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登基做满清皇帝
皇太极在统一漠南蒙古各部和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招降明朝将领的同时,一刻也不忘对明朝发起进攻,以削弱明朝的各方面力量来发展自已。
1629年设反间计除袁崇焕之后,皇太极又发动了永定门之战,结果死伤惨重,还是没能攻破城门。到了1634年, 皇太极再入中原,对宣府、大同一带大肆掳掠、**,将抢来的粮食来解决国内当年因天灾造成的粮荒。情况好转之后,1635年时,皇太极把女真这个族名改称满洲。
据《满洲源流考》的记载,最早的满州本作满珠,是本部族名,起源于曼珠利师佛号,是女真族崇拜的一位菩萨,后来谐音移字,由曼珠衍变为满住,最后衍生成为满洲。皇太极将自已的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也是基于对那菩萨的祟拜。
改族名的第二年,1636年4月5日,经代善等诸贝勒再三劝进,皇太极准奏,于11日举行大典,即帝位,尊称为“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清,年号祟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后金汗国的天聪汗皇太极成了大清帝国的崇德皇帝、太宗皇帝。
大金改成大清,实际上只是中文的不同,在满文里,“金”与“清”就是一个字,发音也是相同。皇太极之所以这么改,目的是让他治下的汉民忘了昔日烧杀抢掠的金人,而接受今日的大清统冶。为了证明这一点,皇太极在写给大明帝国皇帝的信件中,还特意申明自己和当年的大金是两回事。
在皇太极登基大清皇帝位的整个盛大典礼中,所有外国来宾和使节都很捧场,按对中国皇帝的大礼叩拜,独朝鲜使臣此时对大明还有感情,宣称他们只知道有一个大明皇帝,不知道还有其他皇帝,不肯对皇太极行大礼。为此,皇太极负责礼宾的官员甚至与他们撕扯起来,尽管把这些朝鲜外交官的衣冠扯破,有的被强推倒地,这些朝鲜硬汉却始终不肯屈腰,这使皇太极恨得咬牙切齿,下决心要再征朝鲜。
皇太极再征朝鲜的战争后米打得十分惨烈,蒙汉满联军把朝鲜都城围困了47天,最后终把京城及附近州城全部践塌破碎,大城小镇一律都变成废墟,通往京城以北各道,死者遍地,房屋也尽毁为灰烬,直到3年之后,方圆百里才听得到鸡犬的声音。
更有甚者,城毁之后朝鲜的国王无奈宣布投降后,皇太极还要求朝鲜国王必须举行投降典礼。在京城郊外的汉江边筑成受降台后,朝鲜国王在满城痛哭声中,走出西门,先去受降台下的后金大帐,得到满清的主降官允许后,才缓步地走向受降台,向高高在上的皇太极行君臣大礼、叩头谢罪。受降台的两旁,是数百名身穿艳丽服装的朝鲜美女,她们泪眼婆娑地注视着自已的国王,遭受着失败者的奇耻大辱。
投降典礼之后,朝鲜成了大清国名副其实的附属国。从此以后,原本大明帝国的忠实属国,转成了大清帝国的藩属,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夕被兴起的日本人夺去为止。朝鲜的这一转变,不仅仅使大明帝国失去了一个帮手,而且是实实在在多出一份敌对力量,从那以后,但凡大清对大明的作战,一定要让朝鲜出兵、出钱、出粮。
将朝鲜收为藩属后,皇太极命令汉军八旗和投降的朝鲜水师围剿留在朝鲜的大明军队。这围剿的战争又打了数月,结果,5万余明军弹尽粮绝,战死者4万7千余人,被俘者约3千人。至此,驻朝明军全军覆没,战俘不久也全被朝鲜军队杀死。
到这时候,皇太极终于爽快地出了一口恶气,他登基时那些不肯给他施大礼的朝鲜使臣,没想到一时的硬气竟会使自已的国家遭受这样惨烈的打击。
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之后,开始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进攻。就在当年秋天,他命阿济格统兵入关,掠夺人畜18万。到1638年,皇太极亲率大军第四次突破长城,入侵中原,这一战皇太极带领清军一直打到了高阳。原明朝的大学士、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就是高阳人,他此刻已经退休在家,知道清军打来,便不顾年迈,亲自组织军民对抗,结果寡不敌众,高阳城破,孙承宗不幸被俘。皇太极劝承宗投降,孙承宗坚决不降,趁夜自缢而死,年76岁。
1639年,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岳托率军入关。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抢夺金银百余万两。以后,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从1641年3月开始,皇太极再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大败明军。1643年2月,皇太极攻陷松山城,生俘洪承畴。明朝边将祖大寿见松山城破,忙在锦州投降。到了这时候,明朝的关外,就只剩下了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登基大礼之后不久,1636年4月23日,皇太极再次分封了兄弟子侄,基于代善的实力,皇太极不得不封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他的儿子岳托为和硕成亲王。
如此,代善除去是惟一的“兄礼亲王”外,在仅有的六个和硕亲王中,代善父子占了二个,表面看似乎是深得皇太极信任,其实不然,皇太极对贝勒中独大的代善,非要一步步把他打得趴下不可。
就在册封代善的第5个月,皇太极旧招再用,谕令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集议代善儿子岳托的过错。结果这些亲王很快议定出代善的五条大罪,为讨好皇太极,诸王还建议对岳托要处以死刑。
皇太极照样再做好人,下谕:岳讬免死释放,革王爵为多罗贝勒,罚银一千两。
经过这样地不断折腾,本来就服软的代善为了自已家族能够生存下去,只有不断地讨好皇太极,在继上次偕诸贝勒再三劝进、拥戴皇太极为帝后,又对皇太极立誓表示忠心,对天立誓说:
“代善誓告天地,自今以后,若不克守忠贞,殚心竭力,而言与行违,又或如莽古尔泰、德格类谋逆作乱者,天地谴之,俾代善不得令终。若国中子弟,或如莽古尔泰、德格类谋为不轨,代善闻知,不告于皇上者,亦俾代善不得令终。凡与皇上谋议机密重事,出告于妻妾旁人者,天地谴之,亦俾代善不得令终。”
到这时候,皇太极的权力己得到空前的加强和巩固,但他还是不肯罢手。1637年6月27日,皇太极又命追论征朝鲜时诸王大臣违犯军纪的过错,一下子给代善定了违令多收十二名侍卫、诬称系吏部车尔格令其多收、明知多收侍卫而说不知,、以戴翎侍卫充当使令下役、违制在朝鲜王京养马、妄遣家丁私往造船处等六条罪名,诸王贝勒奉皇太极之命展开讨论,再次要革去代善亲王爵、罚银一千两、马匹人丁入官等惩罚。
皇太极召集王公贝勒大臣,当众宣布代善罪状,羞辱他一番以后,斩杀庇护他的属下户部参政恩克。到第二年5月13日,再追论3月进攻喀尔喀时代善属下觉善的罪。当时是在还师的途中宜扎尔,因水草恶劣,大家说军马、特别是御马疲乏,想休息两日再走。觉善接话说:“既然这样,你们就用轿将御马抬着走”。
就这么一句,领队的大臣竞以代善“出言狂慢”向刑部报告。本来这是觉善之过,与远在千里之外身居王府的代善没有什么关系,可是,统摄刑部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却要藉此来株连代善,最后经诸王、贝勒、大臣议定:代善“中怀悖乱,有慢上之心,故所属之官屡行无状如此,应削王爵,籍没所属人员,觉善应处死籍没。”
结果还是皇太极出面替代善说话,说如此株连千里以外之人,理由不充分,不应处理;而觉善狂言是出于无知,也应从宽免罪。代善此次尽管没受惩治,但他的把柄已握在皇太极手上,因为八旗王公大臣一致议定代善有“慢君”、“怨君”之心,断定他对国政不满,这就使他替自已埋下了祸根,皇太极随时都可以把这事重新搬出来严惩他。
不久又有诸王、贝勒、贝子、固山额真、议政大臣,指责代善对君不敬、自作主张、不服从吏部差遣,皇太极便以代善“年迈颠倒”为辞,“姑赦其罪”。这样一来, “年迈颠倒”又屡屡犯罪的代善,再也不能治国理政,也不能统军出征,只好乖乖退居林下,饴养天年。
皇太极终于把代善彻底打趴在地,再也无力与他抗衡,在对代善一步步打击的过程中,皇太极之所以每每做好人替代善说话,这正是皇太极政治手段的高明处。代善代善与兄长褚英,均为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大福晋佟佳氏(名哈哈纳札青)所生,十四五岁时即被尊称为贝勒。代善一生征战,屡建奇功,早年因大破乌拉兵时“直冲入营”,“奋勇克敌”, 被努尔哈赤赐“古英巴图鲁”的美号。
“古英”乃满文音译,意为“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巴图鲁意为英勇,即是硬如钢铁的勇士。这个尊号,有整个清朝一代,只属代善一人所独有,可见努尔哈赤对代善的英勇,给予至高无尚的嘉奖,也可见代善英雄气质超出常人。正因为如此,加上代善的智慧,他所掌控的大量军队和身后尊贵而厐大的家族,这些都使得皇太极在打击他时不得不分外小心。
皇太极在1636年3月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后,将其与六部和都察院以及理藩院合称三院八衙门,这样仿照明制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虽然此时还与八旗制度并存,但已经在逐步取代早先八旗所行使的国家权力。皇太极建立这些机构,为的是便于统治,提高效率,登基不久他却发现:有些部门“办事多有缺失”,有些官员“不实心办事”,更有甚的是,“各部贝勒多在私家理事”。
这些都是皇太极所不能容忍的,为使国家行政机构能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让各级官吏勤于职守,提高办事人员素质,皇太极采取两项措施:
一是颁布官员升赏、黜罚、考核等法令,譬如制定《功臣袭职例》,让官员的后人根据先人的功劳大小来袭承职位,对部院各级官吏三年进行一次考绩,赏有功者,罚有过者。二是实行科举制,命令生员参加科举考试,借此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来参与政府工作,由此提高整体官员素质。
事实上,皇太极的这些做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他最后击溃大明王朝、取代大明王朝打下了牢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