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放下对虚构问题的担忧

很多时候,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有很大的可能不会真正发生。而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和担忧,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想象事情的时候,不自觉地给它们带上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消极悲观的想法会不断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打转,导致我们越来越焦虑和紧张。而杞人忧天的心态,只会让我们更加消极和沮丧,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不要担心多余的事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五三班的坏小子》里面讲到一个叫任思思的女孩,她总是喜欢把未发生的事情往坏处想。全班组织春游,她担心出行的日子会下雨;坐在大巴车上,她又担心出车祸了怎么办;在公园野餐的时候,更是害怕会有坏人突然窜出来掳走她;到最后,她甚至开始担心天会塌下来。

虽然这只是书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却也是生活中许多人的一个缩影:事情还未发生,他们就开始臆想最坏的结局吓唬自己,导致自己一整天都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

人类具有超前思维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种能力在追求目标和应对不确定性时尤为重要。例如,优秀的企业家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趋势和消费行为获得竞争优势。超前思维在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前进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当超前思维带给我们无休止的焦虑和不安时,它就变成了一种担忧。过度担忧会导致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最坏的结果,滋生无助感,同时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焦虑反应。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但当担忧开始影响自己的积极状态,让自己感到低落、疲乏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个情绪问题。为了缓解焦虑情绪,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焦虑箱。

当你感到未来可能会焦虑时,可以将问题详细描述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担忧以及可能导致的最糟糕的结果,随后将这些字条放进焦虑箱里,并记录下时间。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焦虑箱,回顾这些记录,你可能会发现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出现。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事实:焦虑和恐惧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意志力。真正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是我们自身拥有的资源、能力、经验和心理素质。

曾国藩曾经说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我们不必过度担心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只需要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学会对自己说:“这件事只值得我轻微担忧,我没有必要过度担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心理上的平静最大化。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而问题往往在于我们过度思虑、胡思乱想。我们往往会杞人忧天,把太多不必要的担忧提前塞进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使我们越陷越深,很难轻易走出来。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摆脱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正视并解决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设法让自己更加自信和坚定,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困难和挑战。就像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在《京都山居生活》中说的:“忠于自己。享受你的选择,过好每一天。人生就是当下活着的这一刻。”专注现在,脚踏实地,我们才能够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创造自己想要的美好未来。

拒绝进入绝对思考的误区

有个网友分享了她的一个经历。高考结束后,她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采摘杨梅。在路上,她的其中一个朋友心情低落,一直在计算自己高考可能得到的分数以及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还担心自己如果没有考上想去的大学,该何去何从。尽管窗外的风景很美丽,但她全神贯注于得失的计算,情绪非常低落,这种情绪感染了其他朋友。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高考成绩,然后开始担心如果自己考得不好会怎么办。这种情绪开始慢慢地失控。

这次采摘杨梅的旅行,没有任何人玩得尽兴。那个女孩心情沮丧,因为她非常担心自己高考失败,并且无法接受自己没有达到目标的结果。其实,这是因为她采取了绝对思考的方式,导致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绝对思考会让人用不合乎现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旦现实与预想的结果落差太大,就会遭受冲击,诱发出许多负面情绪,从而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对未来产生绝望的心理;绝对思考还会触发担忧的情绪。

在这种过度忧思之下,即便勉强思考出应对方法,也只是徒增压力。于是我们陷入了每日的低气压中,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也让身边的人不得不接收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些绝对思考的观念常常会产生过多的焦虑和自责。一个人一旦失眠多次后,往往就会陷入焦虑之中,生怕失眠会逐渐严重,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身体出现问题。这种消极情绪会让我们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即使尝试摆脱这种情绪,但很快又会陷入其中。慢慢地,这种失眠状况会越来越严重,失眠的天数也会成倍增加。究其原因,我们更关注的是寻找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失眠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心态只会增加我们的心理压力。失眠对我们的意义也不再是失眠本身带来的疲劳和健忘,而是对自己整个人的失败感。这种不良情绪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失望、自责和焦虑,进一步加深失眠问题的严重程度。

负面的小问题造成了负面的情绪,而负面的情绪又进一步放大了问题,最后导致一点小事就足以演变成一场灾难。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陷入这种不良情绪的循环中呢?

首先,需要减轻压力。即使无法在第一次尝试中达成目标,我们仍然可以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不断接受挑战,并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为了缓解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尝试每天刻意留出一段时间去忧虑。例如,将每天睡觉前的30分钟作为专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这样在一天的其他时间里,我们就可以更加专注自己手头的任务而不被担忧困扰。

其次,要从乐观的人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在生活中可以发现,乐观的人总是以一种从容和充满希望的态度度过人生。即使一次尝试未能成功,他们依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被负面情绪左右而改变自己的现状。相反,消极的人则往往陷入失败和困惑的阴影中。

最后,不管面临再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都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要因为负面情绪而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要保持微笑,看淡“目标和结果”,并欣赏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付出和进步。只有这样,好的心情才会与我们不期而遇,让我们更加自信、坚定地向前迈进。

辩证思考是降低焦虑的最佳方法

我们有时候不敢面对问题,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害怕最坏的结果。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用过去那种消极、抗拒失败和困难的心态,而应该从失败和困难中学习经验,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样做有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成功。此外,如果经常让恐惧和逃避心理支配我们的思维,就会浪费心理资源,妨碍我们专注解决问题。因此,应该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卡瑞尔公式。其内容是说,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先接受它,才能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上。

这个公式源自工程师威利·卡瑞尔。在安装清洁机的过程中,他虽勉力将机器安装完成,但无法满足公司的质量要求,心中十分懊恼,彻夜无眠。后来,他意识到过度的自我反省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想出了这个方法。

卡瑞尔公式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有了明晰的操作步骤:

第一,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第二,使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

第三,想办法改善这个最坏的情况。

这个公式使我们不再惧怕最坏的结果,减轻了我们内心的压力以及担忧,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其实,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各种工程,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扰,担心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只有敢于直面最坏的情况,才能积极地去解决它。

如果人们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就能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即便最后无法获得可靠的方案,我们也做好了面对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因此不会感到焦虑和害怕,心态也会趋于稳定。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说:“辩证思想和既定现实之间是矛盾的而不是一致的;真正的判断不是从现实自己的角度,而是从展望现实覆灭的角度来判断这种现实的。”在事态变得不可控之前,我们需要辩证思考未来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然后做好万全之策,不断完善自我,在每天的进步中为自己积蓄能量,以此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活在当下,在试错中成长,准备好应对未来最坏的可能性,才能将现实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