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人皆知

卫将军姜维认为司马师已经死了,司马昭刚接替,一定不能离开洛阳,这是北伐中原的好机会。征西将军张翼不同意出兵,说:“国家小,人民疲劳,不该老是动兵。”姜维不听他的话,带着他和车骑将军夏侯霸率领几万人马到了枹(fú)罕,向狄道进攻(姜维第四次北伐)。

地理小课堂

●枹罕

古县、郡、镇名,汉代治所在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西南。

魏征西将军郭淮在这一年死了,雍州刺史陈泰接替他为征西将军,镇守陈仓。他叫雍州新刺史王经守住狄道,告诉他,陈仓的兵马没到以前,不可单独出战。可是王经沉不住气,他一合计自己的兵马已经足够对付姜维了,就发兵三万,跟姜维在洮西打了一仗。姜维叫夏侯霸抄小道绕到王经的背后,自己打正面,前后夹攻,把王经打得大败而逃。三万士兵逃回狄道城的只有一万多一点,其余的不是给打死,就是逃散了。姜维还要追上去,张翼拦住他,说:“已经打了一个胜仗,可以停了,再打下去,我怕前功尽弃,反倒画蛇添足了。”姜维有点生气,还是率领军队去围狄道。

历史追根究底

●王经

三国时魏国大臣,在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后,为司马昭所杀。但司马昭和司马炎对其评价较高。司马昭说:“经正直,不忠于我,故诛之。”

语文活学活用

●画蛇添足

解释:蛇本来没有脚,却给蛇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不但无益,反而坏事。

反义词:画龙点睛。

哪儿知道情况变了。陈泰从陈仓赶去,到了狄道城东南山上。他吩咐士兵使劲儿地敲鼓,又在山上放起火来,让城里的人知道救兵到了。除了这一路的救兵,还有第二路救兵。兖州刺史邓艾接到诏书,做了安西将军,率领一队兵马日夜赶来,跟陈泰一同抵抗姜维。司马昭还不放心,又派了太尉司马孚带领一队兵马作为后应。姜维没料到忽然来了这么多救兵,已经有点心虚,跟陈泰打了一仗,占不到便宜,只好往西退去,正应了张翼所说的“画蛇添足”那句话。姜维把军队驻扎在钟提,暂时休息一下。

地理小课堂

●钟提

古城名,在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西南,在蜀汉的凉州地界。

第二年,就是公元256年,后主刘禅拜卫将军姜维为大将军。七月,大将军姜维再一次出兵,没想到人家早已做了准备。姜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死伤了不少兵马,亏得夏侯霸前来接应,姜维的残兵败将才得以回到汉中(第五次北伐又失败了)。蜀人因此怨恨姜维。姜维上书请求处分,降级为卫将军,执行大将军的职务。

地理小课堂

●段谷

山谷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南。

姜维一心要征伐中原,一听到司马昭把关中一部分的军队调到淮南去打诸葛诞(公元257年),就又率领几万兵马经过骆谷到了沈岭(第六次北伐)。诸葛诞是魏镇东大将军,统领扬州军事,司马昭怎么会去征伐他呢?

原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跟那些被司马懿和司马师杀的大臣都是好朋友。诸葛诞很不安心,怕他们的命运也会轮到自己身上,就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救济有困难的人,有意地赦免罪犯,为的是收买民心。他收养了一些门客和情愿替他卖命的勇士,借口防备东吴,向司马昭请求多给他一些兵马,还要在淮南造座城。

司马昭多么机警啊。他一探听东吴的动静,才知道:吴大将军孙峻已经死了,他的叔伯兄弟孙(左纟右林)(lín)接替他做了卫将军,后来又升为大将军;有些人不服,孙(左纟右林)作威作福,一不高兴,就把他们杀了;吴主孙亮跟孙(左纟右林)又合不到一块儿去;东吴大臣之中经常不和,等等。司马昭一琢磨,在这种情况下,东吴不可能进攻寿春。那么,诸葛诞为什么要扩充军队呢?又为什么还要造一座城呢?他不由得起了疑。长史贾充很能奉承司马昭,向他献计,请他派人去慰劳“四征”,同时去察看他们的行动。司马昭就派贾充到淮南去劳军。

历史追根究底

●叔伯兄弟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平辈男性,即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互称为从父兄弟,后世称为堂兄弟,俗称叔伯兄弟。有时也指同一曾祖父的兄弟。

●四征

魏国设置的四个将军,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屯兵,防守东吴、蜀汉和鲜卑。

贾充到了寿春,见了诸葛诞。两个人喝酒谈天,挺对劲儿。谈天当中,贾充好像很随便地问了句:“听说洛阳方面有不少大臣愿意看到推位让国,您看怎么样?”诸葛诞这个火性子,立刻变了脸,说:“你们父子都受了魏君的大恩,怎么这么胡说八道的?”贾充红着脸说:“我不过把别人的话告诉您,何必生气呢?”诸葛诞很坚决地说:“哼!生气算什么,要是京师发生叛变,我拼着命也干,难道光是生气就算了吗?”

历史追根究底

●推位让国

儒家观点认为,上古君主尧、舜通过禅让传递君位,是贤明之举。但后世禅位逐渐成为权臣篡位的方式。

贾充回去向司马昭报告。司马昭皱着眉头,不知道该怎么办。贾充又献了个计,说:“不如把他调到京师来。”司马昭说:“好是好,就怕他不来,那不是逼他反吗?”贾充摇头晃脑,好像背书似的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司马昭就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叫他速回京师上任,兵符移交给扬州刺史乐(左纟右林)。果然,诸葛诞见了诏书害怕了。他怀疑扬州刺史乐(左纟右林)跟他作对,要夺他的兵权,就先把他杀了。他打算关起门来保护自己,马上召集淮南、淮北各郡县屯田的官兵十多万人和扬州新归附的士兵四五万人,准备了足够吃一年的粮食,又派长史吴纲带着小儿子诸葛靓(jìng)到东吴称臣求救。

语文活学活用

●摇头晃脑

解释: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造句:老先生喜欢研究诗词歌赋,读到高兴时还摇头晃脑地吟诵。

历史追根究底

●兵符

古时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上面刻字,通常一分为二,朝廷和将领各一半,两半相合方能调兵。

吴纲到了东吴,吴人很是高兴。大将军孙(左纟右林)一面派全怿(yì)、全端、唐咨、王祚等几个将军和新从魏投降过来的文钦父子发兵三万去帮助诸葛诞,一面请吴主孙亮拜诸葛诞为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州牧等,还封他为寿春侯。

魏大将军司马昭率领二十六万大军,连关中的兵马都调动了一部分,几路进兵,围攻寿春。双方打了几仗,魏兵占了上风,可是司马昭不急于进攻,也不愿意光用兵力。他要用计策去分化诸葛诞和帮他的那些人。

语文活学活用

●分化

解释:文中指使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

造句:我们要警惕敌人分化我们的意图。

诸葛诞、文钦、全怿、全端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遇到困难,内部闹了意见。大将军孙(左纟右林)亲自出来,打了一个败仗,不怪自己无能,反倒发了脾气,杀了自己的一个将军,回到建业去了,还把打败仗的过错推给别人,说要惩办那些打败仗的人。这一来,将士们又是害怕又是不服气,就给司马昭一个招收东吴将士的好机会。全怿、全端首先带着几千人马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拜他们为将军,封为列侯。

文钦和诸葛诞由猜忌到火并,诸葛诞把他杀了。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和文虎逃出城去,投奔魏营。魏官员们认为文钦一家背叛了朝廷,应当把他们办罪。司马昭另有高招,他叫他们带领几百个骑兵一面绕着城墙走,让城里的人看看,一面有人大声嚷嚷地说:“城里的人听明白了:文钦的儿子都不杀,别的人还怕什么呢?”司马昭拜文鸯、文虎为将军,封为关内侯。城里的人知道了,都很高兴。除了少数愿意跟着诸葛诞一同死的人,别的人大多没有斗志。到了这时候,司马昭才用全力四面进攻,真是水到渠成,很快地拿下了寿春。接着,诸葛诞被灭了族,几个将军和十多万士兵全都投降了。

语文活学活用

●火并

解释:同伙决裂,自相残杀或并吞。

造句:两个犯罪组织头目火并,最终都被警察控制。

●水到渠成

解释: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水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近义词:瓜熟蒂落、马到功成、迎刃而解。

有人对司马昭说:“十多万士兵当中有一部分是吴兵,吴兵的家小都在江南,将来必有后患,不如把他们坑杀了吧!”司马昭说:“带头的大恶人已经给杀了,别的人何必多杀呢?吴兵要回去的话,就让他们回去,正可以显示朝廷的宽大。”因此,投降的人一个都没杀,还让文鸯、文虎把他们父亲的尸首埋了。他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被诸葛诞所逼而参加叛乱的将士吏民,一概免罪。”这一下,谁都高兴了。司马昭打了个大胜仗,又得了个喜信,说姜维听到诸葛诞死了,已经退回成都,西边没有战事了。

历史追根究底

●坑杀

古代军队打仗,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的行为。这是古代军队作战的一个惯例,主要是为了夸耀战绩。

司马昭回到洛阳,文武百官都称颂他的功德。诏书下来,拜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司马昭把这些全推辞了。他还是做着大将军。过了两年,诏书又下来,再一次拜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又推辞了。可是魏主曹髦并不因此感到满意。他自己没有实权,恨透了司马昭。有一天,他对几个大臣说:“司马昭的心,过路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着等死,今天我就该跟你们一同去惩罚他。”大臣们劝他忍耐一下,可千万不能得罪大将军。曹髦可真恼了,从怀里拿出一道诏书来,扔在地下,说:“你们拿去!我已经下了决心,死也不怕!”说着他就进去禀告太后。谁知道曹髦认为是心腹的那三个大臣,倒有两个急急忙忙地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曹髦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大喊大叫地从宫里打出来,他自己拔出宝剑。他们一出来,就碰到了司马昭的兄弟屯骑校尉司马伷(zhòu)带着一队士兵过来。皇上左右的人一声吆喝,司马伷和众人就逃散了。中护军贾充也带着一队武士跑上去,魏主拿起宝剑挥着说:“你们反了吗?”众人都害怕了,全都准备逃了。有个太子舍人叫成济的,跟贾充在一起,问他:“怎么办呢?”贾充大声地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这才胆大了,拿起长枪向前刺去。魏主曹髦还想用宝剑来招架,枪头刺进胸口,穿了脊梁。成济把长枪往回一拉,魏主从车上跌出来,死了。

读史学古文

●出自《汉晋春秋》

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语文活学活用

●禀告

解释:把事情告诉上级或长辈。造句:他禀告上级的话不可信。近义词:禀报、奏报。

司马昭一听到魏主给杀了,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担心,哆哆嗦嗦地趴在地下,没起来。太傅司马孚跑到宫里,哭着说:“杀陛下是我的罪!”文武百官好像捅了窝的马蜂,嗡嗡地乱着。司马昭只好起来,到了朝堂上,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也被逼着来了。他见了司马昭,哭了。司马昭也抽抽搭搭地说:“陈泰,你说叫我怎么办哪?你替我想个办法啊!”陈泰说:“只有杀了贾充,才可以多少向天下赔个不是!”司马昭呆了好久,说道:“你再想个轻一点的办法。”陈泰说:“依我说啊,只有再重一点的,没有更轻一点的!”司马昭就不再开口了。他吩咐左右替太后写了一道诏书,说曹髦不孝,废为平民,照平民的礼节把他的尸首埋了。后来由于太傅司马孚他们的请求,总算用诸侯王的礼节把他葬了。

历史追根究底

●朝堂

百官面见君主,君主与百官商议朝政的地方。三国魏在明帝建成洛阳宫太极殿之后,洛阳宫太极殿就是魏国的朝堂。

去了一个皇帝,还得再立一个。司马昭和大臣们决定立魏武帝曹操的孙子曹奂(huàn)为新君,太后同意了。曹奂继承魏明帝曹叡为魏主,就是后来的魏元帝,大赦天下,改元为景元元年,拜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司马昭照例又推辞了。

历史追根究底

●继承魏明帝曹叡为魏主

魏明帝曹叡之后的曹芳、曹髦被立为皇帝而没有帝号,所以这里说是继承曹叡为魏主。

天大的事不是就完了吗?没想到大伙儿还在议论纷纷,他们说:“凶手不办罪,将来谁都可以杀皇上了!”司马昭就上了一个奏章,说成济大逆不道,应当灭族。成济当然不服。他一见士兵们来抓他,就脱去衣服,光着身子上了屋顶,大声嚷嚷把司马昭和贾充臭骂了一顿。士兵们四面八方地向他射箭,他才从屋顶上摔下来,再也不能骂了。

第二年八月,太后下诏,再拜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又坚决地推辞了。又过了一年,就是公元262年,十月,大将军司马昭接到军报,说蜀大将军姜维又出兵了,已经到了洮阳。司马昭笑了笑,对左右说:“姜维自顾不暇,还能怎么样?安西将军邓艾又有能耐,西方的事用不着我操心。”大伙儿又是相信,又是不敢相信,姜维怎么会自顾不暇?要是他真的自顾不暇,怎么又打到洮阳来了呢?

历史追根究底

●军报

军事情报。《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的故事,其中蒋干想要盗取的就是军事情报。

地理小课堂

●洮阳

古城名,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

典故大讲堂

指鹿为马

像司马昭这样意图取代皇帝的权臣,历史上还真不少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即位,他就是秦二世,而手握大权的却是宦官出身的丞相赵高。

赵高当上丞相后就谋划着篡权。他想知道朝堂上哪些人是他的盟友、哪些人与他敌对,于是找个机会试探一下。有一天,他献给胡亥一只鹿,却对胡亥说这是马。胡亥笑了:“丞相弄错了吧,这明明是鹿,怎么会是马呢?”胡亥于是询问众人,谁知左右之人不是缄默不语,便是顺着赵高的意思说的确是马。只有几个正直之士不愿违背本心,回答是鹿,后来都被赵高暗地里杀害了。

赵高之所以能指鹿为马,都是因为秦王朝政权旁落,秦二世虽为皇帝,实为傀儡。后来赵高果然杀了胡亥,但他还不敢“一步登天”,就立子婴(一般认为子婴是胡亥哥哥的儿子,也有其他说法)即位,他就是秦三世。为了进一步掌控权力,赵高不许子婴称帝,只让他称秦王。不过赵高没想到的是,群臣虽然慑于他的威吓,但并不真心追随他。子婴在位五天,就联合朝臣诛杀了赵高。不过不久之后,秦朝也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