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读书:博百家所长,明静如水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古人素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从来不读书的男人,肯定是恶俗的人。读书不是为别人,而是自我的一种精神操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先讲个关于读书的笑话:某大学新楼落成一雕塑:一位少女左手捧一本书,右手高擎一只象征和平的鸽子.该校外公开向各学生征集名称,结果许多人的标语不谋而合——读书顶个鸟用!

玩笑归玩笑,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的鸟用大了。说到读书,说出来不怕惭愧。接触的第一本书,是堂哥的一本已经翻烂的插图本成语字典,主要被吸引的是上面各式各样的插画。

到了初中,父亲给的零用钱比较宽裕,大部分都用来买书了。最感人的一本书,最让自己震撼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了这么多年,新房里最自豪的就是这么多年收藏的一万多本书。读的书多了,也有自己特别偏爱的作家。 总体来说呢,影响我这个人品质的作者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李敖,一个是尼采。另外还有周国平以及赵鑫珊。

先说尼采。尼采呢,我一开始对他是听都没听过的,第一次听说好像是鲁迅的课文,所谓“尼采疯了”。我在读大一的时候,有一次晃**到徐凝门桥,看到上面有人卖旧书,我就看了下。一眼就看到了所谓的《尼采选集》,大胡子,很酷,我就翻了下,觉得不错,但遗憾的是盗版的。我这人有一爱好,就是买书绝对不买盗版,买碟绝对不买正版。但由于内容精彩,想了想,还是买下吧,这应该是我迄今买下的唯一盗版书。

尼采的书看了以后,对我这个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人活在这世上,千万别装B。因为你一装B,不但让上帝耻笑,还让哲学家以及所有正常的人耻笑。尼采式的短语和警句往往一下子把人生的本质揭开,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就是,“朋友,你不要做苍蝇拍子,你还有很多事要去做!”,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秉承这点,对待苍蝇,永远采取疏远状态。

当然,尼采思想中也有种偏激,不然他的思想也不会被希特勒利用。当然,这不能掩盖尼采的光芒。我们不能因为希特勒喜欢吃面条,就拒绝吃面条。尼采的这种偏激也影响着我,虽然我不是个偏激的人,但我的思想和血液里有点偏激,我对周围的丑和恶,从内心抗争。

因为尼采的影响,我在大学里就准备创办一张报纸,当时刊名就叫《偏激》。刊名是请高中好友王建平题写的,他是个诗人。最有名的一句,经常被我剽窃,即“无爱即无忧,染得一身愁”。我们这个《偏激》主要有三个文学青年组织参加。当时考虑一个月出版一次,免费发给全校师生。王建平晓得后,不但题写了刊名,写了诗歌,还寄了200元。我们当时大概一起拼拼凑凑有1000多元。大家写了文章,主要是抨击现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至于出路,我们一起探讨,因为我们也不晓得。

三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起开会,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可是,最后去问印报纸的钱才发现,钱太多了,光印刷1000份就要2000元。我们当时单纯地认为,一份报纸卖不过是5毛,印刷应该很便宜吧,却忽视了价钱和数量是有关的。三人很气馁,但确实也没办法,因为我们没钱。结果呢,大家气愤于市场经济,绝对破罐子破摔,把那1000多元资金全喝酒喝掉了。那个可怜的王建平,经常写信给我要样报,我后来都不敢写信了。

我爱上尼采以后,就有个比较可爱的想法,就是搜罗中国所有研究尼采和翻译尼采的书。开始的时候,一到新华书店,楼上楼下,上万的书,突然你搜索到一本关于尼采的,特别兴奋。这样,花了3年时间,大概才搜了30多本,特有成就感,自我感觉已把中国的尼采书基本搞全了。后来,来到扬州工作,就住在那个金林苑附近,而当时的先锋书店就在旁边。我一般逛先锋书店一楼,买些闲书,有天,我不幸来到二楼,看看上面有没有尼采,结果一看,精神受刺激了,那上面一个架子上就有关于尼采的不同种类的书不下30种,而且我以前看都没看过。顿时绝望,很自卑地下楼,从此再也不敢搜集尼采了。但读书对尼采的热爱却始终未减。

影响到我的第二个文人是李敖。他在北大做演讲的时候说,人家是著作等身,他是被禁的著作等身,他写的书有96本被禁。

我第一次接触李敖,也是自己发现的。1999年1月1日,我第一次来到南京,除了游览名胜古迹,还去了书店。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叫做《李敖回忆录》,书中有李敖年轻时女朋友小蕾的一张照片,非常清纯。(几年以后,我才知道,其实书中本应该有他的一张裸照,但内地还是把这张照片删除了)。在这之前,我甚至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本书看了以后,对我有个极大感触,就是书怎么写的跟说话一样,一气呵成,我这个看书很慢的人,能在两个晚上把它全部读完。于是,我对他以及他的书很感兴趣,但内地确实很难买到他的书,除了中国友谊出版集团的,其他的版本大部分是盗版,或者是形式上的盗版。不过,尽管这样,我陆续也看了他不少的书。像犯尼采的傻一样,我也想收他的全集。他在台湾出过一次《李敖大全集》,涵盖了他过去写的100多本书。有一次呢,我的一个和尚朋友去台湾,我说你帮我带一下。他到了那边,很开心地说,“看到了,看到了,很多书店都有的。”我很激动地说,买呀买呀。他说,一套好多本啊,一共是4万多元人民币,要不要?我一听,脑子一抽,就说,还是算了吧,等我再成长10年再说。还好,后来友谊出版集团也出了简体版的,一千多元人民币就买到了,不得不感慨大陆的书其实很便宜,但是为什么买书的人那么少,而且还嫌贵呢?

喜欢李敖,有两点。第一,幽默。如果你单纯为找乐,都可以看他的书。他说,他现在不懂得全世界人民怎么选领导人的,一个个面目可憎。他说,布莱尔怎么看怎么像小偷,布什也是,那个小泉怎么看怎么像小偷,而且还是被逮着的。

第二,犀利。我想这是我学到的最深刻的一点。即这个世界,你要学会看透,有些人,你不要被他的光环吓着。李敖骂一个人从不无理取闹,而是拿出证据,他看不起余光中、看不起柏杨,不是文人相轻,而是曝光他们曾经做的恶心事。

李敖还有两点启示留给我。其中之一,就是要勤奋。这点我做的不好,因为我还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所以在徘徊中臃懒。第二,就是要多搜集材料。

另外还要提提几个人。一是周国平。我因为尼采而认识他,他把尼采介绍到中国来,是有很大功劳的。这样一个文人,其实是挺老实的,一辈子本本分分,在书房里读书,感悟,然后形成文字。我在电视上看过他,高度近视,而且不善言辞,所以他上“百家讲坛”估计效果就不会好。他的书呢,哲学味很浓,属于深夜里,或者清晨,或者树林里读的那种。当然,他一开始的起家是《妞妞》和介绍尼采。《妞妞》这本书写的他一岁就夭折的女儿,读了令人辛酸,是属于绝对没勇气读第二遍的书。

还有一个作家,大家恐怕不太熟悉,就是上海的赵鑫珊。我的第一次接触他的书,是在老家书店看到的一本《99封未发出的情书》,当年遭遇情感上的彷徨,随便一读发现,并不是所谓的言情小说,而且这个作家是个男的。他也写了好多书,大都是跟西方哲学和艺术有关的,历史图片用的也很多。我当年论文就是写的他,我一共有他的20几本书。教授都不太熟悉,我却能侃侃而谈,把教授唬的一愣一愣的,论文就过了。

赵鑫珊的书让我明白,其实很多知识分子,就是可以孤独的活,而他们的精神却在这种孤独中得到相当大的满足。写《张居正》熊召政曾经跟我讲过他的乐趣,他说他最大喜好就是一人孤独时,在深山老林里,在道观远处,穿道袍,一人打太极,与天地神交,说的就是这种境界。这种境界不是人装出来的,是发自心底的一种需要。几年来,我的精神一直是焦躁的,就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沉浸下去,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无法沉静,结局一定是很糟糕的。赵鑫珊的缺点在于,文字表达有点重复和罗嗦,所以这也是他不能成为大家的原因。在他的书中,离不开河流、森林、自然、艺术、宗教,不过过于累重,读多了心理会更加茫然。

当然,除了以上的,我比较感兴趣的作家还有韩寒、陈丹青,以及余秋雨。前两者是他们敢于说真话,而且真话说的完全有道理,基本上不是炒作,炒作都是下三滥人干的事情。

李敖曾经疑惑,“人间怎么会有这种人,他们对荣辱的标准怎么跟人类不一样?”。然而我们所处的环境却是这样,这些人活的很好,活的很自得,那么韩寒这些人出来骂是正确的,不然你会觉得活着没意思,你的周围都是些“指鹿为马”,拿大便当蛋糕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余秋雨呢,欣赏他的还是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阐释的是多么好,而且我觉得和他的几次会面,始终让人有种儒雅的书卷味。所以尽管这些人有很多争议,但从他们身上能够吸收到营养,我觉得是很庆幸的一件事。这种人感觉就是音乐届的王菲,什么歌到她那一哼,满是空灵的仙气。而不是那帮所谓的超级女生,快乐男生,感觉除了张靓颖的歌能听,陈楚生的《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有点味道。其他的人都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为什么他们还能红下去?!

对于男人来说,哪怕社会上全是“读书订个鸟用”这样的论调,我们都应坚守读书的信念,如果读书成为兴趣和习惯,那就更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