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虑新问题——何谓创造性?

“有一片瓦,请尽可能地思考它可能的用途。”

当有人这样问你,你会如何回答呢?请试着思考一下。

针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大体分为两种。

第一种思维方式针对的是那些有确定答案的问题;第二种思维方式针对的是那些没有固定解决方案,甚至连解决头绪都没有的问题。

这二者之中的前者叫作“聚焦思维”,后者叫作“发散思维”。这种分类方法与好奇心的分类很相似。

测定聚焦思维的代表性方法是智力检测。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检测于20世纪初在法国开展,目的是在小学入学前,对智力发展滞后的孩子开展特殊教育。此后,智力检测传遍世界,被应用于各种检查之中,如征兵检查、学生资质检查、医院的认知检查等。

但与此同时,智力检测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有时会导致议论纷纷,助长偏见与歧视,有时还会导致与优生学思想挂钩。甚至到了现在,仍然有些地方在极度推崇“提高智商”的教育。可见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追溯智力检测的历史,在心理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人们思考自己希望具有的心理特性,也是对性格特性历史的回溯。

智力检测中要求对答案确定的问题要迅速、准确地回答,如“从数字排列中找出规律”“在迷途中快速抵达目的地”“找到错误”“说出词语的意义”等。

相反,如刚才关于瓦片的问题,发散思维测定考察的是如何对一个知识进行多样的思考,测定对象不仅包括给出多种答案,还包括是否能给出与其他人不同的答案。当然,此处所测定的与真正的创造性还是有区别的。是这样的测定方法也是在研究者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能测定与创造性相近的心理特性之后的一个成果。

那么,“创造性”与五大性格特性会有关联吗?请看表9。

虽然出现了关于创造性的各种指标,但它们都与开放性存在正相关。特别是当问到自身是否具有创造性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了何种程度的创造性活动时,就会更明确地显现出与开放性的关联。不过,其相关系数并不是很大。

创造性有几个侧面。创造性作为发散思维,与孕育新想法、新商品、新研究的创造性有些许不同。

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孕育新商品、新研究的存在,是在长期专注于对某事物的思考之后,像是不经意间想到的。但这种情况也有一些不同要素参与其中,如踏实的努力与持续性、好奇心的持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