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屋脊
1891年,赫定返回故乡。此时的他已经横越了半个西亚,因此难免志满意得,觉得可以进行横穿亚洲中心的旅行了。
这次的探险要走的路程比从北极到南极还远,需要花费三年半的时间。
1893年10月16日,在家人的祝福和教授的鼓励下,赫定向东方的圣彼得堡出发了,最初的目的地是塔什干。
乌拉河畔的奥尔斯克是最靠近亚洲的山镇,穿过奥尔斯克后,马车驶入广阔的吉尔吉斯草原,草原中有狼、狐、羚羊和兔子等许多的动物,幽默而强悍的吉尔吉斯人幕天席地,赶着牲口流浪在草原上,四处为家。
生活在草原上的吉尔吉斯人感觉敏锐,即使在黑夜里也能准确判断方向,当然如果赶上暴风雪就没有办法了,只能留在原地,还要慎防野狼的袭击。
11月21日,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这一段的道路是沿着咸海延伸的,从字面上来看,咸海应该是含有盐分的海,奇怪的是它仅是一个内陆湖而非真正的海。
跨入温暖地带后,雪变成了温润的小雨。锡尔河前的丛林里有许多老虎、雉鸡和野猪之类的野生动物出没。
在塔什干,赫定购买了许多旅行用品:帐篷、毛毯、毛皮上衣、呢绒鞋子、干粮、烹饪用具及弹药等,也买了俄国和亚洲地图,以及一些打算送人的礼物,如布匹、衣服、手枪、小刀、短剑、银杯、表和望远镜等。
赫定决心通过帕米尔到达喀什。帕米尔高原地处中亚东南部,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7700米,被称为“亚洲地区的屋脊”。
帕米尔高原紧邻阿富汗、克什米尔以及中国领土,因各国互相对峙,俄国认为帕米尔主权应该归于俄国,因此在1891年建立了帕米尔堡。
赫定想要访问帕米尔堡,从这里到帕米尔堡只有500千米左右,只是一路上都是寒风大雪,听说连水银柱都会在一夜之间冻结。很多人警告他此行的危险性,但是赫定并没有气馁,他还是决定向亚洲屋脊挑战。准备了简单的装备后,赫定带了三个人同行,其中一位叫伊斯兰的,成了赫定日后最忠实的旅伴。
雪下得很大,人和马都常常跌倒,有时也会完全陷入雪堆里,这时候就要把马背上的东西卸下,再用绳子将马拉出来。根据吉尔吉斯人的经验,要是雪下得很深,就必须用牦牛先开辟出一条雪道,然后人和马才能通过。
他们还告诉赫定一些事情: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一只狼咬死了40只羊,最近还有一个牧民一夜之间损失了180只羊。
狼是吉尔吉斯人恨之入骨的大敌。几乎在每个暴风雪的夜晚,狼都会偷偷地潜入撕咬羊群。
野山羊也是野狼捕杀的对象,野狼通常成群出现,把羊群逼到悬崖上,山羊看到穷凶极恶的狼,往往吓得不顾前面是否有悬崖就往下冲。
吉尔吉斯人告诉赫定,山羊掉下悬崖时,都是用它坚硬的犄角作为支撑点着地,因此有些羊也能幸免于难。不过即使不被摔死,也不见得就能逃出狼口,因为狼群可能早已等在悬崖下面,虎视眈眈地坐以待“羊”了。
有太阳照射的那半边身子很暖和,另外半边却很冷。一路上的风雪把赫定的脸冻伤了,冻疮脱落后,那一部分的皮肤就如羊皮纸般粗糙。
在帕米尔堡,赫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整个冬季,这里的士兵没有见到一个白人,因此看到赫定,自然感觉亲切。赫定等人在这里待了二十天左右,士兵们的热忱始终不减。
1894年4月7日,赫定和侍从们告别帕米尔堡,翻越萨雷阔勒山,进入中国领土。
快到边境的布伦库勒碉堡时,三位中国士官特地赶来检查了他们的行李,因为那段时间一直在传言说俄国有掠夺帕米尔的野心,因此凡是往来客人所携带的行李,都必须接受检查。
5月1日,赫定一行人到达喀什,暂时居住在老朋友托洛夫斯基的家里。
夏季来临后,气温升高,赫定始终无法忘记帕米尔高原的奇异风光、以及慕士塔格峰终年覆盖的皑皑白雪和冰河发出的蓝光。于是在6月初,赫定再次前往帕米尔高原。
进入山区,河流的水量增多,山顶不时闪烁着雪白银光,闪闪刺眼。溪谷里水流湍急,必须小心翼翼地涉水而过。
越过了山峰,再次来到亚洲屋脊,雄伟的巨峰横亘在眼前,蛇状的冰河蜿蜒穿行于悬崖和绿草之间,山麓下草原上的牛群羊群悠闲地低头吃草。
到了北方的苏巴喜平原,赫定要求住进吉尔吉斯人的帐篷里。接下来的三个月,他完全和吉尔吉斯人生活在一起,跟他们吃同样的食物,做同样的工作,偶尔骑马或骑牦牛在草原上奔驰。吉尔吉斯人对赫定说:“你快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吉尔吉斯人了。”
吉尔吉斯人是回教徒,但妇女们却不戴面纱,只是围上一条白色的头巾。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一天到晚都在照顾着家畜,白天赶着羊群和牛群到草原去吃草,夜幕低垂时,就把它们赶回栅栏里,这些羊群和牛群的安全多系在半野生的狗身上,狗保护着牛羊,以防狼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