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砸出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年夏天,牛顿坐在庭院的苹果树荫下乘凉。

山丘上吹来的微风,拂弄着牛顿的金发。他惬意地坐着,眺望从小就看熟了的景色。

“啪!”在他眼前落下了一个苹果。

“真直啊!”对于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竟然会产生这种念头,牛顿也觉得奇怪。其实是他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有了新的观点。

“苹果是向地球中心坠落的。”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把苹果和地心连成直线是合理的。但从物理学的角度却是说不通的。

“为什么苹果会朝地心方向坠落?”这是个难题。

从问题的性质来说,是可以用证明解决的。用单纯的三段论法可以这么说:

一、某物体为他物体所吸引,则朝该方向运动。

二、苹果朝地心方向运动。

三、所以,地心吸引苹果。

这就是牛顿的证明结论。但地心只是一个点而已,点能吸引苹果坠落很奇怪,所以牛顿就想到一切物质都存有引力。以地球来说,他认为地球各部分的引力集中于地心。牛顿又推论,如果说地球吸引苹果的话,那么苹果也在吸引地球。他把苹果和地球同等地视为物质。

如此推想到的结论是,物质吸引物质的力弥漫在整个宇宙。这就是他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萌芽。

牛顿心里正在建立一个不变的原则。物理学上的真理非用数学的词语表示不可。不做到这一点,牛顿是不满足的。

“这个苹果在月球上的话,也会直落下来吗?”万里晴空中,一轮明亮的月悬挂在天际。牛顿想月球上的苹果,不会直落于地球表面,而一定是直落于月球表面。

牛顿又想,月球上的苹果直落于地球的话,月球也一定会落到地球上来。

但是,月球为什么不落到地球上来呢? 月球和苹果都是物质,一个落下,另一个却不落下,那就不公平了。

神不会不公平的。他碰到这一难题,想来想去直想得头痛。月亮似乎也在天上看着这个烦恼的青年。这段时间,萦绕在这个大学生头脑里的都是月球和重力的关系问题。

一个满月的夜晚,牛顿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他想通了。起初,牛顿一直在想苹果要拿到多高才不会落到地面,又觉得把苹果拿到像月球那样高的地方才不会落下的想法是可疑的。

玉盘一般的月亮,不觉间向南移转。可是月亮的大小与初升上东方天空时一模一样。正是因为月球在转,所以大小才会一样。如果月球不绕着地球转,月球就会离开地球,飞向宇宙的另一边,那么月球就会越来越小。

月球不落到地面上来,不是因为在高的地方,而是因为在绕着地球旋转。即使是苹果,也不必拿到月球那么高的地方,只要能让它绕着地球旋转,就不会落到地面上来了。

表面上,物体的落下有两种。苹果离开树木后的运动是落下,这种落下是掉到地上,月球的运动也是落下,在这种情况的落下中,月球不落在地面上,而是与地球保持一定的距离,绕着地球旋转。但是,月球仍是在落,如果月球不是在落,应该会停止圆周运动,渐渐远离地球而去。

那么地球吸引月球和吸引苹果的力有多大的不同呢? 天体的引力与距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这个不断想象的大脑中,从苹果向月球,再从月球向一般天体,做了三级跳。这绝不是盲目的想象,而是受到了开普勒的引导。关于行星的运动,开普勒发现了三条有名的定律,其中之一是:“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该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以地球和水星为例。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是水星的2.6 倍,其立方约为17。地球的公转周期是水星的4.1 倍,其平方约为17。只要这两个数字同为17,开普勒定律就成立了。

那么天体引力的大小,到底与距离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现在计算公式中的符号是牛顿自己发明的。公式就是牛顿在前年秋天发明的微积分的新算法。

行星在轨道上运动时,稍微前进,方向就变化,是因为曲线运动的关系。微积分是可以计算这种流动的量的数学。牛顿把自己独特的数学应用到开普勒定律中,结果证明太阳引力和太阳到行星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运动即合乎开普勒定律。

那么月球是以多大的速度落向地球呢?

牛顿能轻而易举地计算出月球一分钟之内落下的距离。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公转周期是已经知道的,月球和地球的距离也已知道,因此计算起来非常容易。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计算结果竟然不对。

事实上,牛顿计算出的数据之差,是由于观测地球大小数值的不正确所致,不过搞清楚这一点是很久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