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棉花糖诱惑”的孩子

面前有1万日元。现在也可以获得这笔钱,但是一年后可以获得1.2万日元。你会如何选择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也要取决于金额大小。

那么,假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获得100万日元,另一个是一年后获得120万日元,你会如何选择?或者现在获得1000日元,一年后获得1200日元你会怎样选择?

当将来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时,忍受眼前立马可以获取报酬的**的倾向叫作“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因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 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项著名的实验而受到瞩目。

米歇尔以4岁的儿童为对象,做了一个让他们忍受棉花糖**的实验。他将孩子们分别带入房间。房中有一张桌子,桌上放有盛在盘中的棉花糖,盘子边上放着电铃。

“我一会儿会稍微离开一会儿。但是我回来之后你可以吃棉花糖。我回来之前,如果实在想吃,请按铃,这样的话,我就会回来,你就可以吃棉花糖了。假如你能在我回来之前一直不按铃等着,我会给你两个棉花糖。”

实验人员这样告诉孩子之后就离开房间。

实验时间为15分钟。在此期间,孩子们拼命想要努力忍受不吃棉花糖。但是其中也有孩子吃掉了棉花糖。

该实验过了十年后,米歇尔获得了对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们的追踪调查的机会。

结果显示,那些忍到最后没有吃棉花糖的孩子比没忍住的孩子更能抵御**,注意力集中,不容易涣散,更有自信,抗压力强,少有逾矩行为。这些孩子学业成绩优异,学历高,肥胖率低,药物使用及吸烟率低,他们被父母及老师评价为问题少、发展好的青年。

这一调查结果被报道之后,以前开展的棉花糖实验也受到了关注。事实上,这个实验并非仅用棉花糖做了实验,但是后来由于报道该实验的报社记者将其命名为“棉花糖实验”之后,便传遍了全世界。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刺激各种欲望的物质与信息,我们常常需要对抗这些刺激来生活。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需要忍受棉花糖的**。大人们每天也都在重复着延迟满足,其程度有个体差异。

于是为了把握个体差异,有人尝试通过提问项目来对延迟满足进行测定,标准是通过食物、身体、社会、金钱、达成这五个方面来测定。

食物方面包含忍受不吃垃圾食品以及控制食量,身体方面包含忍受对健康不利的欲望,社会方面包含考虑他人、避免自我中心的行为,金钱方面包含忍着不购物以及要进行财务管理,达成方面包含专注于目标以及课题。

延迟满足与五大性格特性的关联如表11所示。虽然在满足延迟方面的关联各有不同,但其整体特征是尽责性高、神经症性低。

按不同方面来看,结果显示外倾性与达成、社会方面的关联,以及开放性、宜人性也与社会方面的关联都比较大。但基本上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有一个共通的点,就是以神经症性低与尽责性高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