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三一学院
1889年,伯特兰终于用一年的时间修完了一般人必须花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科目。当年12月,他参加了三一学院的奖学金考试,顺利通过并获得了一份奖学金。第二年,伯特兰正式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
伯特兰的父亲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他的哥哥弗兰克是在牛津读的大学。伯特兰进入剑桥前后的几十年中,这座学术界的大观园里,可谓盛况一时、人才辈出,怀特海、摩尔、爱丁顿、约翰逊、凯恩斯等均毕业于这所学校。
1890年10月,伯特兰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他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怀特海先生。
怀特海是三一学院的监试教授,比伯特兰早十年进入剑桥,他在审查奖学金时,对伯特兰的考卷非常赏识。据说,当时另一个学生的分数比伯特兰高,但怀特海却在考试委员会上优先推荐了伯特兰。伯特兰毕业时,怀特海旧事重提,他说:“你的毕业成绩比他好,由此可见,我当初的做法没有错。”
对怀特海和伯特兰来说,剑桥大学的教育简直就是柏拉图教育理想的现实版。他们把一半的时间用来研究数学,另一半时间则与同学们自由讨论,这种谈话,依照怀特海的说法,堪比柏拉图那包罗万象的《对话录》。不过,他们的谈话内容对外并不公开。他们这个小团体被称为“学社”,也有人叫他们“使徒”。他们多半在周六晚上聚集在房间里,谈到深夜,第二天早餐时,再继续畅谈。他们整天徜徉在环境幽静的校园里,直到太阳西沉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在这种倾谈胸中抱负的场合里,伯特兰不再掩藏自己内心的想法了,他摆脱了那种清教徒式的教育阴影。他常常畅所欲言,很快便成了小团体里锋芒毕露的人物。每当他发言时,学校里那些高年级的学长以及一些校园中的优秀人士都全神贯注地聆听,这使他倍感兴奋。时间一长,伯特兰在个性与应变方面有了惊人的进步。他逐渐抛却了畏怯的性格,发表言论时,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跟在潘布洛克府邸时简直判若两人。
当然,怀特海对伯特兰的一生影响很大,他心地仁慈,对伯特兰很是照顾,他希望尽全力帮助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后来他们共同写出了《数理原理》。
查理·桑格是伯特兰进入大学后结交的第一个朋友。他身材矮小,面色红润,待人极为热情,多才多艺。伯特兰在剑桥求学时,除了最早结识的这位同窗好友桑格外,还结交了好几位终身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