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在清宁宫离世
皇太极出生那年,父汗努尔哈赤已经34岁,他的生母那拉氏18岁。那拉氏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名叫孟古,人称孟古格格,她14岁嫁给努尔哈赤,29岁撒手归天,当时12岁的皇太极自此失去母爱。
皇太极少年丧母,又没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很有些孤苦伶仃味儿。可他的家庭,却是一个相当大的家族,单是叔父就有4个,其中二叔父穆尔哈齐门下有皇太极的11个堂兄弟,三叔舒尔哈齐门下又有皇太极的9个堂兄弟,还有阿敏贝勒门下的位侄子、济尔哈朗贝勒门下的11位侄子,皇太极自己的15位同父异母兄弟。
总之,将皇太极的亲兄弟与子侄加起来,共有150余人。作为一个早没了亲生母亲,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皇太极,因为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同母兄弟姐妹的相伴,显得很是势单力薄,处于家族中的不利地位,好在皇太极外公为女真颇有天份的领袖,生母那拉氏是一位聪明灵秀的格格,受遗传的影响,皇太极有过人的智慧。
少年丧母,人生大不幸。然而,挫折于懦弱者会磨损意志,于坚强者却会愈挫愈勇。清初的四位君主,太祖努尔哈赤11岁丧母,太宗皇太极12岁丧母,世祖福临6岁丧父,圣祖玄烨8岁丧父、10岁丧母。努尔哈赤虽少年丧母,却锻炼了独立品格。同样,皇太极失去母亲的关爱,同样也锤炼他独立、慎思、顽强、拼搏的品格。皇太极在对内辖制和对外征服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挫败群雄,这是同他在挫折中长智慧、在困厄中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是怎么也分不开的。
然而到了最后,因为一个炽爱的女人,皇太极终于丧失了原有的斗志。宸妃死了,他再也不能振作起来重返前线,松山的战斗却还是按照他临行前的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清军失利了,兵马死伤很多,在大明军队源源不断增多援军的抗击下,几至溃败。
情况传到盛京,皇太极只好带病赶往松山。按史书记载:“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鼻子流血不止,用椀接着,马不停蹄,昼夜兼行500余里。一到松山,皇太极立即了解战况,然后部署:埋下伏兵,断敌退路;袭劫积粟,断敌粮道;高桥设伏,击敌逃兵;大路列阵,截敌援兵。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清军大获全胜,斩杀明军53783人,缴获战马7440匹、骆驼66头、甲胄9346副。从杏山到南向的塔山,还有赴海这些地方,明朝军队死伤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多如雁鹜。
洪承畴退缩到松山城中,待清军破城,做了俘虏。明朝皇帝却得到报告:洪承畴英勇殉国。皇帝便对此大加褒扬、隆重祭奠,悼词还没念完,才得到洪承畴投靠清朝的消息,满朝文武,尽皆嘘然。
从1618年金军在抚顺与明军第一次交锋,到1644年清军入关,在近30年间,对明清兴亡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主要是三大战役:一次是萨尔浒之战,这次战争由皇太极的父汗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皇太极自始至终参与,这次战役,是明清正式军事冲突的开端,标志着双方军事态势的转化——明辽东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二次是沈辽之战,该战役为明清激烈军事冲突的**,标志着双方政治形势的转化——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终结,后金在辽东统治的确立;三次就是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清辽东军事冲突的结束,双方辽西军事僵局的打破——明军顿失关外的军事凭藉,清军转入新的战略进攻,为定鼎燕京、入主中原奠下基础。
皇太极在松锦战役中虽因宸妃的去世而中途离开,可始终都是按照他的安排部署打下来,而且终于是大获全胜,由此关外四座重镇尽归清朝所有。关外障碍既以扫除,挥师入关、逐鹿中原的大事便排上了大清的议事日程。可是这一次,战争胜利的喜悦竞然却不能冲淡皇太极的悲伤,统一中原的大好前景也不能解除皇太极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
这位堪称当世霸主,据有雄才大略,驰骋疆场40余載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因为对海兰珠的思恋,他的霸气、杀气,权力的、统治的、主宰的欲望,包括他一生追求统一中原的梦想,似乎都随着海兰珠的去世而消失殆尽了。太大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已经严重地损害了皇太极身体健康,他不但不能立马出征,去圆了从年轻时就有了的做一个满人、蒙古人、汉人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皇帝,甚至连日常朝政也不能像以往那样“躬亲办理”了。
满族当时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多妾制,作为皇帝的皇太极,他的大福晋和侧福晋都是妻,都有正式的名分,都称为福晋,侧福晋只比大福晋的地位略低;小福晋和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妾,都是没有名分的,所谓庶福晋不过是尊称而已,她们的地位远低于大福晋和侧福晋。拥有这么多女人的皇太极按说是不可能拥有男女之情的,可事实上他偏偏就有,而且能与人世间最缠绵的情爱相孋美,这不能不说是件奇事。
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1643年8月9日, 还正值盛年,刚满52岁的皇太极也在清宁宫离世,他终于能追随着他宸妃而去了,死后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大臣们把皇太极葬于沈阳昭陵,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下葬昭陵时,陵前的石像中还特别地置有一对石马,就是所谓的“昭陵二骏”,相传是仿照皇太极生前喜爱的坐骑——大白、小白二骏雕制的。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就这么地超越了生死,甚至超越了极限,完成了一个感人至深意味无穷的爱情故事。客观地说,皇太极娶蒙古女人,是为了“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娶蒙古女人海兰珠,却只是因为感情,因为痴心痴情的爱。
纵观皇太极身边的女人,一个个都让人刮目相看。正宫皇后,是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除了美貌,还有淳良的品行,以及端庄和仁慈,可皇太极对她的尊敬爱戴更甚于爱情;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是个冷美人,过于的冷静精明和喜怒不形于色,这正是皇太极由宠爱而后疏远她的原因。
只有庄妃的姐姐海兰珠,她是皇太极晚年看上的女人,外貌并没有比过庄妃,却娇柔得惹人怜惜,这种小鸟依人的小女人,让男人感到为她存在很得意,更能给男人自信与自豪,在与这种女人相处时,心里格外舒坦;再加上,因为皇太极对海兰珠的一见钟情,因为皇太极原本就是她的姑父和姐夫,这使得海兰珠并没有把皇太极当成万人景仰的皇帝去小心翼翼伺候,而是当做自己的亲人、自已的丈夫去情爱,正是这份皇宫中的希有的普通夫妻之爱,才使得皇太极如天珠般珍贵,失去了伤痛到再也无力自拔。
历史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崩”,年仅52岁的盛年皇帝就这么扔下许许多多的欲望无疾而崩了,毫无疑问,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他“崩”的一个重要原因。
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天才、极富开拓精神的政治领,在强烈的民族意识中,十分功利地向往汉族文化,不愧一位“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霸主。他死于清军入关前夕,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不过,这对一个制度差不多健全了的大清帝国来说,一个皇帝的去世已经不能影晌其发展的进程。皇太极想入主中原的梦破灭了,他的弟弟多尔衮和儿子顺治帝福临接过来继续完成。
不过,开始时因为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突然去世后朝中有些乱。当时,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有三位,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拥有父皇的强大的正黄、镶黄二旗作后盾,南征北战二十年,军功卓著,并且先后荣任和硕贝勒、和硕肃亲王,统摄户部,在八旗王公大臣中享有较高的威望。还有就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他有自己的正白旗和弟弟多铎的镶白旗,人马也不少,加之长期受到皇太极的宠待,势力相当强大。再有就是代善,他虽已退居幕后数年,正红、镶红二旗却一直抓在手上,特别是在过去统兵出征咤叱风云的三十年中,为后金——清国的建立与强大,他都立下了不可抹灭的功勋,在八旗王公中,不但资历最老、地位最高,还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拥有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也相当大。
在议立新君的过程中,两黄旗的主要大臣欲立豪格为帝,两白旗拥戴多尔衮,斗争异常激烈,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最后又是退居多年的代善,非常冷静而又格外智慧地处理了这一棘手问题,他自已既不参与皇位的角逐,也不支持多尔衮和豪格,而赞同多尔衮提出的、让当时还仅6岁、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来继承皇位。
三位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人中有两位推举福临,继位一事很快尘埃落地,皇位争夺的问题妥善解决,一场可能大动干戈骨肉相残的悲剧得到避免。因为代善的政治智慧,大淸统治集团统一起来。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清军铁骑趁势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的追击下很快土崩瓦解。就在当年的9月19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主从盛京迁居北京。10月1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大清皇帝位。
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由此拉开帷幕,并且一口气上演了250年大清一统天下的独幕剧。皇太极虽然没能等到这独幕剧开演,可上演的基本内容和色彩却都是他精心制定好了的。
皇太极的死,在标志着大清皇朝一个朝代结束的同时,也标志着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结。正是因为这位太宗和他的父汗——太祖,他们两代人拼杀了整整60年,才为后来的清军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历代的学者们在评价统治者功劳时,总把他们“统一”多宽多长的土地一事看得很高、很好、很美,事实上这只是统治者的事情,对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来说,大家的看法可能正好相反。因为用刀砍出来的土地,那里面流淌的人血,一定可以把任何所谓功劳都浸泡得只剩下了让人恶心的血腥。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无辜百姓,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