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贺兰口岩画
贺兰口是明长城关隘,它与拜寺口、三关口同为明长城宁夏段重要三关之一。贺兰关口的防御建筑设施现在多已损毁,当年驻守长城将士所题刻的不少摩崖刻石还隐约可见。
已至贺兰口,参观考察贺兰山岩画是我们最主要目的。
贺兰山在古代是鲜卑、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游猎驻牧、生息繁衍的地方,古代少数民族把他们生活游猎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时间大致跨度从春秋至西夏时期。
步入山口,奇峰叠障间,但见千余幅人首像、森林草原动物、彩绘岩画、征战人物等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的山岩石壁上。
人首像岩画画面简单、奇异,有的长着犄角,有的头部插着羽毛,还有圆顶帽的。也可看到女性戴头饰、挽着发髻的岩画。
动物岩画构图粗犷、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岩羊,奔驰的骏马,摇着尾巴的狗,猛兽飞鸟等。
北侧向阳岩壁上的“太阳神”,大约1米半见方,其线条清晰,形象完整,有点像卡通人物,这幅图像是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之作,号称“镇山之宝”。
据专家们对贺兰口岩画的分析研究,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为凿刻和磨制。众多岩画给人一种亲切、真实和纯真的感受。贺兰口岩画是贺兰山岩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了古游牧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堪称一处珍贵的中国游牧民族艺术画廊。
半抹残阳已经不见了影子,暮色愈发浓厚,《西夏学报》主编薛正昌给冯社长打来多次电话催问。对贺兰口岩画,我们只能匆匆浏览,然后下山、上车,又一路东行,车窗外面已是暮色茫茫,大家一路静默。【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