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我 的 文 学 启 蒙 老 师

那年,他大约二十二、三岁,身体消瘦,人却显得很有精神,尤其是那一双深沉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你的五脏六腑,让你不敢说一句假话。他带我的语文课,第一堂课,大家就被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和苍劲有力的板书所吸引,以致于下课铃声响过,课堂上竟没有一丝骚乱,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着、记着。下课后,我们才知道,他叫杨世政,是一名民办代课教师。

杨老师酷爱文学,时常向《安徽文学》、《安徽日报》和县广播站投稿,体裁多为散文和报告文学,偶尔也写写通讯报道和杂文。为了提高文学修养,他博览群书,广采文蜜,记下了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名曰《金难换》,内含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名人名言等内容,作文课的时候,他便把《金难换》中的精彩片段提取出来,念给同学们听,真如春风扑面般的惬意!要知道,那年月书籍匮乏,杂志稀少,难得看到一本文学书籍,更没有机会欣赏到具有时代气息的华美篇章。我贪婪地速记着课堂上老师朗读的优美词句,但终究记得不完整。下课后,我鼓足勇气跟在杨老师后面,喊了声“杨老师”,杨老师止住步,问我有什么事,我怯生生地提出要借《金难换》,他沉吟了一下,说:“可以借给你,但你千万要保存好。”我当时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心里一热,眼水险些挤出来,不久,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的那篇《暑假记事》得到杨老师的赞赏,被当堂朗读,并张贴在校墙刊上。

一天,下午放学,杨老师邀请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到他家去,说是帮他浇菜园子。在他们中间,我算是最偏科的一个,论综合成绩,人人都比我要好一些。到了他家,杨老师忙着倒水、端板凳,显得十分热情,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说是请我们来浇菜,其实没有多少活,不过四、五担水,往下便是同我们谈理想、谈抱负,当夕阳收下最后一抹霞光的时候,我们起身告辞,杨老师站在门前拦着,说什么也不让走,我们只得遵命。在餐桌上,杨老师讲自己高考屡次不中的主要原因是偏科,数学成绩总是达不到30分,希望大家不要步其后尘;又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状况,逐个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那顿饭,把大家的精神之帆鼓得满满的,当晚,我埋头做数学习题,不知不觉已经东方欲晓。没有钟表,我以煤油灯上固定的刻度作为入睡的时间标记,两个月后,成绩竟跃居班上前五名。1981年,顺利考取了一所地区中等专业学校。

岁月从指尖下悄悄地滑过,不经意间,23年过去了。杨老师用他的真诚和善良,点燃了我的学习**,没有他,便没有我的今天。漫漫人生路,谁都有彷徨和困惑的时候,也有可能出现失足和过错,我们期盼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老师,走进人生的课堂,为你导航,给你奋发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