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故事

几年前在一个内刊上看到新东方教育掌门人俞敏洪在母校北大的演讲稿,读来觉得实在是精彩极了,现在印象亦是深刻。他所谈大致都为他在校时的生活经历,如说,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真率和幽默堪称一绝。

他在演讲中还讲到一个有关苹果的故事。他说,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往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这个有名的苹果的故事,后来几乎成为我周围的同事用于调侃某人缺乏与众分享情怀的典型事例,“是的,我拿苹果自己吃。”这几天读《世说新语》,“黜免门”中就读到一则类似的故事。桓温与属下共餐,有位参军用筷子夹蒸薤,太黏,一时分不开,筷子粘住拔不出来,共餐的人不但不帮忙,还大笑起来。桓温说,“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于是下令免去一起就餐的人的职务。在桓温看来,同盘共餐尚且不能相助,何况是遇到危难呢?他这种类推的思维,与苹果的故事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感情、思想、财富,当然还有危难面前,同志们都应该抱有一种分享与担当精神。这个故事的真实程度到底如何,且不管它,但它阐示的道理却是客观的。明人王世懋在读到这则故事时评论说,“讥评可耳,何至免官?”认为是有些重了,但看桓温的一些资料,私下以为,这应该才是这位大将军的做派。

在《世说新语》“识鉴门”中还有一则谢安的故事,说谢安在东山收养女妓,简文帝司马昱就评价说,谢安一定会出山的,既然能够与人同享快乐,就不可能不与人共忧患。这也有些苹果的故事的味道。那时朝廷让谢安出来做官,谢安死活不肯,整天就和王羲之、支道林等人游山玩水,纵心事外,但从后来的历史看,简文的识鉴能力还是很准的。谢安在国难当头终究出山了,主导淝水之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又拖死桓温,杜绝他颠覆东晋王权,赢得了晋王朝几十年的安定时期。

见微知著,识鉴明察,分享与担当,其实就是一个苹果折射出来的光芒。

原文

【黜免28·4】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识鉴7·21】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