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孙刘结盟

鲁肃是孙权派来向刘琦吊丧的。他见到刘琦和刘备,彼此问好,还跟诸葛亮见了面。孙权跟刘荆州有杀父之仇,怎么反倒派鲁肃来通好呢?原来鲁肃已经跟孙权商议过,打算联络刘备,抵抗曹操,因此,借吊丧的名义顺便来见刘备。没想到刘琮投降了曹操,刘备从当阳败退,鲁肃就在半路跟刘备相见,问他准备上哪儿去。刘备假意地说:“以前跟苍梧太守吴巨有点交情,想去投奔他。”鲁肃很坦率地对他说:“苍梧远在岭南,地方偏僻,对使君帮助不大,我说,您不如联络孙氏。孙将军虚心待人,江东英雄多归附他。现在他拥有六个郡,兵精粮足,可以建立大事业。我为使君着想,不如派心腹去跟他联络,共同抵抗曹军。”

语文活学活用

●通好

解释:互相友好往来(多指国与国之间)。

造句:他派遣使者前来通好。

反义词:争斗。

地理小课堂

●苍梧

古郡名,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刘备心里愿意,可还没回答,诸葛亮在旁边插一句,说:“刘使君和孙将军素来没有来往,怎么能轻易去见他呢?”鲁肃微微一笑,对他说:“我跟令兄子瑜是朋友。这样吧,我带您到江东去,一来可以跟令兄相会,二来可以跟孙将军商议大事。您看怎么样?”诸葛亮回头对刘备说:“事情已经很急了,请让我去见孙将军吧!”刘备同意了,就说:“那么,就请先生辛苦一趟。”鲁肃带着诸葛亮动身的时候,向刘备献计,说:“为了联络东吴,便于接应,使君不如屯兵樊口。”刘备点了点头。

地理小课堂

●樊口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北樊港入江处。

诸葛亮和鲁肃辞别刘备和刘琦,到了柴桑。鲁肃把诸葛亮引见给孙权。孙权见他是个年少英俊的士人,对他很客气。诸葛亮见孙权相貌堂堂,眼神敏锐,不像个庸碌之辈,对他也很尊敬。孙权先开口,说:“先生光临,有何指教?”诸葛亮说:“几年来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起兵汝南,跟曹操共争天下。不料曹操平河北,破荆州,扫除豪强,威震四海,逼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逃到这儿。请将军合计合计:如果能够拿吴越的人马去跟中原对敌,那么不如早点跟曹操断绝来往……”孙权皱着眉头说:“曹操拥兵百万,顺流东来,我们这儿有人主张作战,有人主张讲和,决议不下。”诸葛亮说:“如果不能抵抗,为什么不放下刀枪,面朝北地伺候曹操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好像听从曹操,内心里摇摇摆摆,没有个准主意。当断不断,大祸快临头了!”孙权生气似的说:“要这么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从前田横不过是个齐国的壮士,还能坚守忠义,不愿屈服,何况刘豫州是王室子孙,英才盖世,人们归向他像水归向大海一样,怎么能低三下四地去投降曹操呢?”孙权把话接过去,说:“对!我也不能低三下四地把东吴的土地、十万甲兵交给别人!我认为没有刘豫州不能对抗曹操;可是,刘豫州新近打了败仗,怎么还能再抵抗曹军呢?”诸葛亮摇了摇手,说:“不对,刘豫州虽然在当阳遭到挫折,可是士兵回来的和关羽的水军就有一万多,刘琦的江夏士兵也有一万多。曹兵老远追来,一日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弄得士兵筋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会水战,坐船也不习惯。荆州百姓被曹操所逼,并不心服。从这几点看来,我可以断定:曹军不是不能打败的。只要将军和刘豫州结成联盟,同心协力地抵抗,一定能把曹军打败。曹军一败,必然回到北方去。这样,荆州和东吴都能保全,造成三分天下的形势。成功不成功,全在今天了!”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说权曰):“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说权曰:)“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曰:“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鲁肃在旁边连连点头。诸葛亮说的正是他心里的话,不必说他多么高兴了。可是他在这里不便插嘴,只听见孙权也连连说好。孙权同意跟刘备联合抗曹,不过他还得跟手下的文武百官商议一下,就请鲁肃陪着诸葛亮去见他哥哥诸葛瑾。兄弟相见,聊聊家常,自有一种乐趣。

孙权召集臣下,商议或是出兵抗曹或是派使者求和。恰巧曹操派使者送信来。孙权一看,上面写着:“近来奉命征伐有罪的人,旗子向南一指,刘琮束手归顺。现在率领水军八十万,愿意跟将军在东吴相会,打猎玩玩。”

语文活学活用

●束手

解释:捆绑双手,比喻没有办法。

造句: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孙权把这封信给他手下的人看,大伙儿吓得说不出话来,好像大祸已经临头,谁也不敢开口。前辈老大臣张昭,在东吴人士中很有声望,他四面一瞧,大伙儿都正望着他,好像要请他出个主意似的。张昭就先开口,说:“曹公借着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征伐四方。我们要是抗拒他,在名义上就是抗拒朝廷,名不正,言也不顺。拿军事的形势来说,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全靠这条长江。现在曹操得了荆州,刘表的水军都归他指挥,所谓长江天险,他已经占了一半,跟我们一样可以利用了。他率领八十万水军,我们的兵马能有多少?寡不敌众,我说,不如派使者去迎接曹公。”

语文活学活用

●寡不敌众

解释: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形容在争斗中双方实力相差非常大。

造句:当下我们寡不敌众,赶紧撤军。

老大臣张昭这么大胆地一说,大伙儿松了一口气,说话的人就多了。有的说:“一打仗,老百姓就得遭殃。”有的说:“刘备打了败仗,派诸葛亮来求救,我们何必把别人家的棺材扛到自己的家里来呢?”

孙权听着听着,低下头去。不一会儿,他站起来,进了更衣室。鲁肃跟了进去。孙权知道他跟进来的意思,拉着他的手,说:“你说吧,怎么办呢?”鲁肃说:“他们刚才说的那些话都听不得。各人都为自己打算,不能跟这些人商议大事。要说投降的话,我鲁肃可以投降,将军您可不能投降!”孙权一愣,说:“那为什么?”鲁肃说:“我们迎接曹操,请他来统治东吴,我们照样可以做官。退一步说,做不了大官,也能做小官,不坐高车驷马,还能坐牛车。将军您要是迎接曹操,自己的地盘就完了,您还能上哪儿去呢?请将军早定大计,别听那些没志气的话!”孙权叹了一口气,说:“他们这么商议,真叫我失望。你的话正合我的心意。可是要开战的话,叫谁统率军队呢?”鲁肃说:“那还用提吗?请快叫公瑾来商议。”孙权点点头。两个人才出来。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鲁)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历史追根究底

●高车驷马

古代显贵者所乘坐的车。驷马: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孙权立刻派人到鄱阳召周瑜回来。当时主战主和没做决定,大伙儿暂时散了。鲁肃就到宾馆去见诸葛亮,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他。诸葛亮说:“公瑾到这儿,我想去拜见他。”鲁肃说:“到时候,我陪您去。”

周瑜一到,先去见过孙权。孙权就召集臣下,再一次商议大计。周瑜对孙权说:“曹操尽管托名为汉室的丞相,其实是汉室的奸贼!将军您这么有雄才大略的英雄,继承父兄的事业,占领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应当号召天下,为汉室除暴去害,怎么能去迎接汉贼呢?”孙权故意慢吞吞地说:“谁愿意迎接曹操?就怕寡不敌众。”他拿眼睛往文官队里扫了扫,“所以召你来商量商量。”周瑜说:“您说寡不敌众,我敢说,这是曹操自来送死!请让我说明道理。北方并没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关西,不受曹操的指挥,这都是曹操的后患。曹操顾前不顾后,打了南边打东边,犯了兵家的大忌。这是一不利。南方的将士长于水战,北方的将士长于陆战。现在曹操不利用马匹而用船只,叫将士们骑了马再坐船。弃长用短,这是二不利。目下正是严冬腊月,马没有草料,这是三不利。强迫北方的士兵老远地跑到多湖沼的南方来,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是四不利。曹操犯了这许多大忌,兵马再多,又有什么用?将军活捉曹操,正是时候了。我愿意率领几万精兵出屯夏口,一定能替将军打败曹操!”

语文活学活用

●托名

解释:假借别人的名义。

造句:这幅画托名为名家的遗作,实际上是一个不知名画家的作品。

●雄才大略

解释: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造句:以他的雄才大略,注定会走向巅峰。

反义词:平庸无能。

右边站着的二三十个武将,像程普、黄盖他们,听了这话,个个扬眉吐气,摩拳擦掌地准备干一下子。左边站着的二三十个文官,像张昭、顾雍他们低着头,偷偷地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孙权握紧拳头,在案桌上“砰”地一敲,说:“老贼早想篡位了,就因为怕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这些人。现在他们都给灭了,就剩下我了。我跟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开战,不应当投降,正合我的心意!”周瑜逼上一句,说:“将军下了决心了吗?”孙权站起来,拔出刀来,“啪”的一声,把案桌砍去一只角,说:“诸位将官有谁再提起投降曹操的,就跟这案桌一样!”张昭他们吓得不敢再开口,主战主和就这么决定了。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孙)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出自《江表传》

权拔刀斫(zhuó)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周瑜和鲁肃出来,两个人说了几句话。周瑜请鲁肃去邀请诸葛亮。三个人一块儿喝酒谈心,说话挺对劲。诸葛亮说:“孙将军固然已经下了决心,可是主战的人少,曹操的兵马多,万一孙将军有个顾虑,那就麻烦了。我把曹军的实际情况告诉二位,请向孙将军详细说明,他了解了情况,就能增加信心,大事必成。”他就把曹军的情况说了出来,周瑜、鲁肃听了,同声说好。

诸葛亮辞去,天已经快黑了。到了晚上,周瑜独自去见孙权,对他说:“咱们这儿有些人劝将军迎接曹操,是因为给曹操的那封信吓唬住了,说什么‘率领水军八十万’,完全是虚张声势。诸葛亮已经探听明白:曹操自己的北方士兵不过十五六万,这十五六万人马连着奔波作战,已经疲惫不堪了。至于荆州投降的士兵,至多也不过七八万。这七八万人不是曹操的兵马,他们是被迫改编,人人三心二意,一有机会,大多愿意归向刘氏。将军您想:叫疲惫不堪的士兵带领心怀二意的降兵遥远地跑到江东来,人数再多,也不必担心。咱们跟刘豫州和刘琦的军队联合起来,荆州的降兵就不会甘心替曹操打仗。咱们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打败曹军了。”孙权听了,拍拍周瑜的肩膀,说:“公瑾,你这么一说,我可以宽心了。张昭他们这些人,一点没有远见,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跟子敬(鲁肃,字子敬)和我同心,这是上天叫你们二人来帮助我的!”接着,他眼珠子转了转,说,“五万精兵一时不能齐全。这会儿战船、兵器、粮草等都准备妥当的有三万人马。请你和子敬、程普先带着这三万人马去,我再集合第二批精兵,亲自接应你们。万一你们在前面不能称心如意,就回到我这儿来,我一定跟孟德决一死战!”

语文活学活用

●虚张声势

解释:假装出强大的声势。

造句:他只不过在虚张声势,大家不要害怕。

近义词:装腔作势。

●三心二意

解释:形容做事不认真或意志不坚定。

造句:小明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的,不能认真完成。

反义词:专心致志。

●宽心

解释:解除心中的焦虑。

造句:您请放宽心,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

近义词:安心。

●远见

解释:长远的眼光和见解。

造句:这个人非常有远见,一定要多听取他的意见。

反义词:短见。

第二天,孙权就拜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发兵三万,准备去跟刘备会师,共同抗曹。周瑜自从跟诸葛亮见面谈话以后,就想跟他共事。他向孙权推荐,孙权就叫诸葛瑾去说,劝他留在东吴。诸葛瑾奉命去邀请诸葛亮,诸葛亮反倒请他哥哥去投刘备。诸葛瑾知道两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主人,就向孙权回报,说:“我兄弟一心归向刘氏,正像我一心伺候将军一样。他不肯留在这儿,正像我不肯跟着他去一样。好在两家结盟,同心抗曹,也不必都在一处。”孙权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周瑜。周瑜就请诸葛亮一同坐船,率领水军到樊口去会刘备。

刘备在樊口眼巴巴地等着东吴发兵来,天天派水兵在江面上巡逻,一听到周瑜的战船到了,就派麋竺去慰劳周瑜。周瑜对麋竺和诸葛亮说:“我心里真想拜见刘豫州,可是我率领大军,不能轻易离开。要是刘豫州肯劳他的驾,那就是我的造化了。”麋竺和诸葛亮辞别周瑜,回去见了刘备。刘备立刻坐了小船去会见周瑜,对他说:“将军决定抵抗曹公,大计定得好!可不知道将军带来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刘备皱了皱眉头,说:“好,就是太少了些。”周瑜微微一笑,说:“兵不在多,还得看怎么调度。请豫州看我破曹!”刘备不由得称赞他几句,回去跟诸葛亮他们商量调动将士,帮着周瑜共同抗曹。

语文活学活用

●眼巴巴

解释:非常急切渴望的样子。

造句:小孩眼巴巴地看着商店里的玩具。

近义词:直勾勾。

周瑜继续进军,战船开到赤壁,跟曹军的前哨遥遥相对,好像乌云聚在一起,随时都能来一场暴风骤雨。

地理小课堂

●赤壁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所在地,一说是今湖北省武汉市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一说是今湖北省黄冈市赤壁山,北对洪湖市东北乌林矶。

读史听故事

舌战群儒

在《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前往东吴游说,遭到孙权手下诸多谋士刁难,诸葛亮一一反驳,使对方哑口无言。

诸葛亮到达东吴见了孙权,便被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张昭率先发难。张昭问诸葛亮,为何他们一直想要占领的荆襄之地现在归了曹操。诸葛亮知道,如果他不能将张昭堵得哑口无言,孙权是不会答应他共同抗曹的。于是,他先是从容不迫地回答了张昭的问题,然后不忘暗讽——如张昭这般的等闲之辈,根本不理解刘备的宏图之志。张昭被说得不吭声了,又不断有人出头用犀利的语言攻击诸葛亮。诸葛亮自始至终神态自若,以一人对东吴群臣,针对他们的刁难逐个击破,气势磅礴,使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都说不出话来。终于,诸葛亮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使孙权下定决心抗曹。他的机智和巧舌如簧,使刘备未费一兵一卒便解了困局。

这就是舌战群儒的故事。这段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为诸葛亮这个人物增添了许多光彩。这也说明后世人们喜爱诸葛亮,因此乐于创作这样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诸葛亮能言善辩、智计无双的形象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