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李白:作诗一流,做人投机1
(一)
一提到李白,10个人脑中有9个人就会想到“诗仙”、“斗酒诗百篇”、“蔑视权贵”等字眼。其实,这也充分说明了10个人有9个人并不了解李白。很多时候,我们了解的历史人物往往是标签化的,平面化的。
多年后,当我遍览多部研究李白的文章后,李白呈现给我的是一个两个极端,一个是做诗的一流,一个则是做人的处处投机。分裂的李白,也许才是真正的李白。通俗点讲,李白从公元701年生,到公元762年死,可以说是一生矛盾,矛盾一生。潇洒一生,一生投机。
记得大学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乐事就是和同桌朗诵李白诗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当年情景真是,少年轻狂,兴致之高,手舞足蹈。
李白诗歌绝对当属一流,毫无争议。少年时代的李白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走一路山川一路诗,留下了太多的华美诗章。唐朝始终是一个尊重诗人的时代,李白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朋友,哪里都有美酒,哪有都有美姬,过得绝对是“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世俗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好不惬意。
李白之所以获得如此的尊重,当然是和他的才气分不开的,人人以与他结交为荣,甚至于一些同时代诗人都是他的粉丝和偶像。举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那就是杜甫和他的交往。
李白和杜甫,绝对是大唐诗歌的双子星座,用我们小时候语文老师的说法,那就是一个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一个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但是现在研究下来,李白因为具有偶像气质,杜甫还是作为他的粉丝,非常崇拜他的。
杜甫和李白第一次见面是在天宝三载(744年),当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正好盛唐诗人高适也正好路过,于是三个人一起搭伙做驴友。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那是一段亲密无间的岁月,“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一直到晚年,杜甫依然沉浸在这种崇拜之中。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自从杜甫和这位老大哥相识以后,前前后后写了20多首关于李白的诗作,而李白写个杜甫的夜就仅仅四首。这一点上也反证了,李白诗歌水平确实深深折服了杜甫,要不然作为唐朝诗史上的另一朵奇葩也不至于崇拜到李白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