙,这可是不明智的,这件事非同小可。

一番思索过后,斐迪南国王吩咐道:“航路的发现固然重要,但是把伊斯兰教徒赶出西班牙,使战争早日了结,却是当务之急。这事留待以后再办,也不会太晚。”之后,国王每月向哥伦布发放足够的生活费用,让他在西班牙能够安心地住下去。安排好一切之后,斐迪南国王又匆匆地返回到战地去了。

1488年,恩里克斯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哥伦布为他取名为费南多。

一转眼,哥伦布来到西班牙已经有 4年了,而出海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哥伦布听闻格拉纳达都城的摩尔人的部队至今仍然顽强抵抗,西班牙军无法越雷池一步。

回到了帕洛斯的哥伦布,40岁还不到,可是头发却已经灰白了。“等到战争结束时,说不定我已经衰老,没有体力再出海远航了 !”哥伦布越想越不安,只得再去找佩雷什神甫商量。

哥伦布感叹地说:“我打算离开西班牙,如果照这样无限期地逗留下去,徒然蹉跎岁月,终将一事无成 !”

佩雷什神甫同情地反问说:“你似乎认为,在西班牙大概是得不到国王和女王的支持了,可是,你又准备去投靠哪一国呢?”

“我想前往法国,以前我曾在法国舰队待过,所以,我打算派舍弟巴托洛梅出面,代我向法国国王请求援助。”哥伦布回答说。

“你的处境我很了解。可是即使你去了法国,也未必能如愿。我认为在事情决定以前,还会拖很长的时间。这样好了,让我再写一封信给宫里的朋友,等到回信了再说吧。”

哥伦布谢绝了神甫的好意,他屈服了,失望地回到了葡萄牙。这次,约翰二世向哥伦布提供了护卫队,但此时哥伦布的回归实在不是时候。航海家迪亚士已经出发去寻找印度,他们发现了刚果河口。1488年,迪亚士惊喜地发现海岸向东延伸了。在返回的途中,他们绕过一处海角,这里后来被约翰二世命名为好望角。就这样,通往印度的道路被打开了。

迪亚士的凯旋使约翰二世对哥伦布瞬间失去了兴趣,如今哥伦布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位满口疯话、形迹可疑的人。哥伦布见葡萄牙对自己毫不关注,于是又回到了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