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书论

伍杰

群明先生和我很熟,几次电告要我为他的大作写序,同时寄来了他的部分书稿。我实在有点惶恐,这倒不是谦虚,而是怕作不好,影响此书的发行。

群明先生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我知道他很忙,在繁忙中能挤出一些零碎的时间,写这么多小文章,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行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要有钉子精神。他的这种精神,使我佩服和感动。这些文章许多都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见过,现在重读,更感亲切。

作者善于“小题大作”。这些文章虽多是几百字文、千字文,但针对性很强,很有现实意义,多是针对社会上文化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特别是出版领域的某些不良现象发表议论,可谓切中时弊。比如作者批评“抄袭”说“自己抄自己的也不好气更不用说抄别人的了。他说“写作是一项严肃的事情,如果一时写不出来,最好不要‘硬写’或‘抄袭’,不妨深入生活,认真学习,多引‘源头活水’,才能文思泉涌。”不仅说得在理,也很深刻。有些文章写得很幽默,他不主张出版丛书将时间拉得太长,因此,“丛书要成丛”。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家出版社出一套有二百个选题的文丛,“社里每年只能出两种,照此速度,要一百年才能出完。没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福份的编辑、读者,谁能编成、看完这一套丛书呢?”你看了这一段话,自然会捧腹大笑。大笑之余,不能不引起人对出版丛书的思索。他说“现在有不少丛书,只是理论上的丛书,实际上,短期内真正成丛出版供应的几乎没有。”这种相当普遍的“丛书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思,多么需要有人过问,并加以解决!

文章题目虽是信手拈来,却是选择生活中的焦点,有感而发,其意无穷。随笔小记,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文字流畅。读来不费时,却有物。掩卷深思,总有所得。作者可谓用心良苦,实属难得。

199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