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为何“挨骂”
最近报上接连爆出“新闻”,有两个有名气的作者写的书,因为印数过少,自己包销了一部分或以书代稿费而无法销出,一个在书店开“发布会”,签名售书,吸引得记者们团团转;一个在报刊发文发感慨,读之令人心酸。两位名人的举动其实倒并不是针对出版社的,但是,不少读者在读了这些新闻后,不约而同地“骂”出版社对作者似乎是太“刻薄”了。
其实,这种挨骂真是冤哉枉也。据了解,这两本名人的书,印数只有二三千,出版社每本起码要赔五千元以上。当初出版社正是从“社会效益”出发,为了做好事,才决定干这种“赔本”买卖的,不料竟会出现如此结果,岂不令人心寒!试想,如果某个读者拿了一块衣料到裁缝店去,要求店里帮他缝制好之后不但不收钱而且还倒贴他一笔“辛苦费”,恐怕谁都会认为他是一个疯子。出版社是一个“为人作嫁衣”的地方,以前是有国家补贴的,现在不仅全部要自负盈亏,而且还要上缴利润,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社每年出版百分之七八十的亏本书,有一两本书采取让作者包销一部分书或以书代稿费的办法,也是不得已的。让他们“挨骂”,实在是于理不顺,于心不安!作者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有怨言,似乎也没有理由怨出版社。至于有些不了解实情、只是跟着对出版社瞎指责的朋友,恐怕首先要了解一点情况,不要做一个向裁缝店收“辛苦费”的疯子的同情者才好。
说起来,出版社出版的书刊,一年到头让别人说话,轮到自己的形象被人歪曲的时候,竟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笔者未免有些不平,所以说了以上“仗义之言”,不知读者朋友以为如何?
(1989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