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雨过刘家坪

山峦围起一圈黛绿屏障,刘家坪在雨中畅快沐浴。满树的叶,湿淋淋的,油亮青翠,妩媚之极。我们撑了伞,在淋漓中碎步前行。手中的伞,在风中晃来**去,像一叶扁舟,飘浮不定,遮不出头顶三尺晴空。整个天空都淋漓湿透的时候,一叶小伞撑不出小天地的晴朗。

源溪沟的小径长满野草,每一脚下去,体重都会在草地里踩出浑浊和滑腻。天空中雨水在匆匆忙忙地赶路,细密地滴在青草上,泛着晶莹光亮。我们小心地循溪而上,眼里落满雨中山水。小段的平缓之后,山势变得陡峭,狭窄小径布满危险和刺激,每迈出一步,都像是在探险。一股山泉在林草间忽隐忽现,有时只闻哗哗水响,有时又见它冲出断崖,变成一截一截细小的瀑布,白练似的挂在绿意密布的林间,清泉石上流。清新的空气在荆山野林如泉流淌,我们贪婪地呼吸,也无法减少它们的流量。

在初夏这样一个雨天走进这座小村,与之前的约定和天气的突变有一定的因果与比例。游玩总是选在一些晴朗的天气,没有人愿意冒着雨水的淋漓去游山玩水。如果不是不好改变,此时,我更愿意取了一本书,或者一本刚到的杂志,坐在雨水打不湿光线的晴朗空间里,静静地咀嚼一段文字。文字总是那么美好,像一坛坛窖藏多年的老酒,永恒散发着芬芳的魅力,吸引人细品浅饮。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这个浑身充满婉约、浪漫与悲愁情绪的女子,预见和才情一样,让人敬佩。小酌是很美的事,自然要趁温柔天气。来不来,在你。约不约,在我。在她的词里,时光、天气与世事一样,总是变幻不定,何不“诗酒趁年华”?就像今天这场雨,半周前预报的天气里,本来是没有的。就是前一天,温度计里的红线,还一度攀爬到37的高度。一夜之后,竟淅淅沥沥起来,凉风冷雨突然一起翻脸。

雨越下越绸密,留给我们的缝隙越来越小,山势也趁机险峻,逼迫我们不得不终止探索的脚步。原路折返,下山的步伐,远不如天空中淋漓的雨流畅,一步一挪,一步一探,唯恐失足滑进路边深涧,恨都恨不起。好在我们深入不多,这段小径,没有太过为难我们。

继续前行,俊楚驾车穿越着重重雨帘。路边匆匆闪过的草木,在风雨中迎接,像好客的刘家坪人,热情而赤诚。不知道是这些雄伟的大山养成了山里人的宽厚,还是这些朴素的草木教会了人们慈善。在这方山水中,每个人都如草木,纯朴,自然,本真。这种敦实的民风,在我们随后的走村串户中,也一次次应验。

美丽乡村的妖娆风情,在峡谷沿路展开。一路随河谷而上,重山叠岭的荆山,在路的两侧峻峭。荆山的美,在这里似有集中体现。远处,波澜不惊的群峰浪谷,安详笃定,缭绕着烟一般浓淡不定的雨雾,连绵起伏,愈远愈浓,仿若水墨山水。近前,惊涛处处的断崖危岩,如削如劈,奇石耸立,构筑起小村隐身世外般的神奇,似乎,每一方山石,都藏着无穷的故事,艰辛的,苦难的,轻盈的,沉重的……泪痕风干在**的石面上,皴出一道道梦回千年的皱折。

我们的山水该是多么坚毅啊,还有我们的草木。凄风冷雨,电闪雷鸣,曝日烈焰……每一次经历,对它们都是一场撕心裂肺的伤痛。而地下,潜伏和酝酿着的汹涌、激**、振动和危机,时刻都会成千倍万倍地放大这些苦难与伤害。可它们,依旧安然若素。

车在雨幕中缓慢下来,思绪戛然停在路边。一块刻有鲜红篆文“刘”字的巨石打断行车的流畅,留住我们打量的目光。巨石是一块放大的鹅卵石,没有特别神似的形状,材质似也平淡无奇,应是附近河道的馈赠,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它的脚下,一圈圈零散着无数不同形状的大小石头,上面刻着各种书体的“刘”字,如众星拱月,在路边的一片青草坡上,摆出寓意刘家坪村的丰饶靓丽姿势。看这些石头,也都出处不远,既服水土,与周围山水血脉相承;也节俭朴素,没有追逐虚荣。不知何时起,乡村兴行起树村名石。攀比之下,许多村远远近近搜罗奇岩异石,红松石、花岗岩、汉白玉……连本带运,一块石头,嗖嗖长出不菲身价。保康山大,有的是石头。刘家坪村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也立出了此村的简朴和智慧。

离巨石不远,有块相应较小的岩石,墨色沉稳流畅地线描出“刘累”的画像,如我一般瘦骨嶙峋。下面几行红色宋体小字介绍,说他是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刘家坪村引以为傲,树碑立传于路边。回家上网查找发现,老先生是华夏先祖黄帝子孙陶唐氏首领的后裔,善豢龙,故土偃师离刘家坪这儿并不遥远。我们的方言,包含着不淡的中原口音,出门在外,常被误为河南人。想必应该沾亲带故,脉博之中,流有中原气血,吃苦耐劳的秉性,也如出一辙。

前行几步,河上道边又一片小闲地,安放着一组野牧闲弈雕塑,两名玩童边放牛边对弈的乡野情趣,铸牢在青青草坪上。那黄牛,看上去像温馨和蔼的一家子。倔强的公牛也温情脉脉,扭头与对面的母牛深情互望着。一只小黄牛,紧偎在母牛身旁,津津有味地吃着奶,像温馨和睦家风的演示,充满隐喻的意味。“牛”“刘”谐音,刘家坪淳朴和善的民风社情在这组雕塑里,如雨淋漓。

牛的气息之外,一对童子正在一块石板刻成的棋盘上开心对弈,笑容和时光一起凝固在彼此脸上,看不出谁输谁赢。或许他们并不在乎输赢。那对他们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时光。农家的孩子,没有公园可去,没有玩具可玩,偌大的田园山川,便是他们的公园;石子石板或者树枝,都是他们的玩具。借放牛之闲下下五子棋、田字棋、山字棋,方寸争霸,输赢无虞,是乡下孩子常态化的乐趣。此时,雨淋湿了他们全身,他们还沉浸在欢乐中。也许,这点雨水,对山里的孩子来说,算不了什么。

我们小时候也淋过雨,放过牛,常常随了牛的脚步,满山遍野流浪。这两个孩子身上,正折射着我们当年的青涩。土里土气的布衣布褂,还原着那时生活的艰难。我家没有牛,觉着放牛好玩,常跟了村里的伙伴,穿林钻山,吃野果,喝野风,快乐得一塌糊涂。人这一生,有多少快乐时光可以追忆?无非少年。

再往前,雨水淋湿了路边一座叫“春涧”的廊道。廊的中央,两具茶台居中而卧。俊楚和太学兴趣盎然,停车步入廊亭,临案落坐,一身意气,仿若把酒临风,豪迈而洒脱。也是,平常上班,办公室里,差不多都是正襟危坐,脸绷得庄重严肃,心捂得紧紧的,做什么都循规蹈矩,即便走路,脚步也是轻拿暗放,哪有如此自然与坦**,开怀与放肆?

雨紧紧地下着,一滴紧跟着一滴,丝丝缕缕,如梭如织,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撑伞走在刘家坪的山水里,可能感觉有些不便,要观赏的太多,要拍摄的也太多,遮风挡雨的伞,反而成了妨碍和累赘。可也正是这雨水,洗去了乡村的铅尘,让满山的树木,更清新水灵。满眼的风土和人情,清水芙蓉,**怀**。世上任何事或物,都有对立。就像这雨水,好的一面是哺育万物。坏的时候,久雨成涝。若性子再暴烈一些,更会洪灾滔滔。可世上哪有那么多风调雨顺呢?既想游泳,又怕呛水。最难满足的,永远是人。

车到儿童乐园,雨亦浓,地上流淌的水,已有几分浑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刘家坪的雨水,行走在天空的清兮,滋润肺腑。落进土地里的浊兮,滋润草木。清兮浊兮,流进眼里,已不分彼此,是这方山水的需要,我们的需要。

小园占尽河畔杨柳丛生的风情地利,袖珍而精致,亭、台、池、阁俱全,于雨水淅沥的旷野路边,秀出几许园林意境。小石铺筑的小路和原木排列的回廊在园中立体交叉蜿蜒,巨柳细杨在一片葱郁中交错分布。雨水穿透密密地枝叶落进清澈小池,在池面布下密密涟漪,像有无数的小鱼在水面嬉戏。一栋小楼阁耸立小园中间,透林而过的光影在一片玻璃墙面投射出四周婆娑的树影,优美之极。此时,执一卷诗书,静坐于萧萧乡风村雨的阁中,读书赏景,该是多美的事。倘若,再有红袖添香,莺歌燕舞,一杯平淡清茗,也定能读出千古清丽,万世浪漫。

原本的杨柳之外,园中也移栽了一些其他植物,看上去,很多似乎都是就地取材,火棘、黄栌……刘家坪的山上多得是,移过来,就是一片新景致。只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我们去时,火棘花已开过,原本还有些花絮的黄栌,也被雨水冲淋得七零八落,秃萼细茎可怜兮兮的挂在枝头。不禁有些遗憾,也生出些同情。黄栌的花是很美的,丝丝絮絮蓬松得云蒸霞蔚,像一簇簇蓬勃燃烧的火焰,又像素洁却无法掩饰妩媚的乡村少妇,美艳不可方物。现在,却在一片雨水中零落,忍不住一声长叹,寂然坠入池中。

竹应该是外地移植的,截去了顶,苦着脸立在雨中,都没怎么发芽,修杆枯黄。再多的雨水,似乎也激不起它的信心。是它对这片陌生的土地感到畏惧,还是搬迁对它来说是多么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就像稀疏孤独的精准扶贫搬迁户,村里帮忙盖好了新房子,也不愿搬过去。似乎,那些高砖大瓦的新房,抵不上他们生活了多年的贫寒破旧老土屋。人对故土故物故人的眷恋,永远梦回神萦。

离开小园,我们去访锅巴。雨微收,稀稀落落。进户的水泥路在田园间蜿蜒,如枝开杈,伸进一家一户。这些年的乡村路网建设,在每个村都留下了足够便捷的道路,改革开放的红利,分享到了万家千户。刘家坪的锅巴,在小城保康和方园附近小有名气,电商的网络上,也有他们的锅巴热图。嘴馋了,点一下鼠标就行。现代通讯的发达,让远在深山的小村,也插上网络的羽翼。许多别具风味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城市。我们的车辨了下大概方向,就轻松驰进了智和家。

和村里许多家院一样,智和的楼房也按村里统一式样,在外墙立面加装了青瓦木廊,翘檐飞角中透出古色古香气息。“智和锅巴”几个大字在墙上招人眼目,一树枇杷,黄艳艳地在院角妖娆,仿若唐宋人家,在烟雨中缥缈。这是村里两家锅巴作坊之一,所有的锅巴都是精选玉米纯手工炕制,香脆可口,很是畅销。我们似乎欠缺一些口福,加工的锅巴都送去销售了,家里没了存货。歉意在女主人柴普英俊俏的脸上闪过,热情又迅速占领面颊。这是个开朗大方的农家女子,一身白色的衣服衬托出几分洒脱与精干。关于锅巴的加工和销售,她有问必答,许多农家事,也句句在行,言语间透出当代农村女性的精明与自信。

随手采了几个枇杷,清香中带着几多酸甜的滋味随即在雨帘中化开。总算弥补了没尝到锅巴的缺憾。房前邻家院子里,几树枇杷也灿灿的,采下几棵,一树尝尝。刘家坪的滋味,清心润肺。“空山雨过枇杷树,黄颗累累不知数”。还以为枇杷是刘家坪的产业哩,谁知下午听支书介绍,山后那几百亩的桃和李,才是村里的致富树。

云散雨歇的时候,天光已是下午,支书王智文侃侃而谈,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在这个中年村支书的心里,似乎藏着一个远比刘家坪庞大得多的乡村振兴计划,一些已经落实,一些正在建设或者规划中。当下,桃、李、菊,已成为主导产业,桃有核桃,黄桃,水蜜桃。李有脆红李,玫瑰李。菊是黄金菊,既观赏,是秋日美丽乡村的一片艳阳天;也可晒制成药出售,致富乡民。还有锅巴和“神豆腐”,荆山玉石,也都是村里很有特色的产业。未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开发与建设,乡村旅游在王书记心里,有一片美好蓝图。他的目标,就是要让乡村变得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仿若世外桃源,留得住人,引得来八方来客。

这里的山水资源很丰富。王支书说,七沟八岭,五峰二羊,每一处都有独特景致,也有故事传说,挖出来,串起来,就是一片美丽奇异的山乡风情。

时光把这里的山崖打磨得有棱有角,风雨滤去了包裹山石的泥沙,显露与坚守的,都是坚毅无畏的勇士。河对面青峰山上的背架石,就是这样一块岩石。丢下伞具,在王支书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地踏上尚在建设初期的登山路,向这块神奇的岩石攀去。

雨后的山中小路,粗糙,狭窄,崎岖而湿滑,在林间七弯八绕,盘旋而上。一截截路段临崖贴壁,危险重生。一截截又缺沙少石,有些泥泞,人走在上面,像承载不起身体的重量,不由自主的飘移。王支书走在前面,我们在后面跟随。很多时候,他需要停下来等等我们。山路难行,难不住走惯了的人。林中空气异常清新,充满氧气、湿润和生机。所有的植物都郁郁葱葱,叶娇草柔,沾雨带露,仿若仙境。

背架石孤傲地立在一座山岭的肩头,一横一竖两块岩石构成“T”字形状钉子一般钉在峰上,头大脚小的一立就是千百个年岁,像守望这片山水的哨兵,尽职尽责地坚守着岗位,冷峻,坚韧,伟岸。风化的痕迹在石上划下一道道皱纹,石表皲裂而粗糙。一竖也明显的头大脚小,直接顶着突兀而横的巨石屹立。

我们在石前徘徊,崇敬在心底滋生。倘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还有这样两块巨石,在荆山之中组合成这样一种姿势,用不变的信念,在天地间塑造永恒。

背架石之旁,峰岭叠嶂,奇崖危岩处处显露峥嵘。像这样独特的景致,刘家坪还有许多,每一处,都足以打动游人。江山如此多娇!一处山水,一份妖娆。荆山深处的刘家坪,也用自己的山水姿势与风情,精彩着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