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筹措准备3

32、

晋阳原来的守军,为皇上的谪系,李渊虽为留守,却并不能影响军队对皇上的中忠心。可是现在,由于刘文静的伪诏征兵计,不但征得二万多兵丁,激怒了百姓,还使军队怨言四起。这日,王威巡查部队,竟发现有人公开诅骂皇上,于是让人绑了,带到留守帐前。

李渊认真地打量那被绑的军官。对王威说:“你有事先去忙罢,待我问明情况,定然严加惩处。”

王威听了,迟疑一会,只好离去。王威一走,李渊让人为那军官松绑,叹息一声说:

“你去罢,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只是今后言行要注意,更不可让王威他们知道你无事而归。”

军官跪下,感激地望着李渊,就在这时候,有人来报:

马邑郡丞李靖求见。

李渊听了,朝军官挥挥手,心想:

“李靖不在马邑,却为何突然来此,未必又是突厥来袭?”

正想着,李靖进来,衣衫褴褛,污泥带水,李渊见了,大吃一惊,问道:

“郡丞为何如此?”

李靖见问,叹一口气,将马邑发生的乱事,一一说给李渊得知。

原来,校尉刘武周一次去太守府请命,竟然看上了王仁恭的一个侍婢,当时俩人就眉来眼去的。就这么,俩人通奸多次,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刘武周担心王仁恭严惩,决定先下手为强,造反起事。他亲率几十兵勇,闯入太守府,亲手杀死了王仁恭,然后举旗起义,自称天子,国号定阳。

李渊听了,转惊为喜,却是只能憋在心里,因为他知道,李靖绝对是忠于隋炀帝的。他捋捋胡须,强作镇定,稍一思索,计上心来:“李大人一路劳累,快去休息。”李渊对李靖说:“马邑之事,待我来处理。”

“如果现在发兵,我可以去马邑作内应。”李靖提议说。

“知道了,待我先行商议。如需要李大人,马上派人来请你。”

李渊说毕,客气地望着李靖,见他还要开口,马上用手势制止,然后吩咐侍从,说:“快,带李大人去休息。”

李靖深谙军事,本来还有许多建议要说,李渊如此,他只好遵命。跟在侍从后面,去驿馆休息。

李靖走后,李渊即刻令人召来裴寂、刘文静等商议。介绍完马邑的情况之后,李渊颇为得意地说:

“我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刘武周有多少势力?还刚起事,就称王称帝,乃十足小人,不足惧。而我们,正可以借讨伐刘武周为名,大张旗鼓地招募各路部队,进一步扩大实力。”

裴寂、刘文静等人听了,高兴万分,一致认为李渊分析得很准,这确实是进一步扩大实力的天赐良机。李渊听了大家的意见,说:

“既然如此,大家再好好商议一下,拿出一个第二次大募兵的具体方略。我的意思是:这一次,我们不仅招募新兵,更主要的是招募邻近各处的小部队。”

结果,一切按照李渊的意见有条不紊地进行。不到几天,已有数万人,加入李渊直接控制的军队。李渊喜不胜喜,在晋阳宫中,与裴寂饮酒畅谈,不觉又是夕阳下山之时。裴寂见李渊高兴,瞅着他说:“是不是再唤淑珍、淑惠两位美女前来,供留守一乐。”

李渊听了,眯细了眼睛,正要开口,只见唐俭匆匆赶来,见了李渊说:

“留守,高君雅已回,他要见你。”

“他是一人回来,还是……”

“就他一人,我看他神情轻松,估计是给留守带来了好消息。”

“不管怎样,我得去见见。”李渊说完,站起身来。

“这个高副留守,真让人扫兴,只可惜……”裴寂笑嘻嘻地说。

“来日方长,我去也。”李渊豪放地一笑,冲着裴寂点点头,与唐俭快步出了晋阳宫,上了候在外面的骄子,很快来到留守府。

高君雅与王威早候在府前,见了李渊,忙迎上去,满脸得意地说:

“托留守洪福,事情都办好了。”

“都办好了?”李渊故作惊喜地点点头,说:“感谢你,请进府中说话。”

四人进到府里坐下,高君雅开口说:“蒙皇上恩典,不追究我马邑战败之罪,当然也不追究留守用人之责,还赫免了王仁恭的死罪,让他戴罪立功。”

“感谢皇上宽大为怀,皇恩浩**啊!”李渊故作感慨地说着,装腔作势地叹了口气:“只可惜,王仁恭已做了刀下冤鬼,死在他的一个校卫手上了!”

“这真是我大隋的损失,也是王仁恭的不幸。”高君雅说。

“怎么,你都知道了?”李渊看一眼王威,故作吃惊地问。

“知道了,王副留守说与我听了。这只怪仁恭命薄,无福享受皇上的恩典;也怪他……唉,怎么就让一个部下与自己的婢女通奸?”

“是啊,他无福,他也有些自作自受。”李渊说:“我有福能享受皇上的恩典,还真要感谢君雅的仗义执言,为我开脱罪责。我要为君雅接风,以示感谢之意。”说到这里,李渊大喊一声:“来人,备上酒菜。”

高君雅听了,对王威得意地一笑。席间,李渊对高君雅与王威说:“如今刘周武叛逆,而且称了皇帝,来势汹汹,大有取大隋江山而代之的意思。我们不可不防啊。”

“量他一个小小军官,就那么一座小郡,还能翻得了天地,真是自不量力。”王威气愤地说。

“话虽如此,只是如今叛逆太多,又增加他这一支,讨伐起来,还真不容易。我们身为国家重臣,可不能有半点闪失。真要有闪失的话,怎么对得住皇帝?”

“是啊,是这样,若有闪失,怎么对得住皇帝?”高君雅附合着,不敢再擅自拿主意。

“我本来想派兵去马邑,剿灭刘武周的军队,可又听说他投降了突厥。刘武周有突厥撑腰,目前太原又兵少将缺,马邑也不是轻易就能拿下的。我想招募一些军队,又恐皇上怪罪。因此请教二位,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不知留守有何顾虑?”高君雅问。

“两位都知道:朝庭用兵,动止皆禀节度。如今马邑叛乱,事发突然,近在数百里。现在皇上离此千里之外,更难的是,沿途道险,处处反贼。这重情况下,请命实为难事!”

高君雅听了,说:“留守是皇上亲戚,又是忠臣。如今对付叛贼,应该可以自己作主,待剿灭叛贼,再回禀皇上。”

李渊听了,暗自高兴,说道:“当务之急,一是还要大力集兵,二是要调整军队的部署,以利剿灭叛贼。”

“一切听凭留守作主。”高君雅、王威同时说。

李渊闻言,笑在心里。

33、

李渊待高君雅、王威离去,悠悠然乘骄去了晋阳宫,此时李世民已从长安回来,与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殷开山等人候着。

“事如人愿矣。”李渊说,抑制不住心里的高兴。

“莫非是高君雅与王威同意征兵?”裴寂问道。

“岂但征兵,对调整军队部署,他们也无忌议。”李渊说罢,哈哈大笑。众人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现在,我就来调整军队部署:命长孙顺德为统军,刘弘基为副统军,殷开山为大都督府军头……”

李渊高声地宣读着新的任命,借调整军队部署之名,对部队的各级军官进行调整和更换,将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在军队当中,担任要职。

“真好!”听完李渊的宣读,裴寂高兴地一击桌案,喜形于色地说:“这样一来,兵马铠杖,战守事机,召募悬赏,军民征发等等大权,尽在留守掌握之中了。”

“是啊,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一支直接控制和指挥的队伍了。”长孙顺德点头赞同。

“可是,这样的调整安排,高君雅与王威他们,是不是会生疑?”殷开山有些担心地说。

“即使他们生疑,我们也要这样做。”李世民果断地说:“我们要举大事,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力军。”

“世民说的对,这次不能顾及许多了,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李渊说。

“高君雅与王威真有疑心,要对我们动手时,我们就先宰了他们。”李世民的话里,充满豪情。

一切安排妥当,李世民与侯君集等有说有笑,从晋阳宫出来。

“这回总算可以放手一搏了,真爽快!”侯君集痛快地说。

李世民正要开口,突然发现李靖从旁路过,忙用衬子一碰侯君集。等到李靖匆匆离去,李世民对侯君集摇摇头,说:“他刚才一定听到了你说的话。”

“我也没说什么,就算他听见……”

“不,你不知道。依我看来,李靖是非常聪明的人,就凭你刚才一言,定可使他对我等产生怀疑。”

“唉,都怪我。”侯君集一拍自己的脑袋。

“君集不要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只怪我没有早一点嘱咐你。今后大家都要记住:在任何场合中,不要有半点得意的言语行动,否则必招来祸患。”

“这事,怎么办,我去杀了李靖?”侯君集问。

“不可,只要派人盯住他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