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走上国民党权力枢纽
在开始的几年时间里,孙中山虽说是器重蒋介石,却还是没能够重用他,因为在孙中山眼里:蒋介石虽有一定的胆识和相应的军事才能,但“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还有就是,蒋介石过于信奉弱肉强食,这使孙中山也有些不满意。
为此,孙中山一直不愿再把军事大权交付于他。
在陈其美死后,1917年7月,孙中山依靠滇、桂军阀唐继尧、陆荣廷等,在广州建立起中华民国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之职,举起了护法大旗。为自己能掌控局势,孙中山组建了一支8000人的“援闽粤军”。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
至于蒋介石,开始只被安排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担任主任一职,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为蒋介石性格刚烈,与粤军将领时有冲撞,受到众将攻击。恼怒之时,蒋介石常离职滞居上海,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因感到自己不受重用,蒋介石还多次辞职,甚至干脆不辞而别返回故里。
对于蒋介石的这些表现,孙中山虽然很不满意,却还是用他,后来还委以军事大权,除了因为蒋介石确有军事才干这外,当时军事干部奇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早在成立中华革命党时,军事统帅黄兴因不满孙中山的入党手续而远走日本;后来,陈其美又遇刺;1921年,孙中山克复广东时,再牺牲了朱执信。到此时,孙中山身边在军事上有作为的人就只剩下了陈炯明、许崇智、邓铿等几个人。
广东克复后,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他要以广东为革命的根据地,从这里积蓄力量北伐,通过武力削平直奉等军阀。而掌控着广东的陈炯明,却认为北伐难以取胜,只想能“保境息民”、“联省自治”, 自已做一个“两广王”。为此,孙中山与陈炯明的冲突越来越大。
1921年10月17日至12月4日,孙中山从广西梧州抵达桂林,将大本营设在桂王府,取道湖南进行北伐。孙中山走后,将自已最为信任的邓铿留守广东。按照孙中山的安排,邓铿既主持粤军军事,策划后方弹药和粮饷的接济;又负有监督陈炯明的责任。为此,陈炯明对他产生忌恨。
3月21日,邓铿由香港回广州时,在广九铁路大沙头车站突然遭到暴徒狙击,其胃部被子弹穿透,于23日早晨五去世。
邓铿被谋刺的事件发生后,孙中山十分震惊,严令陈炯明彻查凶手,尔后又电召陈炯明面商北伐的事情。因为心中有鬼和对北伐的反感,陈炯明每每拖逶不去与孙中山见面,还电辞本兼各职,率军退居惠州。
情况如此,1922年4月21日,孙中山下令免除了陈炯明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务总长三个职务,仅保留他陆军部长一职。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指使部下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只好化妆逃出,在舰长冯肇宪的护卫下,登上永丰舰避难。
永丰舰是孙中山所掌握的少数军队之一,为海军总长程璧光在1917年7月响应孙中山广州护法运动起义后开赴广州的一艘钢木结构的军舰。舰长65.837米,宽8.8米,其排水量不足千吨。
陈炯明占领广州后,自任粤军总司令,因为他没有掌控海军,对孙中山无法再进行追击。可是,中山舰队内部叛变投敌事件迭起,孙中山身陷困境一时无法突围。这时,他想到了蒋介石,马上发去急电,让他速来永丰舰。
当时,蒋介石正在宁波消遣,收到孙中山的急电,迅速作一些必要准备,于6月25日从上海出发,4天后登上永丰舰。见到蒋介石后,孙中山立刻授权他海上全权指挥。
从6月16日开始,孙中山夫妻一直被迫滞留在舰上,其间舰上的官兵一直叛乱投敌迭起,险象环生,终因蒋介石临危不乱、镇定指挥、拼死保护,在援军一直未到的情况下,于8月9日,孙中山夫妻俩毫发未伤,全身而退,离开永丰舰。
孙中山因陈炯明的叛变无法把北伐进行下去,离开广州后经上海去了香港,第二次护法以失败结束。而蒋介石,却因在永丰舰上40天的出色表现,从此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和刻意栽培。
离开永丰舰两月后,蒋介石被孙中山委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第二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派他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历时4个多月,直到12月15日才回到上海。
孙中山之所以派蒋介石率团去苏联,主要目的是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早在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就曾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这时候的孙中山,在自己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早已深深地感到,拥有一支高素质军队,对革命的成败至关重要。他的想法与马林一拍即合,这才有了蒋介石、张太雷等的苏联之行。
1924年是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的开局之年,当时的中国,国民革命风起云涌,孙中山清醒地知道:“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很快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的两所学堂。文的是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武的是黄埔军校。
在挑选黄埔军校校长人选时,蒋介石是首选人之一,当时进入孙中山考虑范围的,还有程潜和许崇智。经过反复斟酌之后,孙中山还是决定由蒋介石来出任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上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 。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学校集中了当时革命军中大差不多所有有才能的人,蒋介石得到校长一职后,开始竭力在学校中培植自己的个人势力。
当时在军校里,有两种势力一直在激烈地斗争着。一种是国民党的右派份子,一种是共产党人。当这两派矛盾激化时,蒋介石出面来调解。他巧妙地将两派各打15板,把他们两派的组织都解散,然后自己任会长成立黄埔同学会。他规定,一切会务均听命于会长,下级绝对服从上级。
这样一来,蒋介石通过学会,培养出自己大量的亲信。其中最著名的黄埔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陈继承、刘峙、刘治中都是学会成员。
在教学方面,因蒋介石本人一生服膺明代王阳明和清末曾国藩,“程朱理学”、“三纲五常”为他基本思想和伦理观念。为此,蒋介石就在黄埔军校推行他这一套。1924年10月30日,他将《增补曾胡用兵语录》发给全校师生,每人一册。
在治军方面,蒋介石异常严厉,特别讲究等级观念,军纪、军规,千方百计地树立他个人威信,就象当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一样,企图由此建立一支效忠他个人的军队。
黄埔岛毗邻有个长洲要塞,蒋介石亲任要塞司令,在要塞炮台前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斗大的一个“蒋”字。从此时开始,蒋介石每天上、下班总是警卫森严,前有副官开道,后有卫兵殿后,身披拿破仑斗篷的蒋介石在官兵的簇拥下,一副志得意满、威风凛凛的样子,凡是遇见他的学生、官兵,都必须恭恭敬敬地向他敬礼,不然要受到追究处分不可。
就这样,这位在大革命初期有过贡献,却升职较慢的蒋介石官运亨通着一路走过来,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在蒋介石面前,军界只有他的顶头上司军事部长许崇智,党内只有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比他资深历长。
孙中山逝世时,蒋介石正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攻克五华、兴宁后,3月22日,蒋介石遥祭孙中山:
“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
誓言之后,蒋介石借了黄埔军校之力,“进步”更为神速。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当选为8名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8月,廖仲恺遇刺身亡。蒋介石与汪精卫结盟,驱遂胡汉民撂倒许崇智,分掌了中央权力。
第二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蒋介石又以“东征英雄”成为9名常务委员之一。不久,又任国民革命军总监,走上国民党权力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