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想杀仇人的少年大王
公元前247年五月丙午时,秦庄襄王辞世。三天后,十三岁的嬴政,登基做了秦王。
登基典礼之后,这个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险情而又异常聪明和特别大胆的孩子就一直在想:我己然是秦国的大王,为什么还要让母后和仲父来摆布,一切都得听他们的呢?
嬴政回到秦国的时间不长,却接连失去了两位最亲的人。那天清晨,秦国大将蒙骜的儿子蒙武正在教他击剑,突然就见蒙骜的孙子蒙恬慌张地跑来,到了他们跟前,抽泣着跪到在地。
原来是孝文王驾崩了!
这一天,是公元前250年十月五日。安国君是去年十月二日继位,做了孝文王的。继位后守丧一年,三天前刚刚正式即位,竟然就撒手人寰。他只做了一年零三天大王,华阳夫人也只做了一年零三天王后。似佛一切才刚刚开始,却又突然就结束了。
隆重的丧事终于结束,仅当了一年太子的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上,秦庄襄王不忘提携之恩,尊嫡母华阳为华阳太后;他更牢记生养大恩,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同时铭记患难骨肉之情,册封夫人赵姬为王后,立长子嬴政为太子。对于有再造之恩的吕不韦,秦庄襄王任命他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将南洛阳住着10万户人家的大片土地全都赏赐给他做封地。
一切皆大欢喜,一切焕然一新。一个大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与他儿子有亲密关系的人,都变得更为尊贵。嬴政转眼做了太子,今后还会做大王,到时候,就可以手刃昔日的仇人。
就为这,他也须做大王;而要做大王,就必须接受文化、军政诸方面的教育;除了舞枪弄剑,还要苦读圣贤的书籍。这些,都是吕不韦教给他的,他早已是深信不疑,隽刻在骨子里了。他不再排斥什么,开始极刻苦地学习。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太子对吕不韦似乎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吕不韦虽然也很想由自已亲手培养出一位天下最伟大的大王,可他要与蒙骜一道去进攻魏国和赵国,一方面使自己为秦国建立一些军功,另方面扩大秦国的势力范围,为嬴政今后统一天下夯实基础。他把这些告诉嬴政,俩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接替吕不韦的是茅焦,一个学问深厚、为人忠直的齐国人。他很快得到嬴政的喜欢,遗憾的是他刚开始给嬴政讲老聃的柔,秦军就在函谷关吃了大败仗,不久,秦庄襄王又病危。
阳光总是将自己最灿烂的一面给人看。作为父王,秦庄襄王总是在精神最佳的时候召见他的儿子,这样一来太子从没见到父亲生病,看到的只是一个高大威严的身影。聪明的太子早已经明白,他现在所享有的一切:宏大的太子殿,对他惟命是从的卫士、宫女,还有一群学问渊博的老师等等,都是这个身影的赐予。如今父王病危,他还刚满12岁!
秦庄襄知道自己不行时,最想见的便是自己的长子,可他却没有让人立即去告诉嬴政,只让人传来了昌平君、吕不韦、隗林还有王绾等几位文臣,和蒙骜、王翦、王龅、麃公等几员武将。他们都是因他而有了今日的权势,一个个对他忠诚无比。这些昔日沐浴王恩、耀武扬威的重臣、爱将,一来就都跪在他的卧塌前面伤心垂泪。他们的身后,是秦庄襄王的一些叔伯和秦氏家族的族长嬴天。
庄襄王非常艰难地移动着呆滞的眼珠,一个一个看完了他的重臣爱将,微微地叹息一声说:“从今往后,我的王儿就托嘱给你们了!”言罢闭上了眼睛。
嬴政被带来见庄襄王最后一面,面如枯槁的父王让他大吃一惊,他只见父王嘴唇动了动,然后就一歪头死去。他没有伤心只有惊骇,不知自己该怎么来应对眼前的事情。就在这时候,由嬴秦的族长嬴天带头,在他面前跪下;昌平君、吕不韦、等几个文臣,蒙骜、王龅、王翦等几个武将,也都唰唰唰地在他面前跪下来,齐声呼喊:
臣等参拜大王!
他的母后,赵王后哭得死去活来,他想去到她身边,被嬴秦的族长劝住了。赵王后昏死过去,宫女们把她送出去,他却被留了下来。按照祖上的惯例,父王死了,托孤大臣们已经参拜了新王,嬴政便成了秦国的大王,今后的一切事情,都该由他作主,大家要听他发号司令。
可是,他还只有十二岁!
他的母后,曾经是赵国豪富之女,由于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又有一份真情,先是做了巨商吕不韦的妾,接着又做质子异人的妻,而后在死亡线上挣扎了整整六年,蓦回头竟然成了太子妃,这太子妃还刚做完一年,就得到了母仪天下王后的头衔。谁知道,好景不长,这王后仅做了三年,如同只经历了晨露的花朵,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白日暖阳的灿烂,就被放进没有一丝儿光亮的黑窟里,纵然还不会立即死去,却从此与暖阳甘露无缘。
更重要的是她的儿子,还这么小。想到儿子,因为对儿子的爱,赵王后从昏迷中醒了过来,她开始思考许多十分棘手的事情。只是,这个昔日邯郸的赵姬,现在已然的王太后,她不但缺乏在宫中角逐的经验,且没有受过许多王后都受过的那种教育;更没有对权力的贪婪欲望,不知道王室里的种种规矩。她陷入了茫然,一种无助的茫然。
吕不韦来了,坐在她身边看着她。自从他将她献给异人之后,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毫无顾忌大胆地看着她。
“天啊,过去的一切,原来都只是一场梦,只有我与我的吕不韦,才是真真实实的!”她在心里喊着,仿佛是找到了真爱、思念和依靠,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不韦!”她突然冲上去抱住这曾经的丈夫,动情地呼唤着。吕不韦又触到了她温润丰腴的身子,感到了她一颗期盼而渴求的心。只是,此刻丞相的心中,对这往日的最爱,已没有了一点点对女人的那种欲念,只有一个托孤大臣,要与他的主子、王后娘娘商量的许多事情。待她稍稍平静,他便轻轻地推开她,极温和地说:“别这样,这里到处都是眼睛。”
吕不韦委婉劝住了她感情的继续流露,告诉她说:“秦国一直遵循着早在西周时就已经确立的父死子继、立嫡立长的君位继承制度,这制度给了嬴政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刚才嬴氏的长辈和托孤的文武大臣都已经参拜了新王,这就是说大家认可了嬴政为秦王。按照惯例,只要在三天之后嬴政举行了登基大典,他就成了秦国的大王。”
“是这样的。” 赵姬长长地舒了口气。
吕不韦见了,立即肃然地告诉她:“从过来的情况看,在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之前,破坏这种制度、违反这种惯例的现象司空见惯。现在嬴政太小,正好给有野心的人提供非正常争夺王位的机遇。更可怕的是,嬴政有近三十个叔伯,还有三个兄弟,他们都有可能争夺王位,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天中,什么可怕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王太后听了,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冷气。
“根据祖传的惯例,遇上未成年的王位继承人时,王权可以托付给母后及辅政大臣。现在,蒙庄襄王的厚爱,我吕不韦也是大王的托孤大臣之一。可以与其他的几个大臣一道,在秦王亲政之前来替他管理国家大政,待他长大之后再把王权交还给他。”
太后笑了,美眸中盈满泪水,吕不韦却有些担心地告诉王太后:自己虽贵为丞相,但在丞相的上面,还有一个相国昌平君,而丞相设的又是两人,除他之外还有隗林。在大臣之中,他的权势只能居于第二或者第三。在现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对于秦国今后的许多事情,嬴氏家族也都要介入,遇事他还没有办法全权做出决定的。因此,他担心在嬴政还没有加冠漫长的日子里,嬴氏一族如果有人对王位有野心,并不是他所能控制。
“这可怎么办?!”
“嬴政继位后,你必须出来执掌秦国的王权。”
“我怎么能行!能不能就由你……”
吕不韦果断打断太后的话:“这不可能!我没有这个资格。如果你不出面来替你的政儿执掌王权,那么他的叔伯和兄弟就会有人来执掌王权。到时候,他们会不会将王权还给政儿,就是件难以预料的事情。”
话说到这份上,王太后含泪答应了:“你快告诉我,该怎么做。”
“在嬴政加冠亲政之前,秦国大政要事,必须是你一个人拥有最终的决断权力,任何人都无权替代,直到嬴政年满22岁时,你把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亲手还给他为止。”
可怜的女人,她从前是商人的妾,后来是嬴政的母亲,再成为太子的爱妃、庄襄王的王后,突然间就成了王太后。对于国家大事,她从来不去过问,压根也没有一点兴趣。可是现在,命运却要把这么沉重的担子让她挑起。看着她一脸的可怜,吕不韦轻轻地安慰她:
“别担心,我会从旁帮你。命运既然把我与你们母子紧紧地拴在一起,除了尽全力保住太子的王位,我吕不韦再没有其他办法保住我自己今日的富贵。”
赵王后放下心来,欣赏地望着吕不韦:“我都明白了,嬴政全靠你啦。今后,你说怎么办,我一定照你的话去做。”
在吕不韦与赵太后商量赢政王位大事的时候,他俩的亲生儿子,正面对王宫里的绿树鲜花伤心茫然。父王离世,他渐渐地有了种地崩山蹋的感觉。他虽然曾经有过那样悲惨的童年,但于亲人的死还是第一次经历。他回秦国得到父爱后,感到父亲就是他的太阳,照亮着他的人生。他不相信太阳竟会陨落,也不相信父亲会离他而去。两天来,他总是不住地四处寻觅,渴望能突然发现父亲。
似乎是有人来了,太子满心地渴望,却又不马上抬眼去看,他希望来人就是父亲。当他终于抬起头来,看到了母亲。母后来了,却残忍地告诉他说:“你的父王驾崩,你是嫡长子,理所当然要继承王位。”
他很伤心,母后似乎不去理会,只是非常耐心地给儿子讲一些他要做的事情,特别反复地叮咛说:“在登基的大典上,你一定要宣布三件事情。第一,你做了大王以后,要由母后以监护人的身份来替你代行王权,直到你年满二十二岁。在这段时间里,对国事的最终决断权,只能交给母后。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嬴政嘴上说着、心里却在想:我能不能行使一些权力,我真想早一些杀了那些仇人。
赵姬没听见,她最关心的事情儿子记住了,便放下心来,开始想吕不韦。她今年刚好28岁,正是女人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她把所的依靠放在儿子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却放在吕不韦身上。而此刻的吕不韦,心里却只有儿子,当嬴政叫了他一声“仲父”后,他在心里动情地说:
“从今往后,吕不韦活着的全部意义也是为了嬴政。”
吕不韦说到做到,他一手帮助赢政坐上了王位,把秦国的大权转移给赵姬代理,又凭着他对秦国的忠诚和政治军事的才能,很快得到蒙骜、王齮、王翦、麃公等一班忠于秦国老将军们的拥戴。他领导着这些老将们,坚持不断地进攻韩、赵、魏三国城市、掠夺他们的土地,消灭他们的主力,使他们一日弱似一日,而使秦国在战争中越来越强大。
他为自已能够替嬴政做这些统一天下的准备高兴而自豪,更关心对秦王的培养。当他看到秦王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商鞅的《更法》,便问:“能告诉我这里面你最感兴趣的话吗?”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你知道这话的来龙去脉吗?”
“当年,先王秦孝公听了商君变法的主张,心里很是赞同,却又担心变更法度、改革礼制会受到天下人的非议,因此召来大臣共同商议这件事情。结果,商鞅首先劝先王说:‘行动迟疑就不会有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君王不要怕别人的批评议论,还是赶快下决心变更法度吧。法度是爱护人民的,礼制是利于国事的。所以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必遵守旧的礼制。’”
吕不韦听着,兴奋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欢乐。可就在这时候,他突然看见赵太后满面春风地走来,心中的欢乐顿时消失,只剩了一些烦乱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