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全民抗战》1
23. 论《抗战》《全民抗战》
在这民族抗战的紧急时期,本刊的任务,在一方面是要对直接间接和抗战有关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作有系统的分析和报道,显现其重要意义和相互间的关系;在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并贡献我们观察讨论所得的结果,以供国人的参考。
本刊为便于读者记忆起见,每逢三六九发行,既每逢三日,六日,九日,十三日,十六日,十九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及二十九日,就发行一期。以后类推。
本刊内容力求适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希望作家和读者多多赐教。
(《抗战》第1号,《研究》#3,2页,1937年8月19日)留心抗战消息的人们,对于战讯是非常注意的,但是纷纭错杂,往往不易寻出头绪来。本刊有鉴于此,每期特请金仲华先生根据最近消息,写一篇《战局一览》,报道最近的抗战形势。
战事地图也是能了解抗战形势所非常需要的,所以本期特附刊两张地图,详细明确,以供参考。
(《抗战》第2号,《研究》#3,3~4页,1937年8月23日)本社为适应抗战时期之需要与扩大宣传起见,特编行《抗战画报》一种,每六日出版一次,凡各地有关抗战之时事照片惠赐,无任欢迎,采用者当酌奉薄酬,以答盛意。
(《抗战》第3号,《研究》#3,4页,1937年8月26日)文字力求通俗,我们也在注意,以后当格外努力。文字也在力求其短,就已往的情形说,二千字左右的文字只有一两篇,大多数都在千字左右或以内。有些意思,说得太短了,也许说不清楚,这只得就内容加以斟酌。不过避免冗长,却是一件应该注意的事。
(《选》,229页,1937年8月)《生活星期刊》及现在的《抗战》三日刊,已是它(按: 指《生活》和《大众生活》)的后身,它在实际上并未曾死去,不但未曾死去,而且因时代车轮的推进,它的后身也应着新时代的需要而以新姿态再出现了。
(《全》#7,584页,1937年9月)救国事业,方面很多,我们只得各就所长,在各人能力的范围内努力做去。编者个人用全副精神主持本刊,常在本刊作文的许多朋友都各有他们的各部门的工作,并非仅为本刊作文而已。先生所提出的几个疑问,敬分别奉答如下: (一) 本刊的朋友们里面虽也有参加无线电台事业的,但本刊自身因力量所限,仅能努力于自身工作,同时办了《抗战画报》。(二) 不能即改三日刊为日报,因在紧急时期,经济及设备种种方面都是有问题的。(三) 政府的宣传机关已有人才主持,本刊只是在国策领导之下尽一部分民间的宣传责任。(四) 本刊未在全国各地同时发行,全因交通问题,在事实上已有一小部分运到内地去,最近交通比较转好一些,内地发行也在逐渐展开了。(五) 本刊对于佳着,尽量搜罗,参加的作家已不少,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作家着文见赐。(答孙立己)(《抗战》第9号,《研究》#3,9页,1937年9月16日)你认为一般刊物犯的毛病是“把敌人的武力估计过低,把自己武力过分地相信它”,并认为本刊也如此。其他刊物怎样,我们不能代答,但是本刊却并不如此。我国在军事上的设备不如人,我们老实承认过,我们屡次说我国的胜利不能全靠军事,还须同时注意政治和民众的组织,正足表示没有过分相信武力。当然,我们应该重视军事,但同时对于其他方面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等方向,也不可忽视。(答曾尔生)(《抗战》第11号,《研究》#3,16页,1937年9月23日)承你于百忙中对本刊的编制格式,切实指教,至深感谢。我们所以把战局一览排在第一篇,因为在这样抗战紧张的时期,读者所亟欲看的是时事的有系统的报道,不过每期题目同样,却不免单调,故自本期起,每次都加上引人注意的题目。时评的小标题也改用方头字,使较显着。短简每节也用△标出。(答唐树藩)(《抗战》第12号,《研究》#3,19页,1937年9月26日)(一) 地图确为研究时事的重要工具,本刊当依时事的进展而随时增插有关系的地图,比出一次的详图更合实用。(二) 本刊地位有限,对战局只想作较有系统的分析,不想登记账式的“日记”。(答程养浩)(《全》#7,608页,1937年10月)你要设法使《抵抗》能够长期不断的出下去,足见你爱护本刊的殷切,至深感慰。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中国不亡,《抵抗》一定能够长期不断的出下去。所以真正爱护《抵抗》的朋友们,必须努力使抗战能坚持下去,直至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之境,收复失地,恢复主权。至于组织《抵抗》读者会,我们以为如读者自动地组织起来,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我们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力量主持这件事,这是要请你原谅的。(答铁壁)(《抗战》第19号,《研究》#3,30页,1937年10月19日)本刊所以不加装订,因三日一次,印数又多,时间上非常急迫,现在已经赶得要命,如再加装订,时间上更要周转不灵了。关于照片,我们另有《抗战画报》出版,比印在报纸上的更清楚些。(答陈丕年)(《抗战》第22号,《研究》#3,38页,1937年10月29日)承蒙诚恳指教,厚意极感。先生认为全国正在抗战之时,内部不可再有摩擦,所见极是,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和先生同意。我个人虽自恨能力薄弱,但数年来对于全国团结御侮的提倡,不遗余力,虽中间被误会而吃些小苦头,仍丝毫无所怨怼,但求团结御侮能实现,个人方面毫不计较。本刊自出版以来,对领导全国抗战的政府及蒋委员长,都以赤诚拥护,这在本刊所发表的言论,可以覆按。至于对政府偶有善意的建议或批评,这是各国舆论界的普通现象,一方面对于一般民众含有指导意味,以造成共同的动向,一方面亦所以反映民众的潜伏的愿望。中山先生所谓唤起民众,共同奋斗,舆论界实亦负有此种责任,和一纸“条陈”作用迥不相同。当然,全国的舆论不是一二刊物所能包办,但是它却不该因此抛弃它的一部分的责任。(答丁东)(《抗战》第26号,《研究》#3,45页,1937年11月13日)关于情报网,本刊因需要正确精要的通讯材料,已有相当的布置,同时希望各处读者多多帮助。但因为不是日报,发表的篇幅有限,所以还不能有像日报那样大的情报网。(答罗会和)(《全》#7,677页,1937年12月)你因为早知道我想办一张合于理想的日报,但苦经济无着,特建议一种办法,把《抗战》三日刊的每期三张,换用编辑方式,每日出版一张,如在汉口出版,则武汉一带读者每日可看到,至寄往远途的抗战读者,即以此三日的合订本寄发。这建议很新颖有趣,但办日报有办日报的种种设备,并不因为寄远途的是合订本而有所减少,而且把本刊的一张篇幅作日报用,也容纳不下每日的要闻和言论。(答罗会和)(《全》#7,677页,1937年12月)本刊欢迎读者投寄关于抗战的漫画木刻,凡关于抗战时期各种时事问题的漫画,或暴露敌人的残暴,我军的英勇,与战地的状况的,皆所欢迎。作品技巧须纯熟的,画面须黑白清楚,以便制版。来稿不用时若须退还,请附邮资为盼。
(《抗战》第37号,《研究》#3,58页,1938年1月16日)本刊对于前后方的通讯,都很欢迎,如有相当材料,可写文赐寄。不过能否发表,要拜读后才能酌定,这是要请原谅的。(答邱啸舫)(《抗战》第57号,《研究》#3,73页,1938年3月26日)我们欢迎的稿件大概有这几类: (一) 专论,这是有关抗战建国时期中亟待解决的种种实际问题,根据实际的材料,提供具体的建议,以备政府和社会的参考。用通俗化的文字与说法,表现出专门的深刻的内容。我们希望专家多多赐稿。(二) 关于报道或通讯的稿子,无论是关于前线或后方的种种有关战事及社会动态的材料,都所欢迎,目的在反映现实,以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三) 关于提出问题或讨论问题的来信,尽量使一般读者多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此外如遇有有意义的来信,不拘内容,不拘长短,只须有公开价值的,我们也很欢迎。专论和通讯每篇最好能在二千字以内,原稿不用如须寄还,请附退稿邮票,来稿径寄汉**通路六十三号本刊收。
(《抗战》第65号,《研究》#3,81页,1938年4月23日)《抗战》,《全民》都是诞生于这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抗战》是于沪战揭幕后,在上海创刊的,《全民》是于第二期抗战开始时在汉口创刊的。两刊的同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固守文化的岗位,作为一个鼓动前进的小小号兵;以号召全民族的儿女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为自己特殊的职责。发刊以来,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并得全国读者的爱护与作家的合作,使我们这两枝号角的声音,一天天扩大,一天天变得更加宏亮,《抗战》,《全民》曾分布达各省区,前线,以及海外,它们俩在这一年光荣的民族斗争中,曾尽了一些绵力。
(《选》,52页,1938年7月)
我们的信念与认识,在《抗战》,《全民》上已有明确的表现,当前并无丝毫的改变,这用不着在这里多说,至于本刊在抗战建国总的任务下,当前实践的任务,我们认为有两个: 一是巩固全国团结,提高民族意识,灌输抗战知识,传达,解释政府的国策,剖析国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之情势,为教育宣传的任务。
另一是以使政府经常听到人民的声音,民间的疾苦,动员的状况,行政的优劣,使政府在领导抗战,实施庶政上得到一种参考,为我们政治的任务。
关于本刊内容,也有需要略为提及的。三日刊在性质上原具有两重性。三日刊是日报与杂志的中性刊物,它应具有新闻和杂志的二种特点。因此本刊今后在时事方面,力求保持新闻趣味,但以系统的供给新闻为原则,而在其他方面,我们却要发挥杂志本身的特点。至于更具体的编辑方针,我们以为这里可以不必说它。
本社工作同人,今后对于一切工作,均想做到是集体的力量的表现,本刊的言论,也想渐渐做到都是集体的讨论的结果,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及全国读者经常对本刊提出批评,建议,报告,通信,使《全民抗战》变为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公意,与全民教育,宣传,最有力的工具。
(《选》,53页,193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