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射杀袁祟焕这只拦路虎

皇太极的父汗努尔哈赤曾败在宁远,也因宁远之败而死去;皇太极做了汗后第一次出兵明朝,也是败在定远的;这一回,是第三次了,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已经有了自己的打法。

他知道袁崇焕己经复出,通过与袁崇焕的儿次交锋,皇太极断定这是个难以战胜的对手,不仅是因为在军队数量上的悬殊,还有就是八旗军不善攻坚而且缺乏火器,非常智慧的袁祟焕又偏不与金人短兵相接,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根本就不可能主动发起进攻。现在,袁祟焕己经整顿训练好了军队,呆在宁远、锦州耐心地等待着,就像一只饿狠等待着羊群的到来一样。

袁祟焕一定在心里发笑,却不知,皇太极笑得更利害。“你防守好,严密地防守好,而我,却改变了进兵路线,直插你的心脏。”皇太极对着宁远方向微笑着,向他的军队下达了命令:

全体将士,从龙井关、大安口,绕道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天,是公元1629年10月8日,皇太极带领他的十余万金蒙汉联军,面带着胸有成竹的狞笑,在心里喊道:“血债要用血来偿,袁崇焕,我知道你是我们大金国经山海关进入中原通道上的‘拦路虎’,所以,这一次我要绕道山海关,攻打北京城,调动你袁崇焕来‘勤王’,然后用‘反间计’除掉你这只‘拦路虎’。等着瞧吧,袁祟焕,你的末日就要来到了!”

喊到最后一句,皇太极已经是咬牙切齿了。1626年正月,父汗败在宁远,败在袁祟焕手上,不久郁郁而死,皇太极亲临了那场战争,亲眼目睹了八旗战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父汗死了,皇太极要报仇!可是,他发动的宁锦之战,全都失败了,而且都是败在袁祟焕手上。这个袁祟焕,简直就是横挡在金国进攻明朝路上的一个恶魔,非除掉他不可。

1629年10月,当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山海关,绕道内蒙古,自龙井关、大安口逾边墙,快速前往突袭明朝京师。袁崇焕正巡视完了辽东、蓟镇一带防务,向崇祯奏报说:“辽东防守坚固,敌军不会通过;蓟镇一带防务略显空虚,正在加紧布防。”

朝廷这边刚收到袁祟焕的奏报,那边就得到皇太极大军逼近京师的军情报告。崇祯又气又急,大骂袁祟焕无能。这时袁崇焕还在山海关巡视,得到皇太极进攻京师的军报,惊得他目瞪口呆,慌忙领兵连夜急行,想在半路上截住后金的军队。可是,已经迟了一步,来不及了。

皇太极率领的金军万马奔腾,一口气驰到了北京郊外,己经连陷京畿多处州县。迟了一步的袁崇焕只能跟屁虫一样,心急火燎在后面追赶。两天两夜之后,袁祟焕才赶到了北京。此刻的北京己被皇太极围住,袁崇焕驻兵北京广渠门外,尽管当时兵无粮、马无草,而且都疲惫不堪,袁祟焕已顾不了这许多,没顾上休息,便身先士卒,与金军展开激战。眼看支持不住,所幸有其他各路勤王的明军陆续赶来,助他齐战皇太极。

崇祯刚骂完袁祟焕无能,金军已出现在北京城下,象是遭了雷击一般,全城震动起来,崇祯皇帝,更是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地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所幸第三天袁崇焕就带兵赶到了,他这才放下心来。

袁崇焕在各路勤王大军的协助下,很快在战场上占了上锋,眼看就要转败为胜,击溃金军。袁祟焕在冷静地观察了战况之后,请来两位前来勤王的将军一起商量,让他俩拖住金军,自已迅速绕道迂回到金军后方去。袁祟焕想打一次歼灭战,为明朝除去皇太极这个大祸害。

然而,还不等他行动,皇太极己命令金军,全部撤退。皇太极主动撤退的这一招,凭袁祟焕对他的了解,一时怎么也想不通。时间也没容袁祟焕深思下去,崇祯皇帝就召见了他。开始时祟祯虽然受了点惊吓,可金人还是被袁祟焕给打败了,赶走了,京城现在非常安全了。祟祯帝舒了口气,不但不再怨袁祟焕,还夸赞了他返京救驾及时。

此时的袁祟焕虽然也舒了口气,但心中的那个结老是解不开。从来不肯轻易服输的皇太极,怎么会主动撤兵呢?记得上次他们打宁远时,一排排的马队在炮火中倒下,后面的还是无所畏惧地再冲上来,而这一回,刚落下风,怎么就撤了,而且还撤得这么有序、这么干净利落!

袁祟焕正费力地分析皇太极主动撤兵一事,魏忠贤的一些好友却已经在到处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里面有大阴谋。”

明朝是中国皇帝史上特务机构最庞大的朝代,早在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时,特务就己经遍布朝野,崇祯帝时的特务情报工作,当然也很出色。袁崇焕引进金兵进京一说,祟祯很快就知道了。他虽然深信袁祟焕不会出卖自已,但无风不起浪啊,这种事情还是要弄个水落石出才能放心,于是派出大量特务来查处这件事情。

不知为何,这次查处竟出奇的顺利,特务们很快找到两位被金兵虏去的太监,他们刚从金营逃了回来,说有个天大的秘密要面见崇祯帝才能相告。在皇宫里,跪在祟祯的脚下,俩太监有声有色地叙说了他们的亲耳所闻:

他俩被后金军虏去后就被关在金营里,半夜突然被远处的大喊声惊醒,就再也睡不着,忽然就听见看守他们的一个金兵问:“今天临阵退兵,完全是我们汗的意思,你知道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另一个金兵反问他。“退兵前我看到明营里来的人跟我们的汗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还听汗说请袁将军放心,我们先马上撤兵,待他在京城里得手,立刻赶来接应。”

袁崇焕与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他再也冷静不了,热血沸腾地下令锦衣卫立刻去把袁崇焕给绑起来,扔进大牢中。

崇祯帝冷静下来后,或许对袁祟焕与皇太极勾结一事有疑,可皇太极把这事操作的太妙,他特意抓来的两个太监都是对皇室忠心耿耿的人,而且与袁祟焕压根都没有半点瓜葛,又是在深更半夜时将他们惊醒,然后安排他们亲耳听到了那两个金兵的一番对答。这对祟祯帝来说,铁证如山,不信也得信。更何况,这是一件弄不好就会灭国的大事,当然不能有万一。于是,拖到了第二年,崇祯帝还是下令把袁崇焕杀死。

可叹的袁祟焕,一代名将,曾接连大败女真人的英雄父子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曾一度把大明的北面防线夯筑得如铁壁一般,使金人根本就不能动摇,结果却死在大明愚蠢的祟祯帝手上。此事直到清朝修《明史》时,在满文档案中看到当时的记载才真相大白,事过100多年后,袁崇焕的冤案才由皇太极的第五代孙子乾隆帝给予平反。

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对“反间计”非常欣赏,曾反复琢磨,颇有心得。这一次出兵大明,挥师直捣北京,事先就知道此刻的北京他是啃不动的,全部的目的就是射杀袁祟焕这只拦路虎,费尽心机,结果一举成功,至使得大明崇祯帝“自毁长城”。袁祟焕之死对明朝意味着什么,《明史·袁崇焕传》说得很明自:“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皇太极目的达到,大喜之下,又统军猛攻明军,先后击杀明勇将武经略满桂、副将孙祖寿等人,擒获总兵黑云龙等将,接连攻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四城,留兵据守后,于1631年3月初东归返回沈阳。

这一战下来,预期目的完全达到了,不仅消灭了攻宋路上的拦路虎,还重创了明军、夺得几个城池,使得金国军威大震,皇太极并不以此满足,一回沈阳,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忙碌起来。

蒙古军队原本在进攻大明时老是受阻,关健是因为大明有红衣大炮,这次出征,皇太极特意带回了徼获的几门大炮,又特意掳来几个炮手,到了沈阳之后就给这些俘虏下达命令,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铸成红衣大炮。结果大炮果然按期铸成,皇太极高兴地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从这以后,金人也有了自已造的大炮。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借助军威大振之时,调集满、蒙、汉三军数万人进攻明朝的大凌河城。皇太极之所要兴师动众攻占这座并不大的城,是因为它依河立,将河变成一道天然防线,可以有效阻止金人从容过河,成为锦州城正面防护的最好屏障。

为拿下大凌河城,皇太极命令部队挖壕筑墙,长期围困,完全切断守城明军与外界联系。百余天中,发动数十次进攻。明朝派来4万援军,皇太极亲率主力前往拦截并击溃。大凌河城总兵祖大寿见援军溃败,城中粮尽,万般无奈中,为避免屠城,只好献城投降。皇太极佩服祖大寿是个难得的战将,好言劝尉使他臣服,然后放回锦州。第二年,皇太极又亲率汉、满、蒙三军,再征察哈尔部,迫使林丹汗弃归化城而逃往青海。

至此,皇太极既扫除了进攻锦州的障碍,又基本控制宣化、大同以北地区,为再次进攻明朝做好了一些准备,但是他此时并不忙着大举攻明,因为他已经意识到金国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