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晓东的突然出现

还记得田春妮那次回田王寨吧,就是她带着同学回随县城宣传抗战那一次。前面我们提到过她的男同学中有个叫沈晓东的青年人。就是这个人,他再次来到随县,来到田王寨。这一次,他是一个人,而且是专门寻访朱哈巴的。

沈晓东是东北人,“九·一八”之后,他的家乡就沦陷了,落入日本人之手。不用说,沈晓东是位热血青年,救亡图存,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是他的奋斗目标。

沈晓东是看到田春妮的那篇报道来到随县的。临行前,沈晓东还多次向田春妮打听朱哈巴是个什么样的人?多大年纪?长的什么模样?田春妮详细描述一番,并说沈晓东一定见过。但沈晓东怎么也记不起来这个人来。他也不相信田春妮的描述,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抗日英雄是个尖嘴猴腮、游手好闲的光棍汉。他甚至不相信朱哈巴是他的真名。在他的心目中,一个抗日英雄一定是长得虎臂熊腰的伟岸男儿。他声若洪钟,走路虎虎生风。而他枪法极准,可以百步穿杨。他的出现本身就令敌人闻风丧胆。不,田春妮一定是搞错了,混淆了,或者说张冠李戴认错人了。他要亲眼见见这个人,于是,他就只身来到了田王寨。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沈晓东一直暗恋着田春妮,他提出到田王寨是想田春妮跟他同行。但田大小姐推辞了,说自己很忙,有太多事要做。其实,田春妮打心底里看不上沈晓东这种人,觉得他脑子里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却从没有去付诸实践。说得好听点,沈是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按照现代人的说法,这人做事不靠谱。

沈晓东来田王寨扑了个空,那阵子朱哈巴正在四处演讲。不仅是国统区,新五师同样请他去讲了几次。朱哈巴同样喝得酒气熏天,同样牛皮哄哄,把听众笑得前仰后合。新五师还兑现了原先的承诺,将日军烧毁的三间瓦房重新修葺一新。后来他还在工厂、学校、茶馆、戏院等地方演讲。只要有人请,朱哈巴都愿意前往。当然,无论在哪儿演讲,朱哈巴都没有空手而归,他得到的奖赏可谓五花八门,有银元、纸币、大米、食油、腊肉、咸鱼、罐头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酒。这时的朱哈巴成天醉醺醺的,已经沦为一个酒徒。

沈晓东第一次见到朱哈巴是在雪公堂。雪公堂不是一座教堂,而是一所学校,一个叫雪公的湖北省政府主席捐资修建的。日本人来后,那学校时办时停。不过,校长却是一位爱国人士,信奉教育救国。他固执地认为,中国之所以被日本人**是因为缺乏现代化人才,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人文的,等等。只要有了这些人才,中国才会强大,才会不被欺侮。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教育。

当然,这一点并不稀奇。它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天真理想。

听说随县出了位抗日英雄,校长就千方百计地请来给同学们演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那天,雪公堂坐满了人。全校所有的人都去了,包括那些勤杂工。那天,朱哈巴照例喝得醉眼朦胧,照例口若悬河,牛皮兮兮,照例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会堂内,照例笑声不断,掌声阵阵。

也有人笑不起来,满脸的不高兴。这个人就是校长。他认为朱哈巴动作轻浮,牛皮嗡嗡。不仅不像个民族英雄,而且有损英雄的形象。那天,除校长之外,还有一个人不爽,那就是沈晓东。

在演讲结束之后,沈晓东就拦住朱哈巴,正色说道:“我要跟你谈一谈。”

朱哈巴醉眼看着这位学生模样的年青人,转身走了,心里并没有在意。后来,沈晓东尾随朱哈巴来到田王寨,来到他的家里。

许是旅途劳顿,许是酒喝得有点儿多。朱哈巴感到困极了,进屋后倒头睡在**,压根儿没有注意到身后还有一个人。

沈晓东只好与桂花作了一次长谈。桂花对这个能说会道的小伙子很有好感,对他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兴奋不已。两人谈话的内容大致如下,沈晓东出于对英雄的仰慕来到田王寨,他要把朱哈巴带到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城市去,让他的故事传遍中国大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有可能,朱哈巴的英雄壮举还有机会搬上银幕,拍成电影。他的事迹和照片不仅会登上中国报纸,甚至可能会出现在外国的报纸上。到那时,他们说不定世界闻名。

不过,在实施这些计划之前,他要对朱哈巴进行某种程度的训练,让他挺直腰板、昂首阔步,说话字正腔圆,气势如虹,走起路来铿锵有力,步履轩昂,一副凯旋而归的英雄气派。同时,他还要对朱哈巴演讲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该减则减,该增则增。一句话,日本侵略者要像食人恶魔,凶残无比。伟大的中国人民则同仇敌忾,大义凛然。

“我们坐轿车去北京吗?”桂花已经被撩拨得兴奋异常。

“不是坐轿车而是坐火车。”对方答道。

“火车是什么样的?我这辈子还没见过火车呢。”

“如果我们将来要到国外去,还可能坐飞机。”

桂花突然仰面望着天空,她见过飞机从空天飞过。不过,她看不清楚,她看到的飞机只是一个小黑点儿。但她觉得坐在飞机里太不安全,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

“那就坐轮船去。去美国,去欧洲……”

那些天,沈晓东一直吃住在朱家。尽管得到桂花的支持,但他对朱哈巴的改造并不成功,主要是朱哈巴并不配合。再说,朱哈巴成天抱着酒瓶子。他已经沦为一个十足的酒鬼,醉眼朦胧,没有一个清醒的时候。再说,朱哈巴对此不感兴趣,他对现状很满足。

有一天,朱哈巴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酒瓶子,不时喝上两口。沈晓东则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说着,并不时辅助以动作。他要求朱哈巴认真听,但朱哈巴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你看你个熊样,谁会相信你能打死一个日本人,更何况是个日军大佐。

那家伙确实是我打死的。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你纯属误打误撞。

不是,不是误撞。那一天谁也不敢开枪,只有我,“轰——”对着那个骑马的家伙开了一枪。

这……沈晓东有点儿无言以对。

那你得像个抗日英雄的模样啊。你不仅像个哈巴、瘪三,现在又是个酒鬼。

我现在发现酒是个好东西。

你这……有损于英雄的形象!你知道吗?

我没想当什么英雄。

诸如此类。

这个朱哈巴。

此时,在朱哈巴眼里只有酒瓶子。

真是恨铁不成钢啊。沈晓东开始抱怨。

但他并没有放弃。再说他也不想放弃。他有一个固执的想法,那就是将朱哈巴塑造成一位真正的英雄,一位气宇轩昂、说话得体的人物。然后带他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从而唤起更多的民众起来抗战,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实现民族统一。

他认为,这也是一种抗日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表现。条条大道通罗马。同理,通向成功的路也多种多条。

可惜他找错了对象。如果是张三李四,只要不是朱哈巴,沈晓东就有可能成功。但这一次他只有失败。

真是扶不起的烂泥呀!沈晓东不时发出如此感叹。

渐渐地,沈晓东失去了耐心。他开始夺去朱哈巴手中的酒瓶,一扬手扔到屋外。但他不知道,这酒已成为朱哈巴的**。你甚至可以骂他打他,就是不能夺他的**。后来田王寨的人编笑话说,一个强盗用刀指着朱哈巴问:“你是要命还是要酒瓶子?”朱哈巴紧紧地抓住酒瓶说:“你还是杀了我吧!”

由此可见,朱哈巴对酒精的依赖是多么深。当沈晓东扔掉他的酒瓶子时,他飞快地跑到屋外捡了回来。瓶里的酒已经漏掉许多,这让朱哈巴异常惋惜,且心疼不已。

前面说过,沈晓东也是一根筋的家伙。看到朱哈巴又将酒瓶捡了回来,真是气不打一处出。这时,他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扑向对方,再次夺去酒瓶子,并扔进场外的水塘里。望着溅起的水花,朱哈巴也像一只被刺痛的野兽,一头扑向沈晓东。两人扭打在一起。但弱小的朱哈巴毕竟不是沈晓东的对手,很快就被对方按倒在地上。

也就在这时,朱哈巴展示了他狂野的一面。在沈晓东的胳膊上狠狠咬了一口。这一口差点儿咬折了沈晓东一根肢骨。顿时鲜血如注。

朱家的大火

人们看到沈晓东抱住胳膊,哀号着逃出了田王寨。此后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

而朱哈巴照常一边喝酒一边到处演讲。不过,有人说,朱哈巴后来讲的故事已经不再精彩,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有人说,这是因为朱哈巴喝了太多酒的缘故。他的脑子已经被酒精烧坏了。另有一些人辩解说,并不是朱哈巴讲的不再精彩,而是因为人们听得太多的缘故。有人更进一步说,再逗的笑话你听一百遍也笑不出来啦。还有人说,朱哈巴压根儿不该活那么久,他应该死在攻打随州城的那场战斗中。这句话无疑是“一个将军应该死在战场上”的山寨版。更让人气恼的是,有人竟引用爱默生的名言:英雄终将成为厌物。等等。可谓众说纷纭。

至于沈晓东,有人说他已经逃出了随县城,跑到北京去了。但有人却说他没走,有一次朱哈巴在茶馆里演讲时,他躲在人堆里偷偷地听呢。曝料的人还说,沈晓东的伤还没好,左胳膊依然吊着绷带。

又过了两天,朱家突然半夜里失火了。失火那天晚上只有朱哈巴一人在家。桂花则在田府跟二太太春芳还有两个女人打着麻将。冲天的火光映红了田王寨的天空。房门、窗户、椽子、檀条全都着火了。寨子里的人赶来时,已经无计可施,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屋顶上的瓦砾一片片倒下。

桂花跑来时一边叫朱哈巴的名字,一边往里冲。人们迅速拉住了她。

天空中,除了哔哩叭啦的爆炸声外,就是桂花呼天呛地的嚎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