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求学岁月

在乱世中出生

在江苏北部有一座名叫东海的小城,虽然不大,但是历悠久。这个小城古时候被称为海州,在1911 年辛亥革命后就名叫东海了。

1898 年深秋,也是大清王朝的多事之秋。早在1894 年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全国举子们开始了“公车上书”,强要求变法。但是,于1898 年6 月11 日开始的“戊戌变法”,历103 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直接导致了光绪皇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血洗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等许多变法人士都一一被通缉。不过,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在大清掀起了惊涛骇浪,大清王朝也开始摇摇欲坠了。

然而,1898 年11 月下旬的一天,在东海的小城里,代表长受理诉讼的承审员朱则余的宅邸里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厅堂里的欢声笑语更是绝于耳。原来,朱则余的儿媳周氏于22 日生下了一个男婴,天家里正在大办酒席,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

这个新生的男孩原本有两个哥哥,可是都不幸相继夭了,因此,他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快乐。

承审员朱则余,号菊坡,原籍是浙江绍兴,本来姓余,因承继了朱氏,所以改姓朱。

朱则余在海州担任承审的官职已经有十多年了。因为他为人谨慎、性格谦和,所以做了多年的县府承审,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十分融洽,街坊邻里也对他十分敬重。

朱则余的儿子叫朱鸿钧,字小坡,是个读书人。朱鸿钧对这个新生的儿子期望非常大,于是他从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受到启发,为儿子取名为“自华”。

由于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五行缺火,因此朱鸿钧又给儿子起号叫“秋实”,一面因“秋”字有半边是“火”,一面是取“春华秋实”的意思,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文采与德行兼备,学有所成。

由于之前曾先后两次遭受痛失爱子的打击,所以这一次,家里的人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再失去小秋实。因此,家里的长辈特地为小秋实穿耳孔,然后给他戴上了钟形金耳环,他们迷信地认为这样的孩子就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小秋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自幼稳重安静,聪明好学。

1901 年,父亲朱鸿钧从海州到高邮的邵伯镇做小官,为了能够照顾一家人,他把小秋实和妻子接到了自己当官的住所,住在万寿宫里。在那里,小秋实先跟着父亲启蒙识字,后来又被送到一家私塾里读书。

万寿宫的院子很大,也很广阔,由于里面就住着朱鸿钧一家人,所以院子里显得十分安静。万寿宫的大门外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滔滔的江水总是昼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着。

邵伯镇很小,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小秋实每次读完书都会到河边溜达一圈,或者是坐在河岸上静静地望着奔流的河水,不时还会向河里扔一些碎瓦片子,然后看着瓦片激起的阵阵涟漪被河水淹没。

小秋实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够跟随父亲当差,然后到牛湾去玩,那就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了。铁牛湾有一头铁牛坐镇威武极了,这个地方因此而得名。这头铁牛为康熙年间(1662―1722 年)制造,重约3000 斤,它其实就是一个测水的标志,一水位与它的嘴持平,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将发生特大水灾了。

小秋实平时就喜欢爬上牛背骑着,然后轻轻地抚摸它,为这样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好像骑在一头矫健的骏马上,无比风。他在这里享受到了无限的乐趣。

朱鸿钧是个本本分分的读书人,因此他对儿女的教育也常严格。后来,尽管他曾到江西九江做过盐务官,离扬州千之遥,但是他对儿子的学习从来没有松懈过。

虽说小秋实的年纪还小,但是在上学之前,朱鸿钧就让接触并学习了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和许多唐诗、宋词。日后的古典文学基础之所以如此扎实,与他父亲的严厉管束定是分不开的。

有时候,父亲忙于公务,母亲周氏便教小秋实识字。她常会搜寻一些名人传记或小说中的故事讲给儿子听。小秋一向沉默寡言,但是他聪明好学,喜欢幽静的环境,常常一个留在室内翻弄着书籍,半日不需大人照料。

小秋实在邵伯镇上没有什么玩伴,因此他幼小的心灵难感到孤独寂寞。还好他在私塾里结识了一个长得十分瘦弱名叫江家振的小男孩。于是,他和小家振就成了小镇上最好玩伴。

小秋实平时经常到小家振家去玩。他们每到傍晚便一起坐在荒园里一根横倒的枯树干上说话,他们俩好像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每次小秋实都会在朋友家玩到天黑,直到时间真的不早了,他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

可是,小家振从出生以来就体弱多病,还未成年就夭折了。

小秋实从此失去了这个最好的玩伴,这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这个童年伙伴,他有一种深切的感情。直到40 年后当他回忆起孩童生活时,还对这个生平第一个好朋友寄予了深深的怀念。

1903 年,6 岁的小秋实又随父亲迁到了扬州。此前,小秋实随家人在邵伯镇生活了两年,尽管只是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