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评《哑女》

秋 水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发展,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配置人才资源。压抑人才,梗塞人才,浪费人才,无疑是最大的失误。我国有五千多万残疾人,其中不乏优秀人才。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亦属生活的弱者。如何让他们不弱?如何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和施展?陈勇先生小小说《哑女》用艺术形式,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一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

哑女是不幸的,生下来即进入无声世界,失去了孩童时代的快乐。但是,哑女又是幸运的。精通音乐的父亲,“把人生失意深深埋藏于内心深处,用音乐同哑女沟通。”哑女似乎明白慈父的良苦用心,音乐细胞与日俱增,没让双亲失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哑女终于考上了一所名牌音乐学院。然而,好事多磨,院方因为哑女残疾而借故辞退。哑女一家又陷于极度绝望之中。

古人云:“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底不正,思想就会发生偏谬,就会辨不清事理,就会颠倒是非。用人贵在识人。识人之本,古已有之,如李克的五法,魏征的六观,姜子牙的八征,庄周的九征。而识人贵在正心,即不被自己的利害,好恶所左右,把人才的甄选作为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神圣使命,公正客观,集合众智,摆脱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偏误。

是金子总会发光。哑女最终被另外一所著名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此,国家多了一个人才,社会上少了一个哑女。

看到这里,读者也为之欢欣鼓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人才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最活跃的天地。而市场的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竟争。这一点,国人已达成共识。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对此,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

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不拘一格降人才,英雄不问出处,唯才是举,应当成为我们选拔使用人才的基本准则。

这,就是《哑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