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人生、社会的一面镜子 ——陈勇《残阳如血》赏读

? 刘树江(江花)

关注陈勇,是缘于他入围鲁迅文学奖,缘于他的“连篇累牍”,更缘于他一语见的的精彩和滔滔不绝的宏论,他的优质高产令人惊叹佩服,文学被他玩得出神入化,得心应手,当别人满足于“一亩三分地”里的收成时,陈勇却漫山遍野地布施、收获,并且善于多种经营,文学与理论并重,小说与批评兼美,成就令人刮目。

一叶知春,窥一斑知全豹,尝一脔而知全味,让我们从陈勇迷人的田野中选取一株《残阳如血》,去走近、品味和感知陈勇吧。

三个孩子一起玩“斗地主”,乡长之子因自己手里抓的是“小王”便“出台”新规定“小王”压“大王”,并因此和炊事员之子起争执,乡长司机之子拉偏仗,吃了亏的炊事员之子回家又被老子痛殴,本来理屈却占了便宜的乡长之子反倒到炊事员家撒野,炊事员一家恭敬有加,畏畏缩缩。故事并不复杂,可读完之后,读者的心情是复杂的。

巧妙的切入和折射。作者选择了从孩子玩游戏入手,从故事的立意表达,可见作者高到的功力。孩子眼中世界是最真实的,表现也是最直率的。他们往往最真实也最夸张地反映了这个世界。作者言在此意在彼,以此影射另一个方面,但又看不出人为雕琢和说教。

结构紧凑、语言流畅、前后呼应、词约义丰,作者在不动声色之间传递出大量信息:从人物穿戴,人物行态,人物语言,每一描写背后都有不尽的潜台词。“威风凛凛”可见官二代的不可一世,“敬神似地迎接”,尽显平民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对乡长的孩子尚且如此,乡长本人那又是何等张扬自是不言而喻了。

情景交融。因篇幅所限,一般小小说是不大注重写景的,但景语即情语,情与景如处理得当与内容相得益彰,本文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晚霞被剪裁成千万缕彩段,一缕缕地飘落下来,披在胭脂河上。此时的胭脂河,波光潋灧,斑驳陆离,仿佛千万条金龙在凌波翻腾,颇为壮观。”景物的斑驳杂乱,带有一丝沉重几许闲愁和无奈,有力烘托了故事和主题。

小中见大,言近旨远。一篇小说如果能博人一粲,便也完成了小说娱乐功能。但文学即人学,是寓教于乐之中,一个自觉的小说写作者如果仅满足于娱乐功能,那是不能称其为家的,如果小说者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极尽教化熏陶之力,自觉溶入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造与建设,那当是另一番境界。这就是我们推崇忧国忧民的平民诗人杜甫而对那些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推敲”者们并不太感冒的原因所在。陈勇的意识是自觉而又可贵的,他大胆又深刻地针砭时弊,大胆对社会痼疾举起利笔。从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不按规则出牌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写的是孩子世界,反映的是成人社会,是孩子背后的家长们,甚至延伸到社会的多个层面。读罢你会想至那众多潜规则为什么会有市场,想到规则是我、我即是规则,想到“打向哪就指向哪”的荒唐为什么会成立,想到有些弄权者为什么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小说还无情揭露了投机拍马阿谀奉承者的嘴脸。投机者眼里只有利益,因此保护的永远是能为自己提供利益者,他们脑中没有真假对错、善恶是非之分,有的只是如何更大地获取利益。正如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写的那样:“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

小说淋漓展示了现实中小人物的无奈无助和悲哀。明知儿子占理,却狠下心来打儿子,炊事员的心肯定在流血,这是个别弄权者强权的澎涨在人心中投下的阴影,造就了如此表里不一的矛盾性格!看着流泪的炊事员,你能平静吗?

文品即人品,厚实的艺术功力之外不难看出陈勇正直的品质、嫉恶如仇的性格。在感叹小说中人物命运同时,你是否会对自己的人生来一次检查?是否也反思,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为国计为家计为孩子计,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还会更远地想到,在社会日趋民主和谐的今天,怎样才能消除这类不协和现象?(15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