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言乞讨者
孩提时代,住在乡下,常遇见两类乞讨者:流动型及暂住型。
流动型乞讨者一般只在某天出现在某村一次,他们一般背着一个小包袱,带着一根拐杖,有的还领有一孩童。待走至农户门前,会很卑微地掏出一个大瓷碗,向主人家道明来意。若是讨来了饭食,无论稠稀,总会深深地对主人鞠上一躬以表谢意。乡下的孩童大都顽皮无比,每见至这些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会哄笑着拣起地上的小石块向他们砸去,他们却并不反抗,也不言论,只是不断地抬起胳膊遮挡着,表情悲戚地快速躲开哄闹的孩子们。大人们若是瞧见,必定会呵斥无知的孩童,并讲明这些外乡人行乞,定是家乡又遇了大水或遭了火灾,出来逃难的。他们的言语中总是充满了同情。
暂住型乞讨者,一般就是本村或附近人,多数是疯癫病患者和被子女遗弃的孤苦老人。晚上,他们大多都有一个固定的落脚点,或是村口某家的柴垛,或是谁家的墙角。第二日,待主人发现,必定会拿出笤帚将他们哄赶至远处,生怕他们身上的虱子跳到自家屋里。尽管如此,村民们却似约定好一般,不忘在饭熟之后,给他们端去一碗,看他们感激的面容时,不免会摇头叹息几声。有时,主人忘了将自家的碗端回,不久就能发现那碗已被洗得干干净净送回门前。有时,家中无人忘了锁门,受过恩惠的乞讨者会远远地照看家门,若是看见外人想进屋,他们便会大声地叫喊,以示警告。
闲暇之余,村妇们聚在一起纳鞋底、聊天时也经常会提及这些乞讨者,言谈中不乏惋惜与关切。
多年来,每当看到有人抱着一个病孩子,或是一身肮脏孤独无助的老人行乞时,我总忍不住掏出零钱来。在我以为,几元零钱于自己是无所谓的事,但于这些行讨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可却因此遇到不少麻烦事。
前两年,我们这里来了一讨饭的人,身强力壮却是衣冠不整,满脸污垢,整天在垃圾池里拣东西吃,晚上随便找一墙角过夜。一个冬日,天异常冷,学校已放寒假,我正在门口小餐馆吃水饺,抬头看见此人正站在对面的围墙边瑟瑟发抖。当时由于下的水饺比较多,我便把锅里剩下的盛在塑料袋里递给了他。不想以后再见到我手中有食物时,他总是迅速走近,眼睛盯着食物。几次之后,我觉得他有能力谋生,便不再给他东西。之后一段时间,他见到我时便做出怪异之举,或是唱歌,或是故意发出声响以引起我的注意。我愈是不理他,他愈是怪异,甚至开始吓唬我家孩子。此属好吃懒做之徒,并没有感恩之心。
近一周,我又遇到了三个乞讨者,有的甚至把手伸在行人面前,不给钱就一直不走,俨然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虽然,我对此很反感,但还是极不情愿地掏出零钱。
也有不少“行讨”人为了讨得更多的利益,不惜教唆一些不明事理的孩子行乞,实属可恶。
一个冬日,我刚从广场的肯德基店出来,就有一个周岁左右的女孩蹒跚着向我走来,手里拿着一叠一元、五角面值的钞票,嘴里不断喊着“妈妈、妈妈……”这么小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和走路,竟然开始了行乞生涯,其家长真是利欲熏心,全然不顾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大概是出于职业习惯,我对着孩子说:“你妈妈呢?她怎么能让你来做这种事?”正说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走过来,一声不吭地带走了她,大孩子的手里也拿有一小叠钞票。我追着说了句:“给你家大人讲,小孩子不能做种事,要安心读书,要懂得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
几天后,我再次途经这里时,发现那个大点的孩子依然带着小孩子把手伸向人群,公然行乞,脸上毫无腼腆与羞愧之色。我忽然痛恶起她的家长来,竟然唆使孩子出来,借助人们的同情心,好讨来几个钱。却不想他们其实已把不劳而获、扭曲的人生观植入了孩子的心灵,给了她们一条不健康的人生之路。
时代变迁,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基本上没有背井离乡逃难的乞讨者,却多了一些利欲熏心的“职业乞讨者”。家中盖着楼房,白天衣冠楚楚上着班,晚上却披上“乞讨服”者大有人在。他们对施舍者的态度由最初的感恩渐到漠然,甚至耍起赖皮,拉住行人的衣角,接到钱后才肯松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