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出师表

过了年,就是公元226年,诸葛丞相准备从汉中出兵去进攻北方。为了加强后方,他把前将军中都护李严调到江州,让护军陈到镇守永安,属李严统领。他叫李严兼顾后方,再派人去探听洛阳的消息。

那年五月,魏文帝曹丕住在洛阳宫里,害了重病,立甄夫人的儿子曹叡为太子。公元221年,魏文帝说甄夫人口出怨言,借个罪名,逼她自杀了,怎么这会儿又立她儿子为太子呢?原来魏文帝杀了甄夫人,就立郭夫人为皇后,把曹叡交给她抚养。曹叡也知道他母亲实际上是死在郭皇后手里的,他可特别小心,把郭皇后当作亲娘。他在十五岁那年,跟着魏文帝打猎。魏文帝瞧见两只鹿,一大一小,他一箭射去,射倒了那只大鹿,就叫曹叡射那只小鹿。曹叡流着眼泪央告说:“皇上已经杀了它母亲,孩儿我怎么忍心再杀她儿子呢?”这句话戳痛了魏文帝的心,不由得鼻子一酸,扔了弓箭。他想起自己十八岁那年在袁家轻轻地撩开甄氏的头巾,那会儿见到的这么一个招人疼的姑娘,今天留下了这么一只“小鹿”,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宫里,老想着母鹿和小鹿,没多久就封曹叡为平原王。从那时候起,他有意要把皇位传给他。

历史追根究底

●太子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指定的继承人。

语文活学活用

●怨言

解释:抱怨的言论。

造句:他一直辛苦工作,没有一句怨言。

近义词:抱怨、怨怼(duì)。

读史学古文

●出自《魏末传》

文帝射杀鹿母,使(明)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

历史追根究底

●头巾

包裹在头上的纺织品,不局限于女子使用,古代男子头上也常包儒巾,劳动人民则用头巾来防晒。

魏文帝病重,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个人受了遗诏,做了托孤大臣。魏文帝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太子即位,就是魏明帝。魏明帝拜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魏文帝病死的消息传到东吴,吴王孙权乘着魏有丧事,进攻江夏、襄阳和寻阳,两次发兵都打了败仗。“偷鸡不着蚀把米”不必说了,国内还起了骚乱。丹阳、吴郡、会稽三个郡里的山民(就是山越部族)趁着东吴对外有战事,起来攻打县城。吴王还得发兵去镇压,又拿恩德去统治老百姓,恩威并施,山民的反抗才慢慢地缓和下来。

语文活学活用

●偷鸡不着蚀把米

解释: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造句:他这次行动失败,可以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就在这一年,东吴镇守西南方的太守士燮死了。那边的郡县离东吴的都城很远,士燮是苍梧人,当地的豪强都向着他,势力很大,差不多已经做了土皇帝。他接受了东吴的封赏,还打发自己的儿子士徽去伺候孙权,也就是作为抵押。士燮一死,吴王让他的儿子士徽做了安远将军,兼任南方一个郡的太守,另外派大臣去接替士燮的职位。士徽不让别人去占领他家的地盘,发动本族的人马抗拒东吴派去的官员。他哪儿知道东吴的都城虽然离南方边缘地区仍旧很远,但是情况变了。那时候,东吴海上的交通相当方便,能够出洋的大海船就不少,北边通到辽东,南边直通大洋。吴王利用战船、水兵,派兵遣将,很快地由海道到了海东、海南,打了胜仗,灭了士徽一家,平定了南方。吴王把海南几个郡划为一个大行政区,叫广州。这一大片地区平定下来,南边就有不少国家和部族派使者来跟东吴来往,彼此赠送礼物。

历史追根究底

●土皇帝

指称霸一方的人,在当地就像皇帝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力。

地理小课堂

●广州

古代州、路、府名,三国时吴设置,治所在今广州市。当时辖境相当于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

魏国、吴国这些大事,诸葛亮都探听明白。也许他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尊重春秋的道义,不趁着人家有丧事去进攻,也许他还得训练兵马,准备粮草,反正他没在这一年出兵。

过了年,就是公元227年,诸葛亮嘱咐中部督向宠,典宿卫兵尚书陈震,侍中郭攸(yōu)之、费祎、董允他们保卫宫中,请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wǎn)留在丞相府,统管朝中大事。大军出发之前,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个奏章,上面写着说:

历史追根究底

●公元227年

魏明帝曹叡太和元年,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吴大帝孙权黄武六年。这一年距离刘备托孤已过去四年,距离刘备三顾茅庐已过去二十年。

“先帝创立基业还没完成一半,就中途晏驾,现在天下三分,我们益州(就是蜀汉)又疲劳又软弱,这真是危急存亡的关头!但是侍卫的臣下在里面不懈怠,忠心的将士在外边都愿意舍生忘死,(为什么?)就因为他们想念着先帝的特殊恩情,要想来报答陛下。希望陛下广开视听,多多采取众人的意见,来光大先帝的美德,发扬志士的正气,不应当妄自菲薄,只说些浅薄的事情,失去大义,以致阻塞了忠诚规劝的道路。

语文活学活用

●妄自菲薄

解释:过分轻看自己。“菲”“薄”都是少的意思,“菲薄”引申为“轻视”。

反义词:妄自尊大。

“宫里和丞相府里是一体的,赏善罚恶,不该两样。如果有做坏事犯法的,或者有尽忠为善的,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依法惩办、论功行赏,显示陛下处理(赏罚)公平、明察,不应当有所偏私,不应当让宫里和府里有两种不同的法令。

“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这些人都是善良、诚实,立志忠正,存心真诚,所以先帝把他们提拔出来留给陛下。愚意以为,皇宫里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问问他们,然后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这是大有好处的。将军向宠,性情和行为善良、公平,又熟悉军事,当初先帝试用他的时候,就称赞他有能耐,因此大家公推他总督御林军马。愚意以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先问问他,这样一定能够使得行(háng)伍中间和和睦睦,好的差的都能安排恰当。

历史追根究底

●愚意

谦辞,称呼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愚”是自古至今常用的自称的谦辞,如愚意、愚见。

●行伍

泛指军队。古代行军排队,五人为伍,五伍为行。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盛起来的因由;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落下去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臣谈到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叹息痛恨桓帝和灵帝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不屈、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汉室兴隆的日子就会很快地来到。

“臣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生逢乱世,但求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当中显露自己。先帝不看我卑贱,反而亲自枉屈下顾,三次到草庐之中来看我,向我询问当时天下大事,我因此非常感激,就答应先帝愿意奔走效劳。后来突然遭到颠覆(指当阳长坂坡),在兵败的时候,在十分危急的关头,接受了命令(指奉命去东吴求救),到现在已经二十一个年头了。

语文活学活用

●枉屈

解释:敬辞,形容对方屈尊做某事。

造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知道臣小心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臣。受命以来,早早晚晚都担着心事,叹息着,恐怕辜负了先帝的托付,损害了先帝的(知人的)英明。所以五月里就渡过泸水,深深地向不长草木的旷野地区进军。现在南方已经平定了,兵强马壮,足够使用,应当奖励三军,往北去平定中原,臣愿意竭尽一切力量,清除奸贼,消灭元凶,重新恢复汉室,回到旧时的都城,这是臣所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本分。

语文活学活用

●元凶

解释:带头犯罪的人。

造句:他才是这次案件的元凶。

近义词:罪魁祸首、首恶。

“至于斟酌情理,掌握分寸,多进忠言,这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他们的责任。唯愿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大事交给臣负责,如果不见效,就治臣的罪,上告先帝的神灵;(要是缺乏立德修身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的疏忽,指出他们的过错。陛下也应当为自己着想,(多多)询问治国的大道理,听取正直的言语,深刻地体念先帝的遗诏,那臣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臣就要远远离开陛下,就在写这份表章的时候,不由得流着眼泪,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历史追根究底

●立德

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三立,也称三不朽。

诸葛亮上了出师表,率领大军往北出发,到了沔北阳平关,驻扎下来。他就屯兵汉中,作为进攻祁山的前哨根据地。

警报到了洛阳,说诸葛亮派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向边界进犯。魏明帝准备亲自率领大军从斜谷进攻汉中,或者专打南郑。散骑常侍太原人孙资拦住他,说:“南郑、斜谷,地势险要,路上阻碍重(chóng)重。如果发大军去征讨,就会震动天下,还不一定打得进去,还不如派大将守住关口,就可以挡住敌人。”魏明帝就派大将军曹真带领五万名骑兵和步兵镇守关右,专门抵挡蜀兵那一头,再派骠骑大将军司马懿镇守荆州和豫州,屯兵宛城,专门抵挡东吴这一头。

语文活学活用

●重重

解释:形容很多层。

造句:他穿过了重重阻碍,终于来到城堡门前。

近义词:层层。

果然,诸葛亮那一头还没发生大战,新城这边反倒先出了事啦。新城太守孟达跟诸葛亮有了来往,这跟屯兵宛城的司马懿有什么相干呢?

语文活学活用

●相干

解释:相互关联。

造句:这事与他不相干,你不要烦他了。

近义词:相关。

读史学古文

出师表

诸葛亮给刘禅的表文,最早记载于《三国志》,后来南朝萧统将其收录于《昭明文选》时,取名《出师表》。

这篇文章于情言辞恳切,于理则将出征的必要性、治国之道论述得简明清晰,令人信服,真不愧南宋词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的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2),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崩殂:死。

(2) 陟罚臧否:奖励好人,惩罚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