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外在的情绪管理

第一课 相信成功离自己很近

心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定律——吸引力法则,指的是当你的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你的心思集中在什么地方,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未来。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所以你如果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成功离自己很近,信念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

那我们该如何具体操作呢?

否定自己是因为你在惧怕挫折

“我肯定不会成功的,这件事对我来说太难了……”

“失败太可怕了,别人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我直接一跪不起。”

这些话是否看着很熟悉?

当下,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负面想法也越来越多。

“只要不去做,失败就找不上门。我知道这样很消极,但我就是不敢去做。”来访者小张如是说。

小张现在年过三十五岁,仍是赋闲在家。他的家庭条件算得上优渥,但是却让他变得像温室的花朵一样不堪一击。

上大学的时候,他想在老家创业,做新型农业设备。前期经历了各种磨难,连投资人都已敲定,就差临门一脚时,他父亲问了他一句:“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这八个字给了他当头一棒。他辗转反侧,纠结了一晚上,最终还是放弃了。

其实家里也已给他备好后路,为何他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放弃?他说,他害怕失败。后来他自己发现过好多商机,每次都是一样,因为害怕失败没有去实行,结果错失了许多机会。他的想法,永远只停留在“想”这一层面上。

这样的他,也是万千人身上的一个小小缩影。

的确,面对挑战,一时的畏首畏尾虽然能够换来片刻的安宁,却容易让我们陷入更长时间的懊悔中。

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

那些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害怕失败,做事情瞻前顾后的人,本质上是惧怕挫折。

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过犹不及,过多地害怕失败,会抑制自身的行动力。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太多了,把一切看得太复杂。

要克服这种害怕失败的心理,首先要正视问题的本质。不要总是想着去逃避。相反,我们需要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畏惧任何结果。

在过往的经验中,太多的人和事告诉我们,结果是行为过程的产物,越执着于结果,越难以将问题看淡。

鼓励自己多去尝试,不要害怕,享受去做的这个过程。

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挑战,那么,我们就不会惧怕挫折,甚至更容易将事情做好,离成功也会更近一步。

最后,学会迎难而上。

泰戈尔曾说过:“你应该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难在向你挑衅。”

拜倒在困难之下还是征服困难,皆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信念。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只差那一股超越恐惧的信念。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这个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避之不及,唯恐落入沉没成本的陷阱。

通俗点说,沉没成本是已经付出的代价,无论是否继续投资或采取行动,这些成本都无法收回。

这个名词来自经济学,当人们面临决策时,常常会受到过去投入的影响,而将已经花费的时间、金钱、资源等视为考虑因素。但从理性决策的角度来看,沉没成本应该被视为无关紧要的成本,因为它已经无法改变,所以不应该影响当前和未来的决策。

不得不承认,我们总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和损失,然而在赌徒心理的驱使下,我们幻想通过某种手段,能够减轻自己的损失,所以我们不愿轻易放手。

其实沉没成本并不像它的字面意思那样,它实际上是人为了合理化自己的投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心理预期,也是造成当局者迷的一个重要心理谬误。

有这样一段观察样本:在一段恋情里,男方对女方投资较多,在这段感情的起始,男方得到了足够的满足,他选择了继续持有。

突然有一天,女方出轨了,男方十分痛苦。这时男方的满足感已经小于零,很明显,男方这时应该选择放弃持有。

由于男方在先前投资太多,且没有达到男方心目中的预期,这时放弃会造成大量沉没成本,所以男方开始合理化他之前的大量投资,认为这个女生值得他投资这么多,她会重新变好的。

因此即使男方知道女方出轨,每天都承受着痛苦,他也不愿意放手。

太过惧怕沉没成本,反过来被它操控了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许多所谓无视沉没成本的方法,其实是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几乎完美的理性决策机器。

作为普通人,即使知道这个道理,沉没成本造成的心理痛苦依然存在,我们仍然无法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考虑沉没成本是人的本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直盯着沉没成本不放,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借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代入沉没成本也一样,既然它无可避免,无法忽视,那我们就认清它,掌控它。

在沉没成本的废墟上重建自我生长的成本,比继续原地踏步投入的成本要小得多。不将沉没成本视作成本,也就不会落入被它牵着鼻子走的陷阱中。

要有失败者的逻辑,但不能有失败者的心理

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对于不可避免的困难,我们只能面对,并且将之化为动力。

我们需要摆脱过去失败的伤痛,将每一天都变成一个新的起点。可以选择在每个环节注意自己可能会犯下的错误,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增加自己的成功概率;更要学会打破失败的逻辑,而不是一直沉沦在失败者的心理中。

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才是失败赋予我们的真理。

知乎有位匿名网友说过一段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年她与大学室友约定一起考研,虽然通过了初试,但在复试过程中,她遗憾出局。

那几天,她郁郁寡欢,毕业以后,她下定了决心:“我要继续奋战。”

考研二战的她,吸取了头一年失败的教训,并且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她反而在面试中展现出了落落大方的一面。终于,她如愿以偿,考上了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与其执着于优秀,不妨让自己拥有不逃避任何事情的勇敢。不惧失败,果断地推进工作,让自己尽快成为那个敢于面对一切的勇者。”

失败不是为了让自己堕入黑暗,而是在千锤百炼中塑造金石般的身心,让我们去触摸成功。

其实,人们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点便是需要学会面对失败。

如果对于这次的失败,不吸取教训,不总结复盘,不提升自己,那很可能下一次也会失败,而且会一直失败下去。

让我们变强的方法,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复盘总结经验,打破自己的失败者逻辑,寻求新道路,而不是一味沉浸在遭受失败就一蹶不振,陷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失败者心理中。

实践法则

凡事都有其方法,通向成功的道路也不例外。我们根据过往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成功的方法,但愿对你有帮助。

? 寻找你的目标并付诸行动

人这一辈子,不管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来引领自己前进。

这个目标,最好是在你足够喜欢的领域,而不是盲目做出的决定。

对于这个目标,你可以这样做:

自我反思:花些时间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优势。思考你希望在生活中实现什么,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是什么,以及你真正重视的领域是哪些。这将有助于确定你的个人目标。

设定明确的目标:确保你的目标具体、明确和可衡量。将大目标分解成更小的里程碑目标,以便更容易管理和衡量进展。确保你的目标是可实现的,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你的动力和成长。

制订行动计划:为了实现目标,制订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列出需要采取的具体步骤、资源和时间表。将大目标分解成可行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截止日期。

坚持和调整:在实施行动的过程中,保持长期、持续的努力。接受挑战,但也要灵活调整计划。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学习和成长,并持续评估自己的进展。

找到目标并实施行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目标可能会改变,你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并调整行动计划。持续保持目标导向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你将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

? 学会坚持,拼命努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推销员去企业推销,却被老总拒绝了100次。

当他第101次去的时候,老总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般厚颜无耻的人,我拒绝你的次数连我自己都忘记了,门卫都认识你了,你怎么还不要脸地往这里跑呢?”

推销员回了一句:“如果你的员工都能跟我一样坚持去努力,你的企业肯定能做得更大更强。”

老总大笑,然后跟推销员签了一笔巨额订单。

你想要成功,就必须做到坚持,坚持完成人生马拉松路上的小目标,坚持做到“不要脸”,永远相信这一次的碰壁只是在为下一次的成功蓄力,坚信全力以赴是成功亘古不变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你做一件事时,开始的时候花费的精力自然要多一些。但是当你坚持下去,等待这件事走上正轨后,再做同样的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变得得心应手,成功近在咫尺。

? 无视议论者

不要随意告知他人有关自己的人生规划。

因为当别人知道你的目标时,更大概率换来的是对方的酸葡萄心理。他人对你的嘲讽、挖苦将会影响你的心态,让你产生动摇。

当然,即便我们不得不处在被他人议论的旋涡中,也要做到无视他们的冷嘲热讽。

事实上,他人的议论与我们的梦想毫无关系。不去理会负面的议论,我们会走得更轻松。

毕竟,成功并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伟大,而是为了抵达自我灵魂深处的精神小岛。

成功没有捷径,但成功一定会有方法。

日复一日的积累也许是枯燥的,年复一年的坚持也许是孤独的,但这些都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砖。

正如俞敏洪所说:“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成功或许受运气、机会等因素影响,但主动、持续的努力以及正确的方向,一定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也一定是人生这道难题最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