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读书》今年第三期上发表秦燕春的文章,《“且待小僧伸伸脚”》,是关于史景迁著《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一书的评论,既有对全书宏观上的肯定,亦对其诸如将“古剑老人”译为“佩戴古剑的老人”一类硬伤略为指谬。史著为系列丛书,潮涌而来,泥沙俱下,已成一时热书。外人读古文,终究贯通难至,但学问的情境,却还是要求全责备的,虽需要个过程,方向不能有所差池的。

秦文《“且待小僧伸伸脚”》开首即引用张岱《夜航船·序》中士子与小僧有关尧舜是一人二人的命题进行心理博弈的小故事,申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是要在这书的面前“伸伸脚”的,倒也妥帖,终究这书,能够让人“伸伸脚”的地方太多。伸伸脚,因为拥有知识而使蜷曲的肢体展拓一回,并有着心理的惬意与自傲,是多么令人爽快的事。

马河声先生开博一周年发来短信说要搞一个博友见面会,地点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邀请参加,实在也找不出一个推脱的理由,就终于见到了渴望见到的师长朋友,才子才女。马先生人称“马老”,诗书画印俱佳,也是出名的社会活动家,人有才亦极有趣,是那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因而方英文先生就曾说过一句话,说没有马河声的西安城就没逑意思。有了马老提供的平台,大家从虚拟的网络走进了现实空间,兴奋与欢乐是在所难免的。

见面会上见到画家周红艺,说画与我的画带来了,当时没有拆封,回家后才发现他带给我的,是发在空间的《花笺小雨拟宾翁》中的三帧小幅,十六开笺纸,松谷五龙潭、慈光寺、轩辕峰,大致都是临写了黄宾虹的笔墨。这让我仔细看了一回,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要“伸伸脚”的地方,红艺的笔墨,已臻妙化,我的眼力,是真看不出它的不好。后来注意到他贴在这三帧小幅后的文字,是有关画经的,读来读去,亦不知“神力”之所云,但心里清楚,红艺悟道,当所言不虚,只好涵泳大化了。我有时想,判断一幅画的好坏,其实最为简单,好画的标准就是好看;更好的画的标准就是耐看。不知红艺以为然否。我要的画他没有给我,于我来说,添了一些遗憾,更多了一份念想。

作家康亦庄在见面会上题赠散文集子《冷月曾照十三州》,西安出版社二〇一一年三月出版,贾平凹作序,书名由马河声题写。关于书名,所谓“十三州”,许是指渭北咸阳所辖二区一市十县,正是作家生活及写作的区域,没有向亦庄询问。近读吕思勉著《三国史话》,其中有篇《后汉的地理》,是说东汉的行政区划也是分为十三州的,有个别地名现在仍袭用,如扬州、荆州。东汉虽然无能,现今朝鲜和越南所在区域却还是它当时的郡县。亦庄的书名确能勾起人对历史的怀念,就有如他的很多的文字一样。亦庄有思古的幽情,亦有破旧立新的愿景,他的笔触多在乡间俚事,文字间氤氲着豪气胆气,抑或还有杀气,但底子总是充溢着正气。文字过于刚劲,如少林武功的沉雄,给人以力量。句子大都很短,干净斩绝,渗透着古文的遗绪,是多年修炼的结果。

我和亦庄相识,许有一年的光景,但来往很少,不过彼此的信息,通过网络,却是相互知晓的,他一段时间不在网上,就能引起我的念想,知道渭北的界域,还有着这样一位朋友。我有时就想,人与人的相处,到了这样一番境地,实在是很高的水准。要是,我能成为别人时不时地想念,却又不关乎或者影响别人生活的人,那我一定是幸福的人了。

201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