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颠沛江湖19

人头山下一派森然,邓国强的孤坟肃杀。药神巴儿点燃香烛,药神巴儿和单寻梅跪在前面,单寻梅匍匐在地上嘤嘤地哭泣,王岩头跪在她的侧面也是泪流满面,药神巴儿喃喃地说道:

“邓大哥啊——‘不是兄弟不义气,嫂嫂实在太美丽。’不管今后的日子有多难,我都会把梅姐儿带好的。”

药神巴儿之所以要如是对邓国强的阴魂解释,是因为在土家人的风俗中有“可穿朋友衣,不嫖朋友妻”的规矩,在药神巴儿的心里,他以单寻梅为妻总觉得是对大哥的忘恩负义,所以他要在邓国强的坟前给大哥解释清楚,以免大哥误会,这样他在阴曹地府里过得不舒服,还请大哥原谅。

王岩头最后点燃了一挂响鞭,“噼里啪啦”的响声惊动了柿树上的那几对生灵——老哇子(乌鸦)——从柿树枝上飞起,掠过他们的头,“哇、哇”地叫着又落进了深山里的枞树林中。

他们三人重新背起行囊,药神巴儿牵着单寻梅,单寻梅一步一回头地揩着眼中的泪水随着他走,王岩头跟在后面,慢慢地走进了谋道的盐大路,朝着东方恩施城的方向走去,步子随即加快。

20

土家民谣:

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清江一条河。

向王是传说中的古代巴王。远古时代的清江由齐岳山脚下的龙洞沟涌出后,在利川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山湖泊,是向王天子用他的牛角号朝着东方一吹,便出现了一个落水洞,湖水才找到出口成卧龙吞江之势伏流30公里,再从沐抚大峡谷冒头,清江便自此而浩浩汤汤形成磅礴之势,800里汇入长江。

——天底下有吹牛皮很的人,而向王天子能用牛角把地壳吹出个大洞来,这应该算是天底下吹牛角最很的人了。由于巴国出了这么个牛人,从而利川的湖泊中的水才消退,才有了利川这万顷良田,也才有了清江这条美丽的大河。

清江经沐抚大峡谷过大龙潭,一路湍急七折八拐坎坎坷坷迤逦百多公里流到恩施这片万顷丘陵地带便豁然开阔。十多公里的平滩水流缓慢,两岸麻柳成荫,清澈的江水在鹅卵石上翻滚出的小浪花在太阳下铺金盖银,游鱼在水中自由地穿梭,人站在岸边能看得清楚分明。清江流到五峰山脚下,一个大拐弯又猛地劈开崇山峻岭,破峡口朝东狂奔而去。而五峰山隔江对面的那个孤包上的那一片房屋就是恩施古城了。

清江最早叫夷水。恩施城在远古时代叫夷阳。夷水产盐,又为盐水,盐是中国西南部最稀缺的食品,而恩施又是这大山中远近最大的食盐集散地,所以后来又被称为盐阳,盐阳即盐之大都也。三国时(公元260年)吴国为了有效的统治武陵山区,孙权在此地建沙渠县。这是恩施最早的行政命名。

恩施古代是典型的蛮夷之地,由于山高路远,“汉不入山,蛮不出峒”,外面的人进不来,山里人出不去,天高皇帝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山中的动植物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唐宋在恩施建羁縻州。羁,马络头;縻,牛靷,意即朝廷对此地只是松散管理,内部任其自治。元朝蒙古人为了加强对蛮人的统治,在中国西南山区采用羁縻怀柔的政策,实行土民自治,从而建立了土司制度,即采取直接由皇帝赐封当地有实力的大户为土司王,由土司王管辖其属地。

土司时期,由于土司王享有行政、军事、司法的无限治权,土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农奴制度。土司治下的人们没有任何政治地位,没有人身自由,一切行动都得按照土司的意志行事,稍有不顺就会受到土司王的残酷刑法,人们的任何财产包括农奴本身土司王都有随意处置的权力,就连新媳妇都得由土司王先睡三夜后才得完婚(“**权”),因此土司对治民的统治非常残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明王朝为了防止边民侵扰,便在恩施驻军,遂改沙渠为施州卫,“施”即皇帝布施恩泽之意。施州卫其实不是一个完整的地方政府,只是驻军,它的职能主要是谨防土王造反;调解各土司之间的争斗;向朝廷反映土司的治理状况等。从此,中央王朝对清江流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监管。由于各土司之间相互争夺人口和资源激烈,战争频仍,内乱不止,清雍正年间便进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司自治为朝廷派遣府尹、知县的流官制度,将土司王族迁徙出走到异地,便彻底地铲除了实行过三百多年的土司制度,恩施人从此才逐步走向与中原人一样的自耕农生活。

1736年,清王朝对中国西南部改土归流后在施州设府,即施南府,是以施南土司的名字移植过来的。从此,清江流域才有了名副其实的地方行政机构,皇权的神鞭才真正地指向了深山中的清江河岸。

施南府的地理位置非常考究,由原来的施州卫城扩建而成,坐落在清江南面的瑞狮山包上。一面坡,只一条主街弯弯曲曲又斜斜的上,四面由一堵高大厚实的响石围墙起起伏伏地圈住,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东门面对清江,南门脚下是巴公溪,西门后面是西门河,又叫后山湾,只有北门外是由清江多年冲击而形成一坝良田。在上世纪的1936年,这坝田里建了个飞机场。在以家族政治为主体的冷兵器时代,战争频仍。施南府三面环水,形成一道天然的护城河,围墙外还有高高的岩坎,一座典型的中国版的城堡,在发生战争时是易守难攻。这就是周围有万顷良田可建城府而又不建的原因。

由于老天爷的眷顾,在广大的以石灰岩为主体的武陵山区,造物主却在恩施这块近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一片美丽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留美硕士地质矿床学家冯景兰于1928年在考察广东省仁化县时,发现在那里广泛地分布着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他便将其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诗中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2012年,中国的“丹霞地貌”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其地理的学术价值和自然风景的奇特便可见一斑了。而恩施分布着广泛的丹霞地貌,先天就注定了它是一个具有诗意的极为浪漫的地方。

这丹霞地貌砾岩呈红色,在阳光下金光闪耀,经流水和风力的浸蚀,形成的堡垒状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所以恩施自古有八景:东有五峰(官坡)朝阳、龙洞飞瀑;南有活龙奔江、天桥飞渡;西有青狮白象、美女晒羞;北有悬岩挂榜、麒麟出洞。而且这每一处的景点都是巧夺天工各具特色。特别是那美女晒羞山景:一匹浑然的山梁横搁天际,远远看去活脱脱若一位睡美人浑然映入眼帘,她在沐浴后悠闲地躺在山脊上,在太阳下做日光浴,那分明的鼻眼轮廓还带着丝丝的微笑,由丹霞石显示出来的肌肤光亮圆润,驼峰般的**挺立,硕大的肥臀不加任何掩饰,整个肌体线条婀娜多姿,作为一个女人该隐秘的部位她却更加大胆地凸显在远山上,在夕阳的照耀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都会忍俊不禁。这座山完全像一个躺着的维纳斯美人相,更若一个女魔在招惹世人,因为她太美丽了,谁见了都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心境。

抗战时期的恩施城更像一个大山寨,城内的石板街道曲折狭小,木质房屋陈旧矮沓,人口不足万人。恩施城内瑞狮山包顶上是一大片平地,中间在清朝时就建了一个木质鼓楼,平常有一道人敲鼓用以报更,战时用于报警,是整个城堡内地势最高因此也是建筑最高的楼房,是恩施山寨的一处标志。鼓楼周围是几根条状石凳,再外面是一片花园,有几条由鹅卵石铺就的石径,供城堡内的人们在这里休闲行走。这一片的地名也叫鼓楼街(现在的六角亭)。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二月的恩施乍暖还寒。虽然是战乱年份,由于日本人离这里还远着,城内街民习惯在大门上贴的春联还很新鲜,其年味尚存。

药神巴儿一行从南门进,径直没走多远,就到了鼓楼边。这一路的旅行,单寻梅累得是腰酸背疼,她见了鼓楼下面的条石凳,没商量就一屁股坐了下来,把一个西兰卡普的织锦口袋往石凳上一扔,轻轻地叹了口气,很懒散地将身子歪在了石凳上,疲沓得不想动弹。

药神巴儿仨从苏马**经汪营、利川、屯堡一路走来,翻山越岭,坡坡坎坎,这一百多公里都是盐大路,走骡马挑佬二的多。他们逢水过渡,遇店打尖。单寻梅一个重庆妹子儿,都市里长大,又曾经是官太太,那单薄的身子骨很少吃过这种流浪如逃荒般的苦难。尽管药神巴儿都是由着她的体力和心情在行走,都是尽力照顾着,然而终究是蜀道难,待走到恩施城内时,用了三天时间,单寻梅的确是累极了。

王岩头从旁边街口一位老太婆的茶摊上买了三土碗粗制的玉露茶水,自己先喝了一碗,又端了两碗给哥哥嫂嫂。单寻梅轻轻地吮吸了一小口,茶水苦涩浓酽,她咽不下去,在口腔里漱了一回,便反身吐到鼓楼的地面上。

旧时的茶叶没有今天讲究,很少有现在的“毛尖”“翠峰”之类,清明时节采制的玉露就是上等的好茶了。在街上卖大碗茶的茶叶非常粗糙,都是大叶片,有的甚至是几年的老叶子和着茶果一锅煮了一碗碗舀着卖。那时叫煮茶,今天叫泡茶或冲茶,其烹制的方法大相径庭。那大叶片粗茶还有个很好听也很有名的名字叫“斤箩茶”,即一斤有一箩筐,可见其粗糙形制。所以街上卖的茶水其茶味苦涩,但润后有一股清凉味,这是恩施茶的特质。

药神巴儿接过王岩头端来的茶碗“咕噜、咕噜”地灌进肚子,口内清凉,稍有解乏之意。他看见单寻梅歪着的身子,便脱了件上衣外套盖在单寻梅的身上,然后对王岩头说:

“你照看好梅姐,我去找店子住宿。”

单寻梅在给邓国强做太太时,大家都叫她“梅姐”,其实单寻梅比药神巴儿要小十多岁,这是出于对她地尊重,更是对邓国强的尊重。她现在已是药神巴儿的媳妇儿了,药神巴儿还是不愿意改口,依然是“梅姐、梅姐”地叫着,这是一种按现在的说法叫做“爱”。因为单寻梅那清秀的眉眼、娇小的身材、柔润的肌肤、戏子般的身姿太可爱了,药神巴儿人到中年,能遇上这么个漂亮媳妇儿,他心里比吃蜜还甜,巴不得每天衔在口里。所以这一路让单寻梅受累他特别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