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DIY: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自己动手做”。这个词在中国流行应该在21世纪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应该是男人的一个基本素质。为什么要DIY?对于男人来说,DIY并不是为了想省钱。主要是需要一个新鲜的理念,看腻了市场上工业产品的千篇一律,或千篇一律的市场的市场产品无法满足自己家的特殊需要,“Do it yourself”的念头就可能油然而生。做你需要的,做你想要的,做市场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的作品,成为DIY更高层次的追求。追随“自己做”,而放弃“别人/机器做”。 我们贴近自然,我们自己动手运动劳作,我们在运动劳作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就是DIY。

我们现在熟悉的DIY其实在西方,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起源了。原意指不依赖或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不过DIY这用语的兴起,要归功至一位英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工匠贝利·巴克尼尔(Barry Bucknell),他最早明确的定义DIY的概念并且大力推广,使得这用词广为人知。

在他的有意无意的推广下,渐渐的DIY的概念也被扩及到所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物上,甚至购买零件组装个人计算机等,都被纳入DIY范畴。DIY的目的也由一开始时节省开销的理由,慢慢地演变成一种以休闲、发挥个人创意或培养嗜好的风气。到了21世纪,DIY的用词更为广泛,比如美食DIY,发型DIY,等等,更有意思的是,在台湾的年轻族群中,它还常常具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衍生用途,用来含蓄地(或戏弄性地)意指人类的**行为。所以作为一个男人,当有人坏笑地问你“今天,你DIY了吗?”你的回答要当心,别落入圈套。

其实,爱动脑动手的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DIY了,只不过,那时没有这个流行的词罢了。我的第一次DIY,以前也曾提过,就是为一个女孩子设计生日贺卡,用的香烟包装盒,里面是白的,好用来作画,写字。到小店里找整条香烟的外包装,送给女孩子时效果狂好。

初中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一些书,只是自己没有一个书架。后来看中了母亲用来摆放旧衣服的橱柜。于是,把橱柜一左一右的两个门弄下来,然后量尺寸,用锯子变化成书橱的支撑板,虽然,被母亲骂了一顿,但是我的第一个书橱,还是受到了父亲的高度赞扬,一口气给了我200元去买书,充当门面。

后来爱上了CD,家里所有的磁带全部更新为CD,CD如果不好好摆放,只是一味压着,时间长了会变形,影响收听效果。在老表子的帮助下,我们做起了木匠,家里噼里啪啦的,到处都是锯木声,最终打了8个CD架,样子也非常好看。

新房装修,其他房间我没有多过问,但是对书房,我经过精心考虑,决定让木匠把书架打到房顶,以免浪费空间。因为,外面购买的书橱,很少有到顶的,整个看起来就不协调。在我的授意下,木工也这样做了,现在我在书房里写稿,是环绕在图书的周围,效果非常好。

设计新房时,在老表子的帮助下,我还DIY了几个装饰框。第一个,就是收藏的一套火花,水浒108将,不知道是哪个高手画的。到画廊买了几个橱框,再到文具店买了彩纸作为底部背景,到最后一颗钉弄好,已经花了15个小时。第二天,有买了套金陵十二钗的剪纸,如法炮制,装裱在两个房门的门框上部,也算是气质非凡。

其实,对女人最有杀伤力的DIY,我还是觉得是男人的修理技能。韩国经典电影《求偶一支公》里,主人公凤寿是个银行职员,他的表白很质朴,却很感人,“我希望我也有个老婆。我知道我没啥成就,但我很有用。如果你去购物,我会帮你拎很重的东西,或者烧了保险丝,我都能够处理。”

在韩国学校里,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比较重视性别教育,在课程安排上都有针对男孩和女孩特征开设的课程,如对女孩子开烹饪、茶艺、美容课,对男孩开电器修理课。

不得不承认,中国男人的动手能力要稍微弱点。所以我们中国男人,总是感觉缺

乏创造力和朴实的生活气息。中国影视作品中,只有三类主人翁形象,一类是高大全的英雄,这些人生下来就是革命的,不是炸碉堡,就是胸膛堵枪眼;一类就是苦大仇深的农民,这些人生下来就是吃苦的,像《活着》里的福贵,表达的思想似乎就是一个,家里人即使死光了,但是还是感觉“活着”真好;一类就是富二代,反正生下来就是有钱,像《奋斗》,看不出任何奋斗的精神,那些小年轻谈生意都是几百万的谈,还牛皮哄哄得一塌糊涂。但是姑娘们还争着抢着要跟他们上床。

而韩国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无论创作什么样的影视作品,似乎都离不开生活的本质。中国女性集体喜欢韩剧,我觉得就是因为人家走的是生活气息的路,像《求偶一支公》里的那句表白,“烧了保险丝,我都能够处理。”,是多么的有生活气息的DIY能力,哪个女人不会为之感动呢!

我之所以上面例证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就如培养一个男人的坚强精神要从小做起一样,要想保持男孩子的创造力,必须小时候培养它们从小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修理是培养这种特性的一个途径。

记得小时候,父亲不大管我,我就喜欢把家里的闹钟、电筒、插座都拆下来,当然,一开始都没那本领再组装的起来。直到有一次,我企图修电视机,造成短路,自己挂在电线上抖了半天,如果不是保险丝烧掉生命就被抖掉了。在母亲的建议下,父亲开始因噎废食,对我的修理天赋开始横加干涉,发展到最后,我的修理范围,最多是换换家里电表上的保险丝,其他的不允许我多过问。渐渐的,我对什么都懒得动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学校根本也不可能像韩国一样,开设所谓的修理课。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小学的劳动课,扛个锄头到农田里去薅草。高中有个劳技课,也是听年轻的女老师吹牛,从来没有拿个什么电器修理修理。

我现在有了孩子,弥补自己以前的不足,我开始着手培养孩子“学会修理”的习惯。虽然自己童年时打下的此类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家里只要可能自行修理的东西,都是自己干。为了小家伙,一个父亲要起到示范作用,家里特别准备了一个大工具箱,盛满各种修理工具和小零件。我开始学着自己给自行车补胎,自己钉鞋掌,甚至自己修理玩具,这些我都带着孩子干。我相信,男人的这种“修理”精神,会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开发。

这几年随着修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我甚至能够修理DVD,其他的一些小电器小毛病都能自己搞定。我乐在其中,也找到了童年夭折的乐趣,同样,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强,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凡事很独立。妻在外面跟闺蜜们吹的最多的,不是我老公多有钱,不是我老公多有才,而是我说我老公什么都懂,家里有问题的小件,我都能搞定。我想,男人的修理能力,不但是创造力的源泉,也能给女人带来莫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