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谢谢”与不说“谢谢”的人

“让人做事之后,要说‘谢谢’”。

大家也从小就反复被这样教育吧。表达感谢之情,无论是感谢的人还是被感谢的人都会感觉心情不错。

笔者在美国的生活虽然只是短暂的经历,但常常会听到美国人很轻松地说“Thank you”这句话。下公交车时,大家都会向司机说一声“Thank you”,为后面的人推住门的或者让路的时候,都可以听到这句话。即便是些许的相互谦让或是费心,人们都会轻松地说“Thank you”。

世上有人可以顺畅地表达感谢之情,也有人无法做到。而且说起来似乎有的人会很容易在心中抱有感谢之情,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这样的个体差异也变成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感谢这种感情自古以来就是宗教思想和哲学论述的对象。在近年的心理学中,“感谢”受到关注也因为它被当作对感情、他人的积极表达。

回顾当日,心中抱有感念。日复一日地重复,一旦形成培养感谢之情的习惯,就会带来一些效果,不仅精神面貌会更好,身体状况也会更好。“必须表达感谢”的教育,可能不仅让对方心情愉悦,而且有益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那么,与感谢的个体差异相关的性格有哪些呢?此处从五大人格特性来看。

从表 6中可以发现,感谢倾向与外倾性及宜人性有着正向关联。但是整体关联度较小。

也许感谢之情多数不是源于性格,而是源于与人面对面的现场。那么,具体而言,人是在何种场面中怀有感谢之情或是表达感谢之情呢?

比如,有研究将感谢之情产生的“场面”整理为五种情况。

第一是“被援助”。在烦恼、困窘时接受援助。

第二是“接受礼物”。收到想要的东西、纪念日礼物。

第三是“状况好转”。当发生坏事的日子一直持续,状况会好转。

第四个“平稳”。是意识到每日的生活很丰富,非常自然。

第五是“他人负担”。指的是他人为自己做了辛苦的事情。

大家最近对什么事物抱有感谢之念呢?颇有意思的是,感谢不仅对人,还包含对生活与自然、对现在的幸福之类的要素。虽说感谢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感谢对象,如对人与对自然等,其意义与功能会相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