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病北上

1924 年10 月,北京政局发生了变化。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战事正酣之际,突然从前线回师北京,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控制的中央政府,囚禁了通过贿选当上总统的曹锟。于是,北方出现了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三派力量既联合又相互争夺的局面。

冯玉祥受时代思潮的影响,致电孙中山邀请他北上,商讨解决时局的办法。对此,段祺瑞、张作霖也表示欢迎。

这时孙中山已经得了肝病,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有些同志认为,北方军阀靠不住,段祺瑞、张作霖都是反复无常的人,去了恐怕有危险。何况孙中山又有病,长途跋涉会使他的病势加重。

尽管北上充满了危险与艰辛,孙中山当时的身体也不好,但是为了争取和平解决时局的可能性,他还是毅然接受了冯玉祥等人的邀请,抱病北上。

11 月10 日,孙中山先生发表了《北上宣言》,提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军阀制度,要求召开国民会议,实现中国的统一。

11 月13 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汪精卫、李烈钧、戴季陶等人乘永丰舰离粤北上。

离开黄埔以后,孙中山乘永丰舰到达香港,又从香港乘船于17 日到达上海。在上海码头,欢迎他的人有数万,“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欢迎孙中山先生”的口号震耳欲聋,此起彼伏。

在离开广州前,孙中山对外国记者谈话说:“帝国主义不仅是我们走向独立自由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而且是中国反革命当中最强有力的因素。”在孙中山途中抵达上海的时候,英国的《字林西报》竟然发表短论说:“上海不需要孙中山,应阻止他登岸。”

对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孙中山立即做了坚决反击:上海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是这里的主人,住在上海的外国人都是客人。主人在自己的领土上无论干什么,客人完全不能干涉。

北京、上海之间的交通断绝,孙中山决定经日本去天津。11 月23 日,抵达日本长崎,他接见了新闻记者。28 日,出席了神户各商业团体、旅日华侨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了演说。

12 月4 日,孙中山乘坐“北岭九号”轮船由日本渡过黄海抵达天津,码头上迎接他的人有两万多,不少市民自动地为他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由于一路颠簸,又受了风寒,肝病发作,到达天津之后,孙中山就已经一病不起了。

就在孙中山北上的途中,北京政局发生了变化。段祺瑞将冯玉祥排挤出京,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身份控制了北京政权。段祺瑞上台后,为了与孙中山的国民会议主张相对抗,为了取得外国政府的承认,于12 月6 日发表了致外国使团书,公然宣布承认历年来和各个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12 月24 日,段祺瑞正式公布,要召开善后会议,来解决国家大事,将广大工农群众、人民团体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是封建官僚、军阀和投机政客。他想利用善后会议来取代国民会议,和孙中山对抗。

对于段祺瑞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坚决抵制,他多次发表谈话批驳段祺瑞善后会议的主张,并决定国民党坚决不参加善后会议。

12 月30 日,孙中山抱病乘车到达北京,段祺瑞派出代表叶恭绰、许世英去迎接。孙中山质问这两个代表:“听说段祺瑞要承认不平等条约,可有此事?”

两个代表证实了这个传说。孙中山勃然大怒,厉声说道:“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

问得两个代表无言以答。过了一阵,他们胆怯地劝孙中山不要过分“激烈”,免得惹怒洋人。

孙中山不屑地回答说:“假如不打倒帝国主义,我就不革命了!”

当日,在住进北京饭店之后,孙中山发表了一个书面谈话,接着又发表了《进京宣言》,重申他入京的目的“非争地位权势,乃为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