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孤 独

(一)孤独,一个异常美丽的字眼I勇者靠她来体现,智者凭她来完成.害怕孤独的人是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他需要靠旁人来鼓起生存的信心,离开人群便感到自己是这么渺小,惶惶不安地忍受着单身无靠的折磨。

真正的勇者用信心挑破寂寞与冷清,在广裹的天地间,或放声狂嗽,或疾足劲奔、或扑身于大海·····一切都这么自在,一切都这么不用打量,无需看谁的眼神行事,也用不着去考虑是否又做了他人的闲聊的话柄。“身”的自由悦乐着“心”的自由。 自由的身心,足使他渺视整个苍茫大地。当年那位登上泰山,敢言天下小的勇者,又是多么的自信。那凛然的神情,让人自然绘出这么幅画面:

一位白发飘冉的老者,挺然于泰山与白云之间,苍松在他脚下喧哗,彩虹弯流在他的裤腰间。他“精鹜八极,心游万初”(晋陆机·《文赋》)那泰然自若的神情,只有留意观察才可能看出嘴角边的一系笑意。这是一种不屑的笑,一种自信的笑,这笑声后展示的是坦坦****的胸怀,流露的是洒洒洋洋的自信。

害怕孤独的人,更是因为缺乏应有的智慧。他们只能享受身子、感观的快乐,却不能享受心的乐趣,不喜欢,不能够进行“心”的种种游戏.在闹市中,他们目光流彩;在舞厅内,他们情绪高昂;在高朋满座的时刻,他们神彩飞扬。可是,当热闹散尽,灯暗清凉之时,寂寞与冷清之感便会袭上心来。他们越是向往热闹,越是体验到孤独的凄苦。久而久之,纵然在人挨人的舞厅内,他们也照样感到孤寂,原因是他们的心被一幅皮骨锁在内里。这是一颗愚蠢的心,也是一颗僵死的心,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的心。这样的心要活、要有生气,永远只能依靠外面输进的血液。一旦与外界,那怕是暂时地失去联系,他们也会感到一种冰冷的孤寂。

真正的智者用沉思来推开寂寞与冷清,他们沉浸在一个伟大的思想中,在几千年文明史积聚的知识里,找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孤独中,他明白了道理,明白了一些人生的真谛,最终明白了自己.他有时感到自己是这么实在有力,有时又感到自己是这么虚无乏力,就在这有力与乏力之间,他看清了天和地,看清了自己与人类。他的心之所以会造“血”,就因为他能不断地从沉思中吸取。沉思给了他造“血”的养份,使他在单身独处的时刻,能够拥有一颗活蹦乱跳的心,能感受到温馨,甚至是异常热烈的**.如果孤独是一种寂寞与冷清的感受,智者便没有孤独;如果孤独只是一种单身独处的现象,智者便时常独享孤独。从整个人类来看,能够享受孤独是一种进化的表现。早年的人类,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独处很难生存下去,只能以群居的方式来保护其安全,发展自己的生命,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所有的欢乐也只能在群居中得以实现。在离开群体后,由恐慌、孤单,冷清,渐渐形成“孤独”这个概念.当条件改变了以后,这已经成了个永恒的印迹,甚至撰刻在人类遗传的基因里面。当智勇者循着新的条件突破出来后,这才饱享了单身独处的甘甜,于是,孤独成了智勇者的最美妙的字眼。古往今来,一切有价值的成就都是在孤独中产生,达尔文孤独地在那片白桦树林子里散步,这才发现了“进化论”这个划时代的观点,巴尔扎克常常彻夜不眠地在孤灯笔耕,这才写出了《人间喜剧》这么部浩繁迭卷的巨著;牛顿若不是才于沉思在星光月下,又何以能把行星绕日、月亮绕地、物体落地等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概括出宇宙的一切物体都有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的发现!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名人受成名之累受应酬拜访之苦,结果成名之日,便是了却事业之时,譬如希腊诗人奥艾莱蒂斯1979年获诺尔文学奖后,一直被记者、请柬所困扰,3年中竟未写出一行诗。

于是,精明的名人为了继续自己的事业,保持原有的独处,想出了许多避客之法。譬如:

“天才的预言家”雪莱,喜欢独自一人躲到荒岛或森林中作诗。而列夫·托尔斯泰为躲避频繁的来访者,则经常到波良纳附近的树林中写作。

思想家卢梭为了躲开“不速之客”的干扰,长期过隐居生活,以便集中精力思素。他的住处之一,取名“退隐庐,文学家巴尔扎克有意颠倒昼夜。黄昏至子夜,正是巴黎人社交的黄金时间,而巴尔扎克却在呼呼大睡。当巴黎人进入梦乡时,他却在没有客人的干扰下,文思泉涌,挥笔疾书。

素有“欧洲旅馆之人”之称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每天门庭若市。他迫于无奈,只好用“生病”挡驾.如果通报他讨厌的人来了,他就急唤医生,瘫在**,装作人事不省,待客人一走,他象孩子似的一蹦而起,继续著述.孤独,也是一种美.孤独的美,不是消极的遁世之法,而是积极的入世之道;不是掩盖和封闭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把自己囿于象牙塔之中,而是为了更积极地投入人世,更多地从人类的精华中吸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类创造出业绩。孤独更不是不要友谊,不要朋友之间的真诚合作.它只是尽可能地摒弃那些浪费他有限的时间,浪费他有限的生命那些毫无作用毫无价值的繁文缉节,那些无聊无味的“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闲谈。

然而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孤独,都能享受孤独,都具有孤独之美。因为孤独是具有很深的哲学意境,它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献身的精神。没有高贵的品质,没有深厚的修养,没有无私的献身精神的人是领悟不到孤独个中那美妙的乐趣,悟不透孤独的真谛。天下有多少壮志凌云,气冲霄汉的人,最终却一事无成,临终只有一片惆怅在心头,就其原因,或许有不少,但其中最主要的,一定是他缺乏一份坚韧不拔的毅力与韧性,一定是他缺乏承受孤独应有的那份耐力。或许因为他才华横溢而能有小小的成就,而那本该有的伟大事业却丢进了酒杯和无聊的应酬之中。

孤独的寂寞是充满魅力的.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谁都会有寂寞的时刻.寂寞无所不在。他常常会象一个狡猾的敌人躲在你心灵的深处,啃啮你,折磨你,你只要愿意,他实在是独具魅力。

对于有事业心的人,寂寞是最忠诚的朋友,它象温暖的春风,会吹发你心底最美好的萌芽,又象坚实的长梯,帮助你一步步登上那事业的最高峰.作为测量心胸的尺子,寂寞也许是适合你的.有的人在寂寞中萎缩了一颐本来鲜活的心,变得未老先衰;有的人却在寂寞中鲜活了自己一颗本来萎缩的心,变得生机勃然.这个问题,大自然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石缝中的翠柏是寂寞的,它却使古老的山峰充满生命;沙漠中的骆驼是寂寞的,却使瀚海有一条通向希望的舟子……置身于热闹固然快乐,置身于孤独,同样妙不可言,关键是您能否去思考一个伟大的,即是对人类有益的事情。置身于孤独而一无所获的人只有清冷和孤寂感的人,除了缺乏自信的,缺乏应有智慧的,还有就是充满嫉妒的人和利欲熏的人。

嫉妒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性的行为,它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嫉妒者又总是不愿意与这个对象往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嫉妒者越是嫉妒一个人,就越是密切注意和强烈关心这个人。这就是说不认识值得嫉妒的对象,或者至少是没有设想出这么一个构成嫉妒对象的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产生嫉妒。一般的人,凡关注和关心什么,总是伴随一种喜爱行为,友好感情、赞赏活动和希望得到回报、承认,或建立一种关系而进行的,嫉妒者却不是这样,他是伴随着拒绝对方,不愿与对方往来这么一种感情进行的。这样,他在拒绝容纳别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抛进一个自怜的处境中去,抛进一个孤单、冷清的孤独感里来。

利欲熏心的人是这样,他们一方面“关注”与“关心”人,另方面在心里的深处又拒绝容纳人。他所“关注”或“关心”对象的喜怒哀乐并不能引起他情感上的半点涟漪。他之所以对人有一种“关注”或“关心”,全部的目的就在于巧取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整日躺在人群中,心里也充满着孤独的感受。

一个乐于成人之美的人最能够享受孤独的妙处。他对人,总持十分的关注与十分的关心。这关心与关注,他是发自心里的,别人的喜怒哀乐,常常就是他的喜怒哀乐,因此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而且装得很深很牢,纵然浪迹天涯,他都不会将自己关注与关心的人丢掉,他可能常有孤独的时候,却永远不会有孤独的感受。

将名利置之身外的人也最能够饱饮孤独的甘甜。他立身处事,不求名利,对人对物,关注关心,全在于关注关心对象本身,除此更无他求。于是乎,这被他关注关心的对象,也就深藏于心而不会忘怀。心有人有物,孤独处时也不会有什么孤独感来烦扰他了.也不仅孤独,世上的事情确乎也都是这样,许多概念,本很难有优劣之分,联系到目的、动机、具体对象一看,那优劣自然就出来了,孤独便是这样。以上之言,算是给他正个名,旨在希望有孤独感,长吁短叹的人自己能来个对号入座,看属于那一类,明白了这点,事情就可以说是办好了一半。剩下的:或者是开智或成勇或尽力成人之美,或尽可能抛却一些名利的念头。余下的,有的或许会因为自己的朋友少一些而产生孤独感,这更大可不必。熟话说:物以类聚,兽以群分。而“人之不同又各如其面.”很可能,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活动范围里,你还没碰到与你同类的人。然而这不要紧,世界大得很,人又那么多,一种习性的人一定很多很多,你总会碰上的。你千万别只为了避免暂时的独处而去迁就于人。要知道,一个人对那些跟自己习性相投的人,是不会长久不和的,他们总有一天会取得一致的看法而成为知己;反之,对那些习性跟他完全相反的人,他可能徒劳地想方设法跟他保持和睦,纵然真能这样,但他终归还是会同他们分道扬镶的.当然,如作一般交友,享受交友的一些快乐,又何尚不可,但作为解除孤独的手段,就只会增加孤独.解决孤独感受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身在孤独之中心不孤独,而能享受孤独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