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乘坐冲锋舟考察王家坡遗址

永靖县被传为大禹治水故事发生地。易华兄曾考察过,这次光临,依然激奋,走路也像山羊一样欢快跳跃。

7月24日清晨,在黄河边的宾馆里,我和叶舒宪、易华与永靖县宣传部部长柳玉珍、副部长陈坤昌、博物馆馆长罗宏舟等人对着图册研究优选考察点。

永靖县素称“河州北乡”,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我们原来设计的考察对象是大何庄遗址和秦魏家遗址,它们同属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修建刘家峡水库时被淹。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资料了解。

大何庄遗址位于永靖县莲花城西南部,与秦魏家遗址隔沟相望。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过两次发掘,断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遗址大多是长方形硬土居住面遗迹。保存最好、结构新颖的7号房基是一座方形半地穴、室内留有宽平台的建筑。坑壁四周及居住面都先抹层草筋泥,再涂层薄白灰。处理墙面的方法在甘肃民间至今沿用。圆形灶址边发现10多件陶器,一件粗陶罐内装有烧焦的粟粒,平台上还发现一件铜匕。

秦魏家遗址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处齐家文化氏族公共墓地,大部分墓都有石器、陶器、骨器和猪下颚骨等随葬品,双大耳罐、豆、盆、高领双耳罐和侈口罐等生活用具最常见。三座墓出土了铜环和铜饰,地层和灰坑中还出土铜锥、小铜斧、铜饰等。铜器经光谱定性分析有红铜和铅青铜,分别使用锻造、铸造两种方法。这个发现表明齐家文化晚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与这两处文化遗址一同被淹的,还有永靖旧县城莲花城。

1937年,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游历西北,拜诣鸟鼠山、积石山、西倾山,主要考察昆仑传说与羌族文化方面的问题,由于他的客观记录和访谈,许多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民俗方面珍贵的资料得以保存。1938年7月23日,顾颉刚一行从积石山县进入永靖。《西北考察日记》记录了这次考察线路:“……沿羊肠小道,上安家关,下白土坡,坡陡且长,然下望黄河,又开心目……下午六时至唵歌集,参观安乡小学。”“附近川地甚广,阡陌相接,有汇合数沟之水而成的银川河。”“黄河北岸有古寺曰炳灵寺,中有西秦、北魏、隋、唐之石刻,为颇有历史价值者。”“夜八时到永靖县。”“游览街市。出北门,到夏河入黄河处散步。进南门,到前教育局长魏子蕃君处谈。赴谢县长之宴……”“观大夏河入黄河处,相形之下,大夏河仅若狭沟而已。”“在康家湾见农民以连枷打麦豆于场中,亦为妇女操作……”

顾颉刚经过三次访谈写成《永靖县概况》。该书记录永靖概况:“永靖原为河州北乡之莲花城,建于清光绪庚子年,周四百步,民十八年始自临夏划出建县。”记载黄河重要支流大夏河、洮河、湟水均在永靖县与黄河相会;记载黄河在刘家峡转向西北流、河水曲折如太极图形的自然景观,记载经莲花城到临夏、兰州、青海民和县详细交通路线,他还谈到了黄河与洮河交汇处“山势逼束,河面狭窄而水流急,在洮河方面曰毛笼峡,在黄河方面曰刘家峡,皆富于水电资源者也”。这个构想30年后即成现实。

《西北考察日记》出版后,《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受到影响,也到西北考察,记录不少珍贵的人类学史料。

大何庄遗址、秦魏家遗址、莲花城被刘家峡水库淹没,这是国家建设大计,与保护不善的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不同。图册资料显示,除了大何庄遗址、秦魏家遗址,永靖县还有抚河马家湾遗址、张家咀遗址、杏树台遗址、小茨沟台遗址、杨塔马家湾遗址、坟台遗址、七十亩山遗址、庙台遗址、沈家圈遗址、马路塬遗址、尕台遗址等,我们不可能全部到达。

大家认真讨论后,决定听从柳玉珍、罗宏舟等人建议,乘坐冲锋舟,考察位于刘家峡库区北岸、三塬乡王家坡村的王家坡遗址。这个遗址属齐家文化、辛店文化,1975年文物普查中在紧靠水库台地坟湾子断崖处,发现灰层,内有陶片、石器。

罗宏舟馆长说闻名遐迩的“彩陶王”其实发现地在永靖,被积石山县“抢去”了。我们非常理解地方文化工作者对本土文化的情感,不觉得这种“较真”有任何不妥或狭隘之处,相反,非常真挚,可爱,可敬。

我们到刘家峡水库大坝码头乘坐冲锋舟。卢书记对高峡平湖大加赞赏。这是一次难得的水上考察。大家边畅谈,边快乐地享受凉风吹拂。开阔的湖面、飞翔的水鸟、美丽的山崖、新开发的各种水上游乐项目,使大禹治水之地显现出黄河的另类磅礴大气和温婉柔情。当年,顾颉刚先生一行穿行在百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如今,由于水面大幅度抬升,昔日高山峻岭变为平缓丘陵,山沟里镶嵌着一片片新鲜绿洲,超然物外,恍若隔世。四五千年前的齐家人大概也是那种恬静的生活状态吧。(图0-34)冲锋舟在碧绿宽阔的水面上疾驰大约一小时,停靠在充当临时码头的水泵房平台边。大家鱼贯而出,经过平台,到达布满大小石头的河滩。

接近河边的河床处,栖息着一艘似乎废弃的铁船,引发思考无限。

齐家文化就像一艘古船,

停泊在4000年前的历史港湾。

黄河边厚厚的黄土里

夹着齐家文化层。

河堤与河滩之间有一片平整的土地,庄稼茂盛生长,有只绵羊抬头张望一阵,继续悠然吃草。叶舒宪、卢法政、刘学堂等人在河滩里捡陶片、石器,很快捡到很多。叶舒宪先生的愿望是捡到齐家玉器,他锲而不舍,蹲在地上刨石头。刘学堂凭借考古学家的锐利目光,捡到几个彩陶局部残件,他很快就能推测出陶器的原来模样。卢法政先生将这次田野考察当成难得的劳动锻炼,认真搜寻,捡到三四件沉默如金的古老石头,堆积到一起,声称要将这些文化带回阿克苏研究。看得出,他真正体会到了乐趣。

易华过去给“夏羊”拍照。那只绵羊开始孤傲,后来全心全意配合,沿着田埂来回走秀,让这位留着山羊胡子的年轻学者拍个够。

大家寻觅、琢磨、挑拣、比对,在这种氛围浸泡一阵,陆续向王家坡村走去。据介绍,王家坡村原来就在这湾水域下面的河岸边,距离永靖旧城莲花城也不远,修水库时,才搬到现有位置。大家爬上一段窄而陡的黄土高坡,便进入绿树成荫、鸡鸣狗吠的村庄。人影稀少,几位花花绿绿的村姑说说笑笑,采摘花椒。一位农妇整理田园。一位农夫依树而坐,好奇地打量我们。生动浓郁的田园生活图景,令人倍感清新。(图0-35)1975年发现的灰土层就分布在这个村子里。罗馆长带领大家看了几处明显的、依然**的文化层。风雨沧桑,先民生活垃圾经过岁月洗礼,变成飘溢文化气息的可靠证据,令人油然而生厚重感。相比之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境界显得小多了。是啊,随意埋藏在甘肃黄土高坡上的一层灰土,就能把人们带回到5000年前的时代,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感慨天地之久远的?

考察完现场,坐在树下的那位农夫——他叫王待朋,招呼大家到他家吃杏子之类水果。他的妻子也回来招呼客人。叶舒宪先生打问有没有齐家玉,卢法政问这一院木结构房屋花多少钱。王待朋一一回答问题,说他们劳动时经常捡到、挖到玉器、陶罐之类古物,上世纪90年代,村里的小孩子还把齐家玉当玩具。后来,有人来收,就卖出去了,现在只剩下一些破碎的残件。说完,他应要求拿出10多件古物放到院子里。大家挑挑拣拣,购买。论品相,这些残件连兰州隍庙的地摊都不会摆上不去,大家与其说收购文物,还不如说买一种田野感觉。

返回时,居高临下,才发觉刚才经过的黄土高坡非常险峻。由此向西南方向远眺,可见黄河峡口及三塬乡的港湾式地理特点。着名的风林关就在这一带黄河峡谷处。风林关原名安乡关,742年,安乡县更名风林县时关亦改名。汉唐以来,风林关为河湟古道上重要关隘,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北击凶奴,唐代崔玉林出使吐蕃,唐文成、金城、弘化三公主出嫁吐蕃均经此道。“安史之乱”后,此关成为唐蕃交界。据介绍,共和国初期,关门遗址犹存,黄河南岸石壁上刻有“风林关”三字,字旁有当年修筑关楼时所凿椿眼桩痕,河边残存石块砌墙垣,1958年修英雄渠时被毁。

我们此行到不了风林关,只能在王家坡凭高远望,烟波浩渺的黄河湖湾与周边雄伟山峰尽收眼底,境界开阔。用相机拍摄,却是白茫茫一片模糊。于是叹息,正如历史不可复制,美景也无法带走。

高原太阳依然热烈烘烤,但因为这浩瀚黄河的滋润,大家并不觉得燥热。乘坐冲锋舟,顺流而下,心情骀**,返回码头,转乘汽车,到黄河三峡太极广场,参观永靖县博物馆。该博物馆现有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3件、三级文物364件、一般文物1294件,2007年才实现免费开放。“彩陶展”包括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傩文化、白塔木雕、王氏铸造、北乡秧歌等。

永靖傩舞戏很有特色,民间称为“七月跳会”。据传起源于唐代。当时,在农耕民族同游牧民族冲突中,农民在“防秋”时为壮大声势、吓退游牧民族的骑兵,戴面具装扮成天兵模样,后来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永靖曾经流传着一份《跳会禀说词》:“明代时间,刘都督射猎,遗留了哈拉(军傩)会事,因为盗贼劫掠,出没无定。无事则旗帜伞帮,团结跳会,和合人心;有事时,则干戈齐扬,耀武扬威守望相助的意思。这哈拉(军傩)会事,一年一遍,一年一换成了老君的铁帽子,流长源远。”这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结合部的活化石。

永靖县的古建筑设计、建造、修复也很有名。但傩舞戏、永靖古建筑不在此次考察范围,加之时间安排紧,只能错过了。但愿有学者能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按照计划,考察团下午要前往临夏考察。热情爽朗的诗人、临夏博物馆馆长马颖先生已经打过三四次电话,不断问我们到哪里了。同门师兄、在临夏经商的哈九清先生也来电话,说他们已经到临夏的某个路口等候。启程,汽车出永靖县城,经过新修建的、飞架在刘家峡上空的黄河大桥,便在缠绕于黄河南岸山巅之间的公路驰骋。我们似乎从高空俯瞰黄河及对岸的风景,美不胜收。我和叶舒宪先生不断抢拍。叶老师还启动摄影功能,拍摄外面地理景观,自己配以解说,留作以后写作时的提示资料。我觉得这一路可以开发成旅游观光区。特别是到开阔的大夏河谷地,景象更阔气、壮观、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