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孔子被迫流落异国1

118、

冬日的暖阳,缓缓地在曲阜的东山上升起,把它那金色的阳光洒进讲堂的窗棂,照在那神圣的讲台上。就在这一尺多高的案兀前,有多少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啊!就是在这里,孔子用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讲述着他的知识,他的治国理念和做人的准则、道理……今天,台上空****的,台下却早挤得满满的,甚至连讲台的外面,也挤满了人。他们都是孔子的子弟,是孔子从三十岁以来,到55岁的今日,25年中教过和正在教育的学生,差不多有二千人。如今,他们有的在教私塾,有的在做买卖,也有极少的在耕种农田;但绝大多数,还是在各国做官,只可惜大多只能做一些大夫家臣属下的小官。他们都是接了冉伯牛送来的通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孔子要召他们来,谁也不知道。在相互招呼、寒喧之后,便相互打听起来。

“知道老师这次召我们来是怎么回事吗?”卫国的一个学生问。

“听说定公不肯见老师……”

“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是老师犯了什么错?”有齐国的学生打断鲁国学生的回答,愤怒地问道。

“老师是不会犯错的!”

“老师不可能犯错!”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直沉默的闵子骞听了这些议论,蓦地站起来。他肃然地望着大家,两手往下摆了摆,示意大家安静。讲堂里立即安静下来,一时鸦雀无声。

“学友们说得好,老师是不会犯错的!”闵子骞大声地说:“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定公不肯见老师,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师在鲁国推行他的新政后,道不拾遗,齐景公害怕了,就送了八十名美女来,企图消磨定公的意志;二是老师摄相事之后,推行周礼,不断增强王室的权力,三桓心中不满,企图以美女离间定公与老师的关系。”

“齐国也太卑鄙了!”

“三桓都是小人!”

“在这里说这些有什么用,我们找定公去!”有性急地大声喊着往外走。

“对,找定公去!”不少人符合,都跟着走出讲堂。

远远的,孔子来了,身旁簇拥着子路、子贡、曾皙等上百弟子。孔子眼里还噙着泪花,见了这么多子弟在等着,他激动万分,大声地喊道:“你们来啦!”喊完这一声,孔子的泪水滴了下来。望着涌来的子弟,他心里非常激动,便加快脚步朝他们走去。虽然,孔子今年已经满了55岁,脚步还是稳健有力。他来到他们当中,朝他们挥挥手,说:“我们进去。”

随着孔子的声音,学员们象遇到了高山的浪潮一般,都乖乖地退回讲堂。大家都激动地望着他们爱戴的老师,回忆着自己与他交往的日子,等待着他的训示。

“你们来啦,我真高兴,高兴啊!”孔子说的最后三个字是喊出来的。喊完之后,他的声音突然沉重起来,痛心地说:“可是,通知你们的冉伯牛却不能来了,他再也来不了啦!冉伯牛,名耕,字伯牛,宋国人。他以德行着称,为人‘危言正行’。因患恶疾,加上终日地劳累,竟然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啊!我们都应该记住他,永远地记住他。刚才,我与他道别,呆会儿,你们也去他的灵堂前,做一个道别。这是上天的安排,要在我离开鲁国之前,遇上一件最痛心的一件事情!”

冉伯牛死了!老师要离开鲁国!整个讲堂喧哗起来,学员们议论纷纷。孔子站在讲台上,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学员们的心情平静下来。终于,喧哗声变成了窃窃私语,孔子轻轻地摆了摆手,讲堂安静下来。他开始简单地介绍自己连续九天去见定公的情况,然后沉重地说:

“当我知道定公再也不肯见我之后,我心痛得快要碎了。我绝不是为我个人的荣辱和根本不值一提的官位,而是为了鲁国的前途、为了天下的稳定,为我的、也是我们的治国主张得不到推行。作为一个有政治主见的君子,在他的一生当中,没有比他的主张得不到推行更痛苦的事情了!正因为这样,在开始的几天,我一直是处在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之中,真正是体会了痛不欲生的滋味啊!”孔子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望着他的学生。讲堂里一片寂静。

“可是,过了几天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孔子接着说:“天下是周天子的天下,如今的几十个上百个国家,都是周天子分封的族人或勋臣所立。鲁国不用孔丘,我可以到其他的国家去,无论到那个国家,治理得好了,都是在帮助周天子啊!我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亮了,我的心也不再痛了。现在,我希望你们也都能够这么想,再不要为我离开鲁国的事而痛心。因为离开了鲁国,还是可以实施我们克已复礼的政治主张,还是可以帮助周天子恢复周礼!这就是我这次召集大家来到这里,首先要讲的一个事情。”说到这儿,孔子激动地说不下去,张大嘴巴,望着台下。

随着一阵短时的静默,台下突然爆发出热烈地呐喊声。

“老师、老师!”

“克已服礼!”

……

119、

孔子听着弟子们的呐喊,激动地流出眼泪。他深情地望着他的子弟,待呐喊声停下来,他接过子贡递来的丝巾,擦干脸上的泪水,接着说:

“我这次离开鲁国,实在是情非得已。在哪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话是可以这么说,但最好能在自己的国家,能在生我长我的故里啊!所以,我要求你们,无论是鲁国的、卫国的、齐国的,还是其他国家的弟子们,统统都不要因我离鲁而慌乱,更不要因我的离鲁而盲动,而是要在自己的国家中,在各自的职位上,记住克已复礼的目标,一如既往地努力做下去,来达到社会安稳的目的。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能!”近两千张嘴一齐回应,讲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的呼喊:

“一如既往!”

“克已复礼!”

……

孔子高兴地笑了,不一会又严肃起来,说:“刚才说的,是我对你们的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是:你们,我孔门的弟子,无论是谁,无论是在做什么事,也无论现在是贫是富、是贵是贱,都一定要保持君子的作风。能做吗?”

“能!”

“好,很好,但我还要再问一句,大家还记得君子在仁德修养方面,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规范吗?”

“记得!”弟子们大声地吼起来。

“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一是什么?”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二呢,二是什么?”

“正颜色,斯近信矣!”

“三呢,三是什么?”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说得好,说得真好啊!”孔子兴奋地说:“君子就是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任。同时,作为君子,还应该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随时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啊!”说到这儿,孔子停了好一会,又接着问道:

“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什么?大家一起来回答。一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呢?”

“君子谋道,小人谋食。”

“三呢?”

“君子忧道,小人忧贫。”

“四呢?”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五呢?”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说得好,说得好哇!我要为你们鼓掌。”孔子说着带头鼓掌。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都尽情地鼓起掌来,有得还兴奋得大声喊叫。一时间,讲堂里热闹非凡。过了好一会,才渐渐地安静下来。孔子高兴地说:“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开来,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啊!所以,我要求你们,都做一个君子。大家说,能不能做到?”

“能!”

听着弟子们震天的喊声,孔子在心里笑了。他满意地点点头,再往下说:“最后,我还要求你们今后要高度地团结,相互之间要视为兄弟。在你们之间,今后只可以有尊重、扶持、帮助,绝不允许有轻视、争夺、迫害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乱世中形成一股力量,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目的。这一点,你们能不能做到?”

“能!”

讲堂里再一次狂热地呼喊起来:

“彼此尊重!”

“彼此扶持!”

“彼此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