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11月20日,日本华中方面军正式决定兵分三**向南京追击:东**为第11师团天谷支队、第13师团、第16师团,沿沪宁**进袭镇江后,即向南京进犯;中**为第3师团、第9师团,沿宁杭公**进攻宜兴、滦阳、句容,直犯南京;西**为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和第5师团国崎支队,先趋安徽广德,经宣城攻芜湖,再截断南京守军的退**。日军势如破竹,25日便占领了无锡和湖州。28日,日军大本营以“马后炮”的形式下达了进占南京的命令。日本海军第3舰队的第11战队由镇江向下关江面进攻,配合陆军作战。

各**日军犹如脱缰之野马、逐血之群狼,带着凛冽的杀气直扑南京!

“南京!南京!”的进攻口号迅速传遍了整个部队,有的步兵联队每小时强行军竟达到二十公里的惊人速度。天皇的士兵要将象征着大和民族征服精神的军旗插上中国首都的城头,插遍中国的每一座城市!

11月下旬的镇江已是人心惶惶,居民拖家带口纷纷逃离,市面店门紧闭,原来设在镇江的江苏省政府机关也迁往江北的扬州,整个城市死一般寂静。陈颐鼎被蒋介石任命为镇江警备司令,率第87师第261旅防守镇江,第87师其余两个旅则赶往南京布防。还没等陈颐鼎将警备司令部组织起来,12月初,日军先头部队就逼近镇江,南郊竹林寺、鹤林寺一带发生了激战。

12月4日,六辆日军九五式坦克沿着丹阳至镇江的公**突然窜入镇江市区。这种坦克虽然吨位不大,但越野能力强,速度快,常常脱离步兵担任袭扰和侦察任务。

华连诚借鉴上海作战时的经验,将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隐蔽安置在街道两边的房屋内,等日军坦克驶过时,对准坦克的侧后部位猛烈开火。在黄塘渡口一战中,他注意到这种轻型坦克装甲薄弱,而且钢板质量也不是很好,轻机枪子弹能在上面打出凹痕,如果使用重机枪对之近距离直角射击,并用重尖弹,子弹初速大,是可以直接贯穿装甲的。

果不其然,当先一辆日军坦克在扫射中发动机冒出青烟,趴了窝,接着第二辆也被打瘫。后面四辆坦克见势不妙,不愿在失去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冒险,也不管那两辆瘫痪的坦克,立即转向撤出市区。(战斗中日军对落难的战友一直非常冷漠,这与美军等西方军队截然不同。)弟兄们吸取上次的教训,先往坦克的射击孔里扔手榴弹,然后再将这两辆坦克团团围住。

华连诚跳上坦克炮塔,打开舱盖,一把拎出一具日军的死尸,喊道:“弟兄们,看到了吗?日本人不是打不死的!不是不可战胜的!”全营士气大振,许多人爬上坦克尽情欢呼。

华连诚命令将缴获的太阳旗、望远镜送到旅部去。他们在坦克内还发现了白布包着的骨灰盒,这是日军伤亡惨重的象征。日本兵带着同伙的骨灰盒冲锋陷阵,以为能让死去的同伙一起享受胜利的狂欢,不想却一同变成了异国之鬼。

6日,贵州赶来的第103师达到镇江接防,第87师第261旅奉命撤往江北,担任苏北地区的作战任务。第87师曾长期驻扎南京,许多官兵对南京都很有感情,他们一致要求参加保卫首都的战斗以增添第87师的光辉战历,最终得到了批准。

7日,由于中日双方战线胶着,第261旅各部相机向第103师转交阵地,分批至下蜀车站乘火车,到南京尧化门站下车,集中后再步行赶往孝陵卫。

列车一停站,那些从战场上转送下来的伤兵、疏散的机关部门以及拖家带口的难民,上车的,下车的,乱糟糟挤成一团,老人**孩子哭泣,人们脸上充满了疲惫、困惑和焦虑,经历的是无尽的艰辛和痛苦。

一个孩子问母亲:“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大老远的来南京?”母亲指着华连诚的部队对孩子说:“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有很多军队保卫,到了南京我们就安全了!”华连诚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感到这身军装的分量是何其沉重,而自己又是何等的不称职。

部队**经一个村庄,却见村子里燃起熊熊大火,一群士兵正在驱赶村民,一个老妇人披头散发,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华连诚问起缘由,那老妇人说,军队把村民带走,然后把村庄烧毁,村民们如果有谁不愿意,就会被当作汉奸枪毙。

华连诚又惊又怒,找来这些士兵的长官质问:“军队拿国家的俸禄,就是要保境安民,你们这种做法,和土匪有什么两样?”

那个军官是个中尉,见华连诚军衔比他高,陪着笑脸解释说:“兄弟也是奉命办事,这是上头的命令:焦土抗战!”

“谁下的命令?”

“是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听说是汪主席的主张。”

华连诚想起了几个月前汪精卫发表的“焦土抗战”讲话:

“侵略者之所以勇于侵略,无非是想占领我们的土地,奴役我们的人民。如果他们侵略的结果,所能得到的只是满地尸骸,一片瓦砾,侵略者有何用处?人人如此,处处如此,侵略者便终于不能不回头!所以,为了有效困扰打击敌人,必须在前线实行焦土抗战,坚壁清野,使入侵之敌无处容身……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我们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不留一个傀儡的种子……我们牺牲完了,我们抵抗之目的也达到了。”

望着村子残垣断壁上的标语“好男儿就要做拯救民族的英雄”“保卫国土是每个国民的职责”,华连诚露出了一丝苦笑,喉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他不知道“焦土抗战”是对还是错,只是觉得中国百姓人人皆苦。

华连诚率一营到达尧化门已经是夜间,周围所经过的村庄不见人迹,听不到鸡啼犬吠,村民们都已经逃离了。

8日拂晓时分,部队迎着湿冷的晨风赶到了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的孝陵卫。孝陵卫因明孝陵的卫戍部队驻扎而得名。华连诚对这一带很熟悉,这里曾留下过他军旅生涯的一段难忘时光,但此时一看,荒坡枯草,景色萧瑟,了无生气,昔日的几排营房不见了,农科所的房子也烧毁了,只有卫岗高坡上的孔样熙公馆还是老样子。

连日战斗,加之一夜行军,官兵异常疲倦,陈颐鼎令第521团在中央体育场休息,第522团在钟灵街休息,旅部及其他配属单位到孝陵卫休息,并派人进城与第87师师部联系。

部队休息期间陆续听到了一些消息。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往陪都重庆。南京的高级官员、富商大贾早已撤离,留下的除了战斗人员,大多是妇孺老幼。11月底,南京已经全城戒严,进入战时状态。在召开南京卫戍部队各师主官参加的作战会议时,卫戍司令官唐生智说:“作为南京城最高统帅,我决心与南京共存亡!南京失守我亦不生!”语气非常坚决,并对新闻记者发表了类似讲话,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这些话传达到第522团,华连诚等官兵闻之无不感动。

还有人传达长官部意图说:“决心要在南京城打三个月,坚持下去,国际形势就会起变化,我们就会胜利。”华连诚认为这是胡话,莫说三个月,南京只怕连一个月也守不住。国际形势?也是空心汤圆罢了!自身实力孱弱,光指望人家是靠不住的,这个道理本来不难懂,他直到现在才明白。德国人的表现已经让华连诚灰心了;在西方利益集中的上海打了这么久,日本人还炸过美英的侨民住所,可要说美英两国对此有什么反应,他们倒是在11月8日布鲁塞尔九国公约会议上否决了苏联提出的集体制裁日本的方案;至于苏联,他们援华的人员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不能左右大局。

这天上午,一批荷枪实弹的中央军校的学员偷偷出了南京城,来到第522团一营,要求作为普通一兵参加中山门保卫战。这些学员们还没有军衔,左、右领子上仍然分别缀着写有“陆军”、“军校”两字的蓝色圆领章。

华连诚看着钢盔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热切的脸,他们的眼光依然明亮,没有硝烟和鲜血熏染的痕迹,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紧张而充实的军校生活,读书、操练、演习,军歌嘹亮,豪情万丈……他也想起了钱才官、郭怀**,想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洒抗日疆场尸骨**的同学……华连诚拒绝了这些学员们的要求,他深知培养一个合格的军官有多么不容易,他们还没毕业,就这么战死太可惜。他语重心长地说:“抗日何必急于一时?这场大战会持续很长时间,我国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充实军队。你们是国军的栋梁,你们多活下一个人,就多为国军保留了一分元气!等你们学好了本领,才是效命疆场、为国立功之时。我们就是战死了,只要后继有人,也就死而无憾!”

学员们听了无不动容,许多人眼眶都红了,华连诚斩钉截铁地命令他们:“全体返回南京城!”

随着战争的延续,他对部队“后继无人”的感觉明显起来了——倒不是补充兵的数量问题,相比其他部队,第87师在装备人员上的补充是优先照顾的——问题在于:所补充的官兵,其军事素质比原来的老兵差了一大截;反观日军,从上海一**打到南京,照理说也遭受了很大损失,可是在交战中并没有感觉到日军兵员素质的下降,鬼子士兵的战术动作和军官的战术指挥依然了得。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日军损失要小于中国军队,补充员额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的战争储备能力是很强的,预备役人员训练有素且数量充足。

冬季的南京天空清冷蔚蓝,中午时分,淡淡的阳光透出了云层,树枝上的冰霜开始慢慢融化。士兵们以班排为单位集中,准备吃饭,端着空饭碗等候时,一些没到过南京的士兵聚在一起,听那些老兵指点周围的景色,讲述那些真假不分的传闻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