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隆起的风景3

3

利中盆地的存在,使得利川总给人一种地势平坦的印象。其实,利川的总体地貌特征,仍是以山为主的。利川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一座挨着一座,甚至是山上有山,山外还有山。有些山若不细细品味,认真感受,甚至说不出它们的分别来,但每座山又的确是有自己不同于他山之处的。

利川可谓山山藏宝,而每座山又有自己的特色和强项。说到山与宝的联系,只要对利川稍有了解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座叫福宝山的山。

到利川工作以前,我就知道福宝山了。听说它时,得知它又叫佛宝山,来由是因为明代的时候,山上曾建过一座叫白云寺的寺庙。白云寺为何人所建,史述不详,只说是清代时还曾修复,于“文革”中被毁,现只留下荒草乱石间的一片废墟,证明白云寺曾经的确是存在过的。寺庙虽已矣,佛在心中留。直到今天,人们在对此山的称谓上,仍然佛福混用。其实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佛也好,福也好,各有其道理,各有所寄托,都是对一种境界的向往。不过今天看来,我认为还是以福为重,叫福宝山的好,因为福宝山实在是一座为人带来实实在在福音的宝山啊!

就我对福宝山的了解和认识,很容易就能想到,这座不同凡响的宝山给人们带来的福音,至少有这么两个方面:一是它丰富而独特的物产,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绿色健康的食品和药材;二是它良好的高山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旅游度假、避暑休闲的绝佳去处。

福宝山位于利川市区西南32公里处,总面积44.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拨1758.5米,平均海拔1500米。山峰逶迤,气势雄浑。最初听说那座山的确切时间,已记不得了,只记得自知道有那么一座山,那座山就一直存留在我的想象里了,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要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这个愿望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清晰着。到利川工作后,我才终于有机会上山去,对福宝山作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一次又一次地亲近福宝山之后,深深感到过去记忆里一直存留着的那么一份念想的确是值得的。

乘车从城里出发大约半个小时,便可去到福宝山下。乘着车,弯来绕去地爬行在盘山公路上,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目光在漫山遍野渐行渐高地作着愉快的旅行,心儿也随之在山花野树丛中轻盈飘游,不管什么季节,都会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心境怡然。爬行十几分钟的样子,便会来到一道山门前,山门横额上写着“福宝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这样几个大字,那就是告诉你已经正式进入福宝山生态旅游风景区了。

将福宝山定位于“生态旅游风景区”,实在是名符其实的。进入景区,树林便更加茂密了。穿行在绿树簇拥的公路上,让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曲径通幽”这个词。道路两旁的柳杉、水杉、枫树、栗树、梓树和其它一些一时叫不出名字的落叶和常绿的针叶、阔叶树,共同织成一幅五颜六色的胜景,树林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让人舒心悦目,神清气爽。行不多远,你的目光就会让两个水质清澈碧绿的小型湖泊吸引过去,公路从两湖之间穿过,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高山湖泊分隔开来,这两个部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夫妻塘。这个名字是有由来的。传说福宝山物华天宝,风景秀美,然而很早以前人们却很难进入它美丽的殿堂,原因就是有一塘阻隔,非舟辑不能入内,人们来到此处,常只能望塘兴叹,抱憾而返。叹息声惊动了山神,山神为方便人们通行,就把那水塘一分为二,中间筑起一条道路供人们出入。后来人们称大塘为夫,小塘为妻,合称“夫妻塘”。人们通行是方便了,可那“夫妻”却从此咫尺天涯,虽轻涛微澜之声可闻,却不能交拥共欢,只能默默忍受寂寞,共享孤独。听了这个传说,我倒认为把“夫妻塘”改叫“相思塘”更确切些。

穿过夫妻塘,继续沿林间公路弯来绕去地爬行,翻过一道垭口,在一座水库旁停下,那便是到了福宝山的中心腹地,也就是人们习惯认为的到福宝山了。

随便站在福宝山的一个什么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一派绿荫如盖、生机盎然的景象。低下头来,细看林下,立刻又会给你一个珍奇遍野、物华天宝的印象。那的确是一座聚宝之山,山上生长着大量的莼菜、薇菜等众多特色鲜明的珍稀物产和黄连、黄柏、厚朴、辛荑花、续断、野山药、金银花、五蓓子等名目繁多的名贵中药材。作为生态旅游风景区,拥有3万多亩森林、数十种珍稀植物、1500多亩的高山平湖、大片的湿地以及山间飞瀑等景点可供游人游玩观赏。福宝山山上藏宝,宝为人用,为人造福。我想,那便是“福宝山”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吧。

穿行在那遍地是宝的福宝山上,除了处处可以观赏到森林草地的碧绿青翠,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宜人,福宝山水库也是一定要去的。福宝山水库躺卧在高山之巅,掩映在绿树丛中,水质清纯碧绿,水面波光粼粼,沿岸景物倒映水中,野鸭畅游,白鹭翻飞,水鸟嬉戏,一派宁静祥和景象。在那里,游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安排活动,可以沿着湖岸上的林荫小道漫步,可以去湖边悠闲垂钓,也可以登上小小快艇去体验水上飞驰的情趣。总之,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你所获得的只有轻松和快乐,一切尘世的纷扰和生活的烦愁,都会在那一派清新里被洗涤得**然无存,让你换一种怡然心境,得一种美妙享受。

站在水库的大坝之上,朝下望去,便会看到一片片镜面似的水田,走近观看,才知道那平静的水面,其实全是马蹄似的叶片织成的,原来田里生长的是莼菜。莼菜这东西不仅是一种稀有的保健食品,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观赏植物。这家伙对生长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很是苛刻,不是随处都能生长的,所以更显出它的娇贵和神秘。但利川这地方的水土,却能很好地满足它的要求,因此利川早已将莼菜作为一大产业来培植,而且发展势头很好。莼菜也早已从福宝山走了出去,别的一些地方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沿着那一湾莼菜基地继续往下走,便会来到一道悬崖旁,有飞瀑从石崖之上飞泄而下,银链垂落,白雾弥漫,吼声如雷。如遇雨后天气,那气势更是磅礴,聆听那隆隆的吼声,望着那飞泄的身姿,让人禁不住心旌摇曳,灵魂震憾。

当我多次到过福宝山之后,跟开发区的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政谈起福宝山时,一个情况让我大吃一惊——我所看到的还只是福宝山的“冰山一角”,原来福宝山还有一个充满**的去处,那就是水库上方的大片湿地,那里还生长着多种特性独到的植物,生活着多种禽类。

在离开利川之前,我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习猛一道,专程前往福宝山水库里侧的那片湿地,领略它独特而神秘的魅力。那天真正是可以用秋高气爽这个词来形容的,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温暖的阳光沉静地照耀着福宝山。一条小河从湿地中间曲曲折折地穿流而过,河水清澈碧透,一尘不染,水中成群的小鱼穿梭来往,立于岸边,连细小的鱼鳞也看得清清楚楚。小河两岸大片的湿地显得秋意浓重,那一丛丛、一片片或碧绿或红黄的野草跟湿地周围黄里透红的水杉、碧绿颜色的柳杉一道,将整个湿地涂抹得色彩斑斓。这里那里,一蓬蓬雪白的茅花开得分外繁茂,在山风的吹拂下,起伏摇曳,弄得目光也随之恍惚起来;一只只纯白的野鹤翩然翻飞,一群群山雀野鸟喧闹嬉戏,使整个湿地显得生机勃勃。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的行动显得很是匆忙,急匆匆在那大片的湿地间行走,急匆匆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连外套都汗湿了,连气也喘不过来了,换来的却是说不完的快乐与新鲜。

后来跟袁政说起那次匆匆之行,结果又让我吃了一惊。

他说:“你们看到的那片湿地不是我说的那里,我说的那片湿地还在里头,是真正的人迹罕至的地方。”

其实以上这些情形,都只是福宝山有形可见的部分,福宝山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吸引许多人上福宝山的动力,也是因为它气候的独特。夏凉冬雪的气候,清新宜人的空气,也是那里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基础。人们去到山上吃住游玩,品味的就是那里原始本真的纯朴,清凉无尘的洁净。

2006年11月,福宝山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那批客人是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组,来福宝山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而是对福宝山的资源和开**况进行考察评估,要将福宝山列入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予以支持。专家们决定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作实地踏勘,可到了那里才知道一个上午是远远不够的,等做完计划的工作,已到了下午两点多钟。尽管如此,专家们最后跟市领导交换意见时,依然不无遗憾地感叹说:“时间太短了!”

我想,福宝山真是一方福地啊!它已经和即将为人类带来的福音,谁又能说得清个准数呢?

4

我初到利川时,为尽快了解利川各方面的情况,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在谭宗派老先生撰著的一本书中,我读到他引用的一首古诗:

一片寒光雪满溪,

随风飘**逐高低。

春归柳絮余芳径,

月上梨花隐玉溪。

净处漫同红雨落,

淡中好共白云栖。

何需更羡琼瑶岛,

仙路依依望不迷。

这首诗描述的是甘溪山的情形。书中没有注明诗的出处,也没有原作者姓名。但就是这首诗,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关于甘溪山的印象。

甘溪山属武陵山系的星斗山支山,山势呈南北走向,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4.5公里,山体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山腰有一眼山泉,泉水清冽甘甜,下流成溪,故名甘溪山。说它有影响,一是因为山势高拔,山形壮美,山上松竹茂密,林涛翻涌,山泉清纯,自然风光雄奇秀美;二是因为古文化遗址和传说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甘溪山变得魅力无穷。

成天呆在钢筋水泥和嘈杂喧嚣构建的城市里的人们,受着纷繁事务的烦扰,只要稍一得闲,便免不了会冒出寻个机会、找个地方去清静一下,给疲惫的身心一点抚慰的想法。不管去与不去,单是这样想想,也会让人感到几分轻松和愉悦。

2004年冬天,几位恩施的朋友在利川办完事情,想找个地方去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我就想到了甘溪山。甘溪山离利川市城只有几公里的路程,不远。上山的前几天下过一场大雪,山下的雪早已融化,但山上还是一片银白景象。据说“甘溪积雪”是利川古八景之一,在利川是很有名的。

从西门方向出城,穿过一坝水田,又穿过几片桃园和梨园,便开始上山了。车子在依山而筑的旅游公路上渐行渐高,让人感觉像是坐在船上,正随着水位的上升而被一点点浮起。利川城则一点点地远了,一点点地小了,不一会,偌大一座城市就陷在利中盆地那些高高低低的山丘和大大小小的田畴的包围中了,从山上看去,整个情形就像是一幅放大了的地图。看着看着,车子就进入林区了,道路被夹挤在两旁高大茂密的树木之间,显得幽深宁静,视线和心事也被局限到林子里去,我们便心无旁鹜地置身于那个想要找寻的境界之中。

我们急不可待地跳下车,让自己跟皑皑白雪零距离接触。山上凝滞着刺骨的寒气,满山葱郁的树木和枯槁的杂草浸润在淡淡的雾霭之中,树枝上结满了晶莹剔透的雾凇,雾凇顺着风的方向伸延出去,把树枝们装扮成一面面飘摆着的旗帜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们制造出一份朦胧晶莹的景象。

朝着山上一路走去,满地是洁白耀眼的积雪,踩上去发出卟卟的而不是咕咕的声音,这说明那些雪已积了很长时间了,雪的表面都结了冰凌。大家像是受了那好听的声音的催促和鼓励,开始在雪地上争先恐后地奔跑起来,让人以为前面有谁设定了一个什么锦标,都想着要去争夺。跑在后面的不服气了,便抓起一团冰雪,冷不丁朝前面的某个人扔过去,或是干脆努力追上了,把雪团直接塞到别人的领口里去,前面的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了冰雪的侵袭,激愣之下就少不了要发出一声尖叫来,弄得旁人都跟着一阵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接着就沉浸到一种快乐轻松的情境里去了。

闹腾一阵,继续上行,拐过几道弯,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另一种景致给吸引去了——眼前是一道架设在林中的回廊,回廊由结实的杂木板铺成,大约一米来宽,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朝着看不清底细的林子深处延伸进去。我们踏上回廊,因了两旁有树条做成的护栏护着,走在上面虽有些摇晃,但一点儿也不担心会摔下去,因此走着走着,就有人跑起来了,震得两旁受了牵连的树木也跟到摇晃起来,树上的积雪一团一团地落下来,有凑巧的正好砸到人的头上,立刻就溅起一片开心的笑声,笑声在湿重的空气里传扬开去,弄得整个林子也跟到颤颤地快活起来。

走过回廊,我们再次回到路上,一路说说笑笑地朝前走去。前边是一块平缓的林地,粗大的柳杉、水杉成排成行地立于洁白的雪地之上,加之淡淡山雾的渲染,便构成了一幅意境深邃的国画。大家朝林子里奔去,照相的照相,踏雪的踏雪,观景的观景,而我却一个人独自朝林子深处走去,去寻找一份属于我个人的宁静。在我的感觉里,雪总是跟宁静安祥相依相伴的,那正是我要寻找的东西。穿过那片密林,看到好几棵一抱合围那么粗细的常绿的大树静静地挺立在雪地里,被越来越重的山雾纠缠着,几只翠绿色的小鸟在枝叶间自由地跳来跳去,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鸣叫,轻轻的,亲亲的。我聆听着鸟的叫声,踏着积雪,在树下徜徉,观赏着周围静谧的一切,心里便也雪一样的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