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颠沛江湖6

12

清江西邻川东,东连荆楚,在历史的统属关系上,一时为荆,一时为蜀。所以四川的荣辱沉浮与恩施息息相关。

四川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因为是“天府之国”,又有长江黄金水道,所以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周时期,四川分为巴、蜀两个国家。公元前316年,蜀王讨伐其弟苴侯,苴侯逃往巴国,蜀即伐巴,巴王告急便向秦国求救。秦惠王遂派张仪、司马错俩大将率兵讨伐蜀国,强大的秦国军队很快就把蜀国灭了,遂建蜀郡,后为益州郡。当时张仪将军看见巴国也是一片富庶之地,遂生歹心,乘势把巴国国王也捉了。司马错又顺江而下,收复了楚国西边的一部分土地,遂建巴郡,后为黔中郡,设郡都于江州,即今重庆,巴国遂亡,巴文明从此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尔后,早年的巴国属地清江流域便归属于黔中郡。

巴、蜀两国本来是兄弟,阡陌相连,山水相依,情同手足。最后兄弟之间意气用事,发生械斗被秦国所灭,正应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老话。巴国求秦国支援灭蜀,这纯粹是在请鬼看病,最后连自己也一同被秦所灭,遂成了千古笑话。

在秦国统一了巴、蜀后,于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年),昭王任命李冰为蜀地郡守。李冰父子看见成都平原沃地千里,由于岷江水患,灾害连连,于是他们便组织民工治理岷江。在李冰父子的领导下,在岷江的出山口用火烧等方法凿开了玉垒山,又在距离宝瓶口前不远的江心修筑了一道分水堰,把玉垒山前岷江水分成两股。一股顺江而下,进长江;一股流进人工开凿的水渠,灌溉着成都平原万顷良田。为了防止水坝里的淤泥沉积,李冰父子又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调节水流方法,使都江堰很好地发挥了分洪、溢洪、引水灌溉的多重作用,从此成都平原的农田既得到了很好的灌溉又减少了水患,年年丰收,遂成“天府之国”。有“天府熟,天下足”一说。

三国时刘备在益州郡建蜀国,统一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带进了中原地区新的文明,使四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才有了一千多年蜀地人民的小康生活。

然而有两次大的劫难令人触目惊心。第一次是南宋时抗击蒙古族的入侵,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张献忠屠川。

公元1223年,蒙古发起了消灭南宋的战争,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57年间,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的顽强抵抗,这个以屠城闻名,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马上帝国曾经三次攻下成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四川居民,人口由1300万减少到不足百万。千年古城成都只落得民无噍类,城中遗骸达140万具的惊人惨象!

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由西部向东南转移,而四川,经此一击,千年的繁华与古老的文明形态几乎**然无存。一个农耕与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第一个以纸币(交子)代替硬通货的成都,刹那间回到了半游牧社会。

尽管古蜀文明有着极强的再生复原能力,但在整个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上,四川仿佛冬眠了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国版图的角落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四川人的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已成典籍中的追忆,而大国的目光也似乎从未认真停留于此。四川人独有的思维、观念、形象,从未以汉唐时代的姿态再次走上历史舞台,而是越来越模糊不清、无足轻重了。

张献忠屠川更是雪上加霜。

四川在明末的人口数由原来的几十万增加到600万人左右。清初在平定吴三桂的叛乱后统计,整个四川有史可查的仅有10万人,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杆兵保护下的石柱县。50万人口的成都市只有6万人。这都是张献忠在四川自立为大顺皇帝期间的任意屠杀和清初的统一战争所致。

川中自从遭到张献忠的杀戮,城内杂树成拱,野兽肆虐,野狗吃起人肉像虎豹那样的凶猛,在路上咀嚼死去的人,不吃干净就走了。百姓逃到深山中,穿着草编的衣服,遍体生着长毛,如野人一般。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景象。凡城镇村庄房屋皆被张献忠的兵弁纵火焚毁,而仓廪山林同遭毁灭,四乡无人迹,皆成荒芜。

人口锐减,十室九空,田园荒芜,城市倾毁,寺庙消亡,经济萧条,文化没落,蜀地元气大伤。为了恢复四川经济,清初鼓励全国各地向四川移民,于是便有了长达100余年的“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迁徙。

清江流域此时大都为江州管辖,“湖广填四川”也填了恩施,所以清江人口的大幅增长自此始,且大都来自于洞庭湖地区。

所以今天的真正老四川人其数量亦是非常少了。

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四川人肆虐杀戮?有个荒诞不羁的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四川人过于奢靡**逸,因而上天降怒,便叫张献忠来杀尽四川人民。当时蜀中妇女的裙子,都是在白罗上用红丝碧线绣成风流的艳丽诗句,然后飘若惊魂地在市井间盈盈而过,路上行人都注视着绣裙上的文字而生**心。在蜀地女子中还流行穿一种高底绣鞋,底厚约三四寸。鞋跟用檀木雕琢而成,里面藏着檀香雕的雏花,并放进香末,高底鞋跟下开个小孔,每走一步足底下就会漏出一朵雏花状的香末。自从张献忠的肆虐后,四川女子或许美艳的还有,但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诗意盎然的风流韵致了。

实际上蒙古人和张献忠为什么要遍杀四川人,其根本原因还是四川人反抗得厉害,不服他们的统治。四川人好斗心强,好胜心强。在四川人的社会心理中,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当个老大。

军阀割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特点,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更是军阀混战的鏖战阵地。在辛亥革命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四川军阀之间发生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争,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则是四川军阀混战的**。后来刘湘依靠蒋介石的支持,战胜了他的叔叔刘文辉,结束了四川的混乱割据局面,统一了四川全境,当上了省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刘湘以四川省主席的身份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在会上,他慷慨陈辞近两个小时:

“……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刘湘字)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过去我们四川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抗战,四川马上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于是他带领30万川军出三峡,英勇激昂地走向了抗日前线,从此结束了几十年的川军内讧。

淞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南京形势危急,拟迁都重庆。刘湘立即发电:

“谨率七千万人,翘首欢迎!”

这个外号叫“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年仅48岁的汉子刘湘,此时,他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年底,他在上海战场上突然口吐鲜血,紧急运往武汉万国医院抢救无效。在他临终前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抗战的话: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不还乡。”

死后国民政府给刘湘以国葬,举国悲哀。

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川军有300多万人参加战斗,伤亡达64万。当时全国总征壮丁1405万,川军占整个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强,有“无川不成兵”之说。有位诗人低吟道:

天府之国,

一个来了就不愿意走的地方,

那一年,

那些衣衫褴褛的川军们,

他们走了就没有回来。

诗人的沉吟何其悲壮!

淞沪会战,川军上战场的20万人,只有5万人撤回南京。四川人自明朝后数百年第一次铁骨铮铮的豪迈之气让世人震惊。

1937年8月13日,日寇对上海突然发起进攻,淞沪抗战正式打响。

邓国强听从刘湘的召唤,捣捣神、赵药神巴儿陪着邓国强,第一次走出了大山。

捣捣神向百年临出发前,父亲向他面谕道:

“早年张献忠入川,我们石柱土司夫人覃良玉率领我们土家兵对他进行了坚强的抵抗,把他们撵出了我们土司地界,才保住了我们四川人的人种。今天日本人侵略中国,好男儿当英勇向前!”

并双手颤微微地给他送上一面用土布缝制的白色旗子,旗面上正中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右边写着:

我不留你在我身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

左边写着: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 前,勿忘本分!

父送子走上淞沪抗战前线,壮行何其凛然!

捣捣神与家人离别,松妹儿正身怀六甲。她腆起肚子随父母从向家沟送捣捣神十多里路到谋道街口,与捣捣神挥泪告别:

“娃儿生了,起名向光辉。如果是双生子,男叫向光,女叫向辉。一定要送他们读书,长大当兵,立志报国。”

松妹儿紧紧抱住捣捣神的肩膀放声痛哭,街边的人都为之拭泪,最后由婆婆扶住松妹儿与捣捣神告别,踉踉跄跄的走回了家。

自从赵药神巴儿给邓国强出计谋断李氏宗祠的水,取得了围剿李继五的重大胜利后,邓国强觉得这位军医不仅医术高,而且还有军事谋略,便对赵药神巴儿非常器重。当即在龙口就给药神巴儿兑现了十个银元的奖励。

药神巴儿从来没有得到这么多钱,十个银元是他赶转转场卖江湖药几年都无法得到的收入,他非常高兴。他当军医生活稳定,人又贵气,收入又高,就死心塌地地跟定了这个主儿。他不仅仅是把军医的事情做好,还充当了邓国强的内侍,他对邓国强的衣食起居都照顾得有条有理。他对邓国强越好,以心换心,都是江湖中人,邓国强对他则是更加倚重。就几个月时间,在川东的东奔西突中,邓国强封药神巴儿为他的副官,军饷提高了一倍。

当了官,又有了钱,药神巴儿想好了只要部队再到了谋道一带,他是要抽时间去龙洞沟看望戌妹儿的。就在这节骨眼儿上,部队要开往上海远行了,做好了的心里计划却落了空。他不知这一去什么时候回来,更不知还回不回得来。虽然他把邓营长奖给他的十个银元给戌妹儿带了去,心里觉得还是欠戌妹儿的人情太重,始终内疚不已。

要出川了,赵副官在医药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他把那治五痨七伤的齐岳山还阳草托人采了,碾成粉剂,制好,一包一包地发给每一个战士,作为战场上受伤后止血之类的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