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避免了一次内战危机
王羲之退隐山林后,曾经设法调停了谢、王两大家族和桓温之间的冲突,硬是把国家从毁灭性的内战边缘拉了回来。
桓温自从打垮了政敌殷浩之后,声势大振,手上又掌有兵权,因此越来越骄悍,又渐渐地暴露出了反叛的迹象。
这时,东晋的政权已差不多掌握在了谢氏家族的手中,他们为了保全自己得来不易的势力,便把素来刚愎自用的谢万外调,出任河南领军,准备用他来牵制桓温。在这种情势下,内战一触即发。
这种政局变动使仍热切关心国事的王羲之非常焦虑忧急,他曾对友人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百姓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太平日子,眼下又要引起一场内战。同为朝臣,为什么要互相残杀呢?难道不能彼此消除仇视,共同为国家朝廷效忠吗?”
友人劝道:“你现在已经退隐了,何不喝喝酒、赏赏花,却非要操这份心!”
王羲之苦笑道:“你这话说得容易。国家动**不安,你我能够悠闲地喝酒赏花吗?何况,如果局势恶劣,王氏家族一定也会插一脚,到时我也难免会被殃及。”
王羲之分别给桓温、谢万去信,巧妙地做了周旋。最终,桓温的戒心消除了大半,谢万也勉强接受了暂不动兵的建议。
这一场几乎爆发的内乱,就这样平息了下来。但从其中可以看出,处在政治夹缝中的王羲之,为了获得敌对双方的谅解是如何地努力。王羲之想不明白的是,这些争权夺势的人难道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吗?难道他们不知道一旦内乱发生,外族必会趁机入侵,那时国家灭亡了,夺权成功的一方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好不容易逃过了这一次的政治斗争,王羲之更加忘情于山水了,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游览了各地名胜。他曾经写了一封长信给谢万,大谈游山玩水、植桑种麻、含饴弄孙的乐趣,表示自己年岁已大,不愿再厕身于政治中了。
最后又郑重声明:“老夫志愿,尽于此矣。”王羲之想借谢万来向那些当权和争权的大族表明自己的心迹,以免在暮年还要被卷入政治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