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难不死大难不死

1877年,对黎元洪来说,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份。这年,他14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三件事情。

一件是他家从汉阳迁到直隶天津北塘;二件是在全家迁徒前父亲给他订了个叫吴敬君的,还只有7岁的小女孩做童养媳;三件是到了天津北塘后,他得以入私塾开始读书。

对一个还没成人的少年来说,能遇上的好事坏事,差不多都是他们父母的给予,黎元洪当然也没有例外。

黎元洪的父亲黎朝阳,早年入伍,在镇压太平军中升为游击(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作为清军中的一个中级军官,其收入完全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口,黎朝阳于是把家从祖籍地湖北黄陂迁到武昌的汉阳定居。

1864年,太平军被朝廷彻底镇压,黎朝阳在游击的职位上退役归家,在汉阳新建的宅子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父亲退役这年,黎元洪刚好出生,待他稍大一点时,父亲却遭到一场横祸。因涉嫌“窝藏”反叛朝廷的罪犯,黎朝阳遭到拘捕并没收家产。由此,黎家的日子立刻陷入困境。

好在父亲时值壮年,从牢里放出来之后,又重操旧业,到直隶天津北塘去投奔练军(清代军队编制的名称),继续军人的打拼生涯。

毕竟有过军中打拼的经验,黎朝阳很快升为练军把总。虽然只是陆军中的一名基层军官名,收入还是比较好,至少可以养活家人和让儿子读书,这才有了三件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事情。

黎元洪天资平平,童年时的生活困境使他养成了一种难得的朴实坚韧、不事张场、奋发努力的性格。己经14岁了才能入私塾,这迟到的学习机会,使他分外珍惜,学习起来比一般同学都更加努力,常挑灯夜读,直至天明。这种努力的劲头,一直伴随着黎元洪的一生。以至于他过世后大儿子回忆他时还说:

“他最大的嫌恶是偷懒……煤油当时已输入我国,富有之家常把它用作照明,一般的均用蜡和菜油。夜晚阅读常常伤目,我父亲经常工作至深夜,直到眼痛也不放弃学习。”

这时的大清朝,军队已开始抛弃大刀长矛,代之以洋枪洋炮,并聘请西人按西法操练。黎元洪对这些情景耳闻目濡,小小年纪便壮志满胸,说:“大丈夫建功立业,何必株守科举仕进一途?弃文修武,学习新式军事,效命疆场,为国捐躯,一样可以成就功名。”

当时的中国,西学开始东向。天津是通商口岸,自然更得风气之先,加之洋务派首领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曾先后在天津为官主政,致使天津的洋务运动也就更兴旺于中国东北面其他的城市。一些新式的企业学校,诸如机器局、电报局、水师学堂、电报学堂等,在天津如雨后春笋,勃然生出。

等等这些,都使得正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黎元洪大开眼界,感慨颇多,心向往之。

由于父亲是个基层军官,常住军营。少年的黎元洪学习之余,便去军营探视父亲。作为大半辈子泡在军中的黎朝阳,虽这时只做到一名下级军官,对于中国古典的学习,却是一生乐此不疲。闲暇之时,他便为儿子讲一讲历史故事,特别是《左传》中的一些观点。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在他写的《左传》中,就对‘武德’做了七个方面的论述,说“武德有七,即:禁暴、戢战、保土、公定、安民、和众、丰财。”

对于父亲的话,尤其是关于这“武德”一说,儿子特别信服。直到十多年后,黎元洪回忆此事时还说:“武德之义大矣哉:军事、文化、政治、外交、经济之大道,胥在是矣。武德昌明,天下安宁,武德大行,天下太平。”

因为父亲的孜孜教诲,黎元洪不但牢牢地树立了象父亲一样做一个军人的念头,还在心中树立了做一个有武德军人的理想。正是有了这个做军人要讲“武德”的理想,才成就了黎元洪,使他的一生中有了非常闪光的地方。

通过6年的私塾学习,黎元洪有了效好的文化基础。1883年,在父亲黎朝阳的大力支持下,他参加了北洋天津水师学堂的考试,并且一举中的,成为一名水师学堂管轮科(轮机管理)的学生。

北洋天津水师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朝廷,于1881年8月正式建成的。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应李鸿章之邀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

学校主设轮船驾驶和轮机管理两科。学堂有中外籍教习授课,英文是主科,开设的课程有地理、代数、几何、水学、热学、天文学、气候学、绘图、测量及枪炮操演、鱼雷、机械仪器使用等。每星期,还要专门学习两天中文经典,使学生能“明大义,知论人……以培养其根本。”

入校的学生,不仅待遇很好(一个学生凭了学校的补贴就可以养活八口之家),而且受到提拔的机会很多,即便还是学生,如果成绩卓著,就可以得到破格录用。正是这所学堂,为北洋水师培养大量的海军人才,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后来都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成为后世名人。

一扇中国海军未来之星的大门,向年青的黎元洪敞开着,他的人生,走到了一条很有发展前途的起跑线上,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可就在这时候,在黎元洪进入水师学堂的第二年,他的父亲突然因病离世。

时间是1884年2月26日,黎元洪闻讯匆忙赶回家时,父亲黎朝阳的眼睛早已闭上。在父亲的遗体前,母亲向黎元洪叙说了父亲的遗嘱:要努力求学,谦虚做人,谨慎处事,学成后报效国家;要孝敬长辈、友爱弟妹,诚信于朋友。

黎元洪牢牢记住了父亲的遗嘱,一辈子认真地履行着。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突出,在学生中还颇有声望,尤其是品德之馨,特别令人称道。除了忠厚仅仗义,帮助他人,还时常为同学承担过错,别人问他为何如此时,他回答道:“大丈夫当有任天下事的气度,区区小事,何须避匿呢?”

因此,他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特别还得到学校的总办周馥、总教习严复还有教官萨镇冰等人的喜爱和器重,18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水师学堂毕业,被派到北洋水师服役。一到北洋水师,就获得李鸿章破格提拔,亲赏六品顶戴(现在地厅级无实职的官),年纪轻轻的,便做到应父亲拼搏半世才获得的级别。

黎元洪先在北洋海军“来远”号服役,两年后又奉调广东水师“广甲”号。当时的水师内部,风气非常不好,赌博、吸毒、嫖娼之类,司空见惯。独黎元洪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军务之余,只以读书,为惟一消遣。久而久之,其德之馨,便誉满水师上下了。

1891年,朝廷用了18天时间,对海军进行大检阅,取得空前成功。李鸿章向朝廷奏报:“综阅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黎元洪因检阅中表现突出,升为千总(补用),次年又提为二管轮,赏五品顶戴。

1894年,朝廷再一次检阅海军,黎元洪随“广甲” 舰北上。这时,朝鲜局势已是箭在弦上,朝廷遂令“广甲” 舰等广东、南洋舰只暂不南返,与北洋水师一起,为运送清军到鸭绿江口的大东沟登陆护航。

这是一个军事秘密,却被日本人得知。就在1894年9月17日这天,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送士兵准备返航时,突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

丁汝昌立即下令迎战,列成人字队阵的北洋舰队,以定远、镇远居中直扑敌舰。不料,定远发炮时震塌飞桥,致使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摔伤,随即各舰一时失去指挥。日舰趁此利用航速快、速射炮位多的优势,避开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主力舰,绕向北洋舰队侧后,以左右舷炮轰击两翼小舰,又以首炮狂轰定、镇两舰背后,致使北洋舰队队形混乱,陷入被动局面。

结果,致远号和经远号在遭到重创后奋力冲向敌舰,直至中鱼雷相继沉没。而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艘北洋主力舰,在被敌舰分隔包围的逆境中,越战越勇、拼死搏斗,给予敌旗舰以致命的重创。战斗持续了约五小时 ,日本舰队首先撤离,北洋舰队返回旅顺。

这场海战,虽然使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到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扬威、广甲自毁,另有六艘受创,死伤管带以下官兵一千余人。北洋舰队损失惨重,海战结束后,制海权被日本控制,成为北洋舰队的一大耻辱。

黎元洪所在的广甲舰,与济远号编在一队。,当济远号因丧失作战能力而退出战团后,广甲舰管带吴敬荣为了自保,在未受一炮的情况下赶紧出逃。因为慌不择路,竟在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直到三日后被日军发现,吴敬荣又赶紧乘小艇逃生。

广甲舰余下的十余名官兵,在日本人的战舰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进时,为了不使广甲舰落入敌手,为了自己不做俘虏,他们凿船自沉后纷纷跃入水中,不善水性的黎元洪,也同大家一样,决意以死殉国。

在汹涌的海浪中挣扎时,黎元洪眼睁睁地看着,自已九死一生的战友一个个被海浪吞噬,自己精心维护的战舰一点点沉入大海,正心如刀割一般难受,无情的波浪趁机狠狠地砸昏了他。

当黎元洪醒来时,竟已经躺在一位好心的渔民家中。后来事实证明,最后留在广甲舰上凿舰的十余名勇士,只有四人侥幸生还。他黎元洪,就是这四个幸存者之一。

他很快记起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热血沸腾起来,他谢过渔民,日夜兼程赶往旅顺。

大难不死,他要归队,要回去仍做一个中国的海军,一血黄海失败的耻辱。可是,旅顺的海军部队已无空额,黎元洪只得又急急匆匆地赶往天津。

不想,等待他的却是惩罚。

黄海大战,致使中国的海军受到空前的创伤,此时的朝廷,正在严惩“战败船毁”的罪犯。一些贪生怕死之徒,诸如激战之际挂白旗逃跑的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之流受到了极刑,而贪生怕死的吴敬荣,仅以“跟随”的之罪从轻发落为革职留营。对黎元洪这样一意蹈海殉国的志士,却被判监禁数月。出狱后,黎元洪赶赴上海,渴望着能够被朝廷重新启用。可是,黄海之战使朝野震动,他这么一个职位低微的千总,谁会想起呢?

这时候,他刚刚30岁,正是做事的年龄。无辜受罚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打击。走在繁华的上海闹市中,格外孤独,一时万念具恢,步履蹒跚地走进路旁的酒店,要了一大坛子烧酒,猛烈地喝起来。

他复仇的火焰已被几月的监禁浇灭了,心灰意冷的他,此刻只想借酒来消去满腹的忧愁。

黎元洪曾经品尝了童年时父亲遭难后家中的艰辛,而后又饱饮了青年丧父的不幸,这一次,他领略了人生意外灾难降临的恐惧。

人们所遭遇的许多不幸,有许多并不是由于你自己,而是由你自己以外的、你根本就不可控制的原因造成的。

一个人经历了这些不幸,肯定会失去很多,但也能获得一些最可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生的经验,正是诸如此类的经验,才让人更快地成熟起来,黎元洪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