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中原根亲文化在固始

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2011年仲秋,在天高气爽、风轻云淡、丹桂飘香、秋叶静美的时刻,有着“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之称的固始县迎来了第三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作为家乡一名地税人员,工作之余,爱好写作,不经意间成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应县里安排,我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去接两位从福建来我们这里参加第三届根亲文化节的作家。这两位作家是我的文友,经常在同一报刊“露脸”,彼此神交已久。见面后,我们互道安好,共叙亲情友谊,同话乡梓变迁。

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数以千万计的固始游子,这些当年移民的后代子孙,他们像先辈们那样深情的眷恋向往着祖根之地——固始。他们或规模组团,或三五结伴,从闽台、从海外踏上漫漫寻根路,走进固始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乡情,亲情,两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为闽台和固始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他们是初次到我们这里来。上车后,我如解说员一般向这两位远方来的客人叙说家乡的历史和变迁。

固始地处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形胜一方,史称“土地宽广,峰峦峭拔,控扼荆楚,襟带史淮,中州之势,中邑称首”。古称蓼国,后为番国、寝丘,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取“欲善其终,必固其始”之意,封位列三公的李通为“固始侯”,这一封地因此而得名“固始”,沿袭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

固始作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向皖、苏、闽、粤、浙、赣,尤其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上自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里,徙民南方不计其次,难以计数。因为有了历代移民南国之举,故闽、台一带对固始多怀“祖地”之尊,《闵中记》称:“今闽人皆称固始人”。斗转星移,移民后裔遍播海内外,固始便有了侨乡的称谓,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原第一侨乡”。千百年来,朝代的兴衰,战争的驱逐,灾难的逼迫,使固始人多次南迁。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大批的固始先人南下北上。《闽书》载:“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原板**,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兵三千六百名赴泉潮一带镇抚骚乱,屯垦建宅,大兴水利、农桑和文化教育,开建漳州。陈政父子所率入闽将士及眷属数千人,计有八十余姓,落籍闽地,镇边戍守,开启了固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乡民五千人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皇封闽王,建立了威震一方的闽南王朝,所率将士五十余姓,亦在闽地落户。自那以后,固始后裔的足迹跨越千山万水。北宋末年,钦宗朝廷南迁,固始乡民为避战乱,纷纷南徙闽地寻亲、投友,多有落户定居。历史上四次大迁徙的固始人,为闽地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宝贵贡献,其后裔渐次播迁东南亚并及世界各地,固始因之成为闽粤台港同胞及海外侨胞世代萦怀的乡关祖地。据悉,在台湾,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户数占台湾总户数80.9%。丰富的历史渊源造就固始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

历史的铅华在岁月中流失。但祖先的胆略、雄才和丰功伟绩仍熠熠生辉,不断的昭示着后人,成为凝聚海内外固始后裔同胞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一脉相承的文化,相近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同的遗传基因,承载着巨大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无限的向心力。凭着共同拥有的血脉印记,带着对祖先的顶礼膜拜,我们齐聚先辈们生息的地方,寻找那熟悉的乡音,掬一口甘甜的故土水,仔细辨认那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阡陌小道,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心绪难平。饮水思源,故土寻根,无论身居何处,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那种寻根求源、究其根本的认祖归宗意识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反而随着岁月的更替愈发浓烈。祖上的远徙南迁,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优秀的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传播到了闽南、粤北,继而漂洋过海,传播到了台湾、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各地。如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仍然称自己为“唐人”,他们集聚的地方被叫做“唐人街”,其直接证据就是固始唐朝两次大移民的结果。千年时光封存不住历史的印记,崇山峻岭隔不断血脉亲情,当文明古国再次崛起、称雄世界的时候,亿万海外游子、炎黄子孙纷纷踏上访祖寻根之旅,再续亲情血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历史的轮回,了却了祖先魂牵梦绕的心愿,同时也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故土,烙在了子孙后代的心灵。

固始文化的传承彰显中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一脉相承的血缘再聚世界华人的团队精神,形成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的巨大动力。

古往今来,人类的辗转迁徙标志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既然我们的先辈们能够不畏艰辛,毅然决然地走出固始,开辟闽南,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明,作为他们的后代,一定也可以创造更新、更美的明天。固始人可以开启别人难以开启的市场,能够觅得他人看不见的商机,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求索。固始人遍天下,固始儿女志在四方,固始开放创新意识代代相传,亲情、亲缘是固始今后发展与交流的非常宝贵资源,敏思、精明、务实是固始人闯天下的独门利器,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创造无法预料的丰硕之果。当和平盛世来临之际,固始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两千九百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创业热潮,一百七十万人民各显神通,共建美好家园,新农村景象万千,气宇轩昂,勤劳致富奔小康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早已演变成城乡群众自发的共同行动。全县境内,到处是生机勃勃的企业,四通八达宽广的道路,千姿百态的漂亮民居,鳞次栉比的高耸的建筑,热闹非凡的城乡集市贸易,笑容宛若鲜花般的**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外来人一眼就能看到这里的幸福生活,切身感受到鱼米之乡的温馨和富饶。且不说从未谋面的海外游子,就是一两年外出回来的当地人,也对道路的改变、建筑的变化感到陌生,甚至出现找不到家门、摸不准路线的尴尬。固始城乡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且时刻在发展,时刻在变化,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变化之中,其现象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有人说,固始人穷怕了,所以迸发出的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也有人讲,固始自古就是被边缘化了的地方,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大的战争的严酷摧残,养成了精致的干事风格,练就了争先创业的本领。无论是到南方打工闯**还是到北方谋生的人,他们骨子里那种不甘人后的追求精神敢为人先意识、要当老板的意识从未间断过。敢想才能敢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近期,五十万劳务大军创下了丰功伟绩,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从单纯的“打工仔”一跃成为“小老板”,成为拥有过亿元家产的大老板也不在少数,并且逐渐形成了返乡创业回报家乡的浪潮,率先实现了劳务经济向自主经济的“三级跳”,从而奠定了固始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

历史的天空,随处可见固始人闪光的名字,他们或叱咤风云、安邦定国、靖边平乱、辅政慰民,或研究科学、治学修史、着书立说、授业解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无不留下不朽的业绩,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立下了盖世功勋。“百里不求天灌区”的建设者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驰骋疆场百战定国的固始侯李通、“开闽数十年烽火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烟不绝祀将军”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宁做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的“八闽人祖”王审知、驱逐倭寇光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复台归清屡建战功的靖海侯施琅、“宦迹半天下”的清代状元吴其濬、爱国华侨陈家庚、卢沟桥打响对日作战第一枪的民族英雄金振中、“感动中国”新闻人物魏青刚……旷世人杰传颂着她的神奇,河南第一人口大县、第一农业大县、第一劳务大县,中国柳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河南省直管试点县……众多名片彰显着她的不凡。史河、灌河、泉河……众川滋养着她的生命;安阳山、大佛山、九华山……群峰象征着她的尊严;将军祠、奶奶庙、三王故里遗址……沧桑古迹透视着她的厚重;寻根楼、根亲博物馆、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唐人故里凝聚着她的独特;秀水公园、陈元光广场……闽台祖地展现着她的风范。同时我们这里又是一块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花木掩映之中,屋宇俨然,良田千畴,古树巍然,威风翔集。农民耕作往返,游人或登高望远,或临水垂钓,或湖边漫步,或拍照留念,怡然自乐。临水而立,天上的白云、山上的树木,都倒映在这一派湖光潋滟里,顿时觉得天蓝山透绿,水清花繁荣。

同根同源,血浓于水。也许曾是固始先人后世子孙的两位福建作家感叹。

是啊,绵绵不断的亲情和血缘。我深有同感。

我们这里的天湛蓝无比、云洁白如洗、水自然纯净、人勤劳勇敢。

一处处历史遗存,如同错落有致的音符;一条条寻根谒祖之路,恰比五线谱的谱线。车驶入固始城区,我轻轻摇下车窗,远处飘来着名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为第三届根亲文化节首唱的主题歌——《一家子》:一方哟,水土哟,一呀么一方音;乡音哟,土语哟,最呀么最好听哟;深情地叫一声,一家子……歌声高亢明媚、委婉大气、清纯甜美、悠扬动听,我和朋友的心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