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亲友离世

刘勉之先生没有儿子,当初见朱熹勤勉好学,将来必成大器,就在他赴京赶考前将女儿刘清四嫁给了他。如今,就在朱熹马上要步入仕途的欢庆时刻,刘勉之却生了一场大病。朱熹得知岳父病重的消息后,便疾速前往探视。

继刘子翚先生去世后,绍兴十九年(1149 年),刘勉之先生也悄然地离开了人世。如今,在朱熹父亲托孤的三位先生中,只有胡宪先生尚在。但是,胡宪先生行踪不定,朱熹不能与他朝夕相处,而此时正是朱熹即将步入仕途的关键时期,许多的问题萦绕在心头,让他有些茫然无措的感觉:儒家教他致力于圣经贤传,而禅宗却教他捐弃书册、清心寡欲,这两种思想不断地纠缠着他,使他心绪烦乱、无所适从。

虽然在长辈和亲友们的眼中,朱熹登第算是苦尽甘来,之后的荣华富贵已经指日可待了,但是,朱熹并不热衷于这些,他有着更远大的志向。

朱熹饱读诗书,对于历史也十分痴迷。当然,对于史学家司马光更是崇拜不已。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洛阳人范仲彪来到了崇安,于是就特地前去拜谒。为了躲避祸事,范仲彪从信安来到崇安。他娶了司马光的孙女为妻,因此收藏了很多司马光的遗墨,并且对司马光的家事也比较熟知。

在他们不断交往的过程中,朱熹从范仲彪那里了解了许多司马光的往事。朱熹还从范仲彪那里品读了司马光晚年写作的《潜虚图》一书。因为司马光还未完成就去世了,所以这本书与通行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并且缺字较多。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岁末。这一年,朱熹特别想回故乡婺源看一看,因为故乡是个充满回忆的、让人时刻惦念的地方。

回到故乡后,朱熹深切地感受到了亲戚朋友的热情。

大家聚在一起过年,访亲拜友,热闹非凡。

朱熹热情好客,喜欢结交名士。他多次拜谒了以文辞德行为乡里人所尊重的钟山先生李缯。钟山先生一生潜心研究学问,不事科举,与朱熹的父亲同属“星溪十友”。

之后,朱熹又专程前往德兴拜访了当时著名的诗人董颖。董颖,字仲达,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 年)进士,曾官学正,与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频繁。董颖对朱熹早有耳闻,并见过他的习作,对他赞赏有加。他们二人一见如故,董颖将自己作的《霜杰集》三十卷给朱熹看,朱熹也为他留诗道:

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

向来无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

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

胸中合处不作难,霜下风姿自奇特。

小儒阅阀金匮书,不滞周南滞海隅。

枌榆连阴一见晚,何当挽袖凌空虚!

除此之外,朱熹还结识了祝直清等名士,他们之间不断往来,相互切磋,同时还反复讨论了学业等相关问题。

这次朱熹回到故乡,前后有半年之久。绍兴十九年(1149 年)五月,天气转暖,朱熹便离开婺源,返回崇安。

在归途中,朱熹得知道谦禅师就在仙洲山,便前去拜访了他。不久之后,朱熹收到了道谦的来信。打开信后他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发现这不是道谦的亲笔,而是找人代书的。朱熹便预料到,道谦的病情可能已经特别严重了。

后来,朱熹接到了僧人带来口信,说道谦想要见他一面。朱熹知道情况不妙,立刻就答应了。他草草地收拾了一下,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却被告知道谦已经去世了。

虽然对道谦的病情早就知情,但他去世的消息还是让朱熹感到十分突然。朱熹一时还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失望。禅学上的引路人也仙逝了,而今后漫长的求学之路就得靠他自己去摸索了。想到这里,朱熹有些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