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跨越彩虹的不死鸟 7

回家

夜色渐渐散去,人们发现船已冲上了悬崖旁的乱石滩。悬崖上有一座灯塔在雾色中若隐若现,闪着微弱的灯光。那灯光似乎在移动,缓缓在朝着船的方向走来。

难道有人发现了他们?这究竟是什么地方?雾色中传来了夜莺的鸣叫,悠扬婉转,像是一首哀伤的歌。

怎么看起来像圣菲尔堡的海边?

"她来了!"陆云起躺在那儿无力地说。

随着灯光的移动,从浓雾中走来了一位女子,身着一件淡紫色的带有古典风格的长裙,栗色的长发像大波浪一样垂到惨白的肩上。

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几乎轻盈到无声。

她走到了甲板上,此时几乎所有了解圣菲尔堡的人都认出她来了,她就是圣菲尔堡塔楼上画中的女人--卡翠娜。

"不可能,不可能,她是不存在的,她早就死了,只存在传说中!"渡边惊呼。在渡边心中,卡翠娜只是一个可以让他玩弄玄虚、早已不存在的人。

"她一直就存在,是她在掌控着一切。渡边,你输了!"贝克牧师得意地笑着说。

她走到了陆云起的身边,放下手中的灯,轻轻地呼唤:"安吉尔!"陆云起浑身是血,试图坐起来,说:"我回来了!""我知道你会回来的,我说过在这里等你,就一直在这里等你,你说你会回来的,你会回来拯救你苦难的爱人和子孙的。"卡翠娜握住他的手说。

"不,我要赎罪,为了你们我要赎罪!"陆云起挣扎着要坐起来,卡翠娜赶紧扶他站起来。人们都看见了陆云起背对着他们在剧烈咳着嗽,一股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几乎将卡翠娜的裙子染红了。

"阿达,你过来!"咳嗽完了,他说。

陆云起缓缓地转过身。人们惊呆了,透过蒙蒙雾气,看见站在眼前的根本不是陆云起,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棕发碧眼的欧洲人,安吉尔真的回来了。

"阿达,你过来!"安吉尔再一次呼喊木若呆鸡的阿达。

阿达无言地走了过去。安吉尔将一直捂着胸口的手挪开,枪伤仍在不停地流着血。

"血流光了,我把全部......全部都还给你们,还给丽达,真的很对不起。但所有的罪让我一个人承担吧。求你......求你宽恕所有的人!"阿达全身颤抖着,却依然无语。

"答应我,阿达!"安吉尔说道。

"为什么会这样,是我错了吗?如果真的天意如此,我只能宽恕你们吗?不,不能,只有地狱的烈火将你焚烧千百遍,尖刀粉碎你的心脏,才能洗清你的犯下的罪,对不起!我......"阿达说着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直刺安吉尔的心窝,喷涌而出的鲜血溅到了十数米之外,所有人都发出了惊恐地叫喊。安吉尔本来模糊的面色迅速变得如白纸般,溶解在了薄雾之中。

安吉尔无力地倒在卡翠娜怀里。

"这就是我百年的仇恨吗?我该何去何从?"阿达自问。

"你们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回去?你们东方有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是时候了,你们要争取的是自我解放和自由,回到你们祖辈生活的地方去吧!你们终将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贝克牧师走了过来说。

"故乡!"阿达苍老的眼神中散发出了光芒。

"他们才是希望!"阿达回头看着跟随他的年轻人。

"走吧!"阿达挥了挥手走下了船,一行人消失在了茫茫雾色中。

天色渐亮了,薄雾飘来散去,将人映衬得如同幻影一般,卡翠娜轻轻地将安吉尔放下,转身向岸上走去。

忽然,狂风大作,浓云密布,一道闪电击中的船旁的海滩,惊天动地的巨响几乎将船上所有的人都震晕了。倾盆大雨随即而至,将所有的痕迹都冲刷得干干净净。

小松被海鸟的叫声唤醒,一睁开眼就看见了纯净蔚蓝的天空,海浪发出极其温柔的追逐声。

"老爷呢?"

记忆迅速地恢复,他条件放射般地坐了起来。他看见甲板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三个人,近处是贝克牧师和罗伯特,看不清远处躺着的是谁。而渡边一伙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

他赶紧拍了拍贝克牧师和罗伯特,他们俩马上就醒了!

"那边是我的主人吗?"小松指着那边俯卧着,衣裳破碎,血肉模糊的人紧张地问。

贝克牧师起身走过去,拍了拍这人,等了好半天这人才缓缓动了动,转过头说道:"别吵我,我全身都疼!"贝克牧师笑着说:"不错,是威廉,他没事的!"结局

陆云起受了枪伤和刀伤,但都没在要害**上,他在圣菲尔堡休养了半个月就基本上恢复了。

人们拆开了海边的灯塔,发现了一具女人的尸骨,罗伯特亲自将她葬到了琼斯家的墓地里,并立了一个碑。

Katrima.Johns

1770-1892

很多朋友问罗伯特,卡翠娜故去的日子是不是写错了一个数字,应该是1792

年,而不是1892年,罗伯特总是笑着摇摇头说,碑已立了,将错就错吧。

也许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但是细心的读者会问,陆云起来到英国是来做外交官的,还是忙于处理一百年来的纠缠不清的感情?当然,陆云起是来处理军购问题的,本故事只不过是他在英国的一段小小插曲。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圣菲尔堡的主人,本身就是一个地位非凡的家族,而海伦的父亲与叔叔更是身居要职。

海伦顺利地成为了琼斯伯爵夫人。那场盛大的婚礼后,他们并没有像先前打算的那样离开圣菲尔堡,而是选择了留下。为了感谢陆云起的帮助,也为了只有他们心中才明白无法割舍的关系,琼斯伯爵夫妇放弃了赴非洲的蜜月旅行,全心帮助陆云起完成他在英国的工作任务。

陆云起的工作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在英格兰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冬天后,他在一**三年春天回到了国内。但是,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努力而会有所改变。第二年,甲午战争拉开了中日百年恩怨的序幕,直到今天那些纷争依然存在,而始作蛹者早已灰飞烟灭。

多年后,陆云起又来到了欧洲,工作之余再次拜访圣菲尔堡。他与罗伯特相见如故,却从未聊起这段往事,也没有去看卡翠娜的画像。只是在藏书室与安吉尔画像相遇时,他才停下了脚步,似乎在回忆什么。

附录:陆云起生平

陆云起,字春诚,生于清祺祥元年(公元1862年),籍贯广东香山。陆家为当地世族,家道殷实。父亲陆富忠为咸丰年间落第秀才,后常年在南洋行走经商,是一位眼界开阔、颇有见识的人。陆云起是家中次子,传说出生时屋后有祥云升起,故名云起。陆富忠最初期望两个儿子一文一武,所以五岁时,陆云起就被父亲送往武馆习武,但后来见他天资聪颖,便又亲自教他读书。

1872年,清廷决定向美国派出小留学生,史称留洋幼童。陆富忠开始让大儿子去试试,但大儿子死活也不愿去那所谓的"蛮荒之地",便将目光转向了小儿子。那年,陆云起才十岁。

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陆云起随其他一百多名少年在上海登船出发。

9月15日,陆云起他们在旧金山登陆,然后坐火车横跨美洲大陆来到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中国留学事务局就设立在那儿。

许多年后,陆云起回忆起在哈特福特的时光,才发现那是他人生中最快乐充实的日子。留学事务局将他安排在当地的汉斯先生家,汉斯夫妇非常喜欢他,称他为上帝赐予他们的"东方小王子",汉斯夫妇的关爱使他很快融入了美国的生活。汉斯夫妇有个小女儿比陆云起小两岁,叫玛利亚,两人青梅竹马,非常要好。陆云起在汉斯家居住了七年,直到1879年他进入耶鲁大学才告别汉斯家,来到了纽黑文。此时,他已成长为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

耶鲁是所有学子的梦想之地,不仅有来自美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志青年。但陆云起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优秀,无论是学业、演讲或体育运动都是拔尖的。在这里他认识了与他有着不解之缘的罗伯特.琼斯,还有与他较量了几十年的渡边康雄。

但是原本清政府设立的长达十五年的留学计划,在进行到第十年因遭到国内的强烈反对嘎然而止。

1881年,全部留洋幼童被召回,陆云起不得不中断他在耶鲁的学业。

美国的朋友在哈特福特的避难山教堂,为即将回国的同学举行了告别晚会。汉斯夫妇和玛利亚,还有从纽黑文市的远道赶来的罗伯特及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那时他甚至想做一个叛逆者,永远留下来,但终究还是没有这个勇气。大洋彼岸那片古老的大地始终是他的家,他注定是要回去的。

他们在旧金山搭乘了北京城号轮船于当年秋天抵达了上海。

回到阔别近十年的家乡,当年的幼童已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第二年,陆云起就结婚了,妻子是父亲好朋友的女儿,早在幼年时就定下了亲。成亲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爱的人在大洋彼岸,玛利亚最后泪眼婆娑的样子始终在他心中不能忘怀。可惜再次见面已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那时他是大清国驻纽约总领事,而玛利亚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回国后的最初几年碌碌而无为。他首先在海军服役了一段时间,**了中法马尾海战的惨败。战后他痛定思痛,对于中国海疆防御提出了系统看法,颇得李鸿章赏识,在李鸿章的大力提携下,二十五岁进入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了职业外交官。

经过一番磨练和洗礼,陆云起和他的同学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几乎亲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1894年中日海战,

1898年戊戍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

1911年辛亥革命。他们中有的成为中国铁**、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有的是李鸿章的幕僚,有的是袁世凯的顾问;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有日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的唐绍仪,也有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的唐国安。

十九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加紧了对台湾的睽视,到了

1892年中日之间的矛盾已是一触即发,为了寻求列强对中国的支持,陆云起受命出使英国。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了,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争,这两个东方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西方的军事战术,和西方式教育培养的一代军官,进行了一次空前惨烈的战略决战。

中国战败,陆云起随李鸿章等政府要员赴日议和,站在伊藤博文身后的正是他的同学渡边康雄。两人彼此可以说旗鼓相当,当年他们就读欧美学校的老师认为中国学生甚至更优秀,但是为什么中国会失败,陆云起无数次这样问自己。

1895年,陆云起赴圣彼得堡任驻俄公使馆馆员,次年调任巴黎,在中国驻法公使馆任参赞,这两地都不是他所熟知的英美**,但俄法的思想和政治领域在当年更为激进与开阔,巴黎更是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在这里他得以有机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艺术沙龙。受着巴黎的文化和艺术气息的熏陶,他对中西文化的深层次差异进行了分析。他常用法文在当地报纸上撰文,向法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和传统本质所在,深**国人喜欢,数次被邀请做大学讲座。

庚子之后,陆云起以随员身份随醇亲王载沣依约赴德"谢罪"。德国人有意侮辱载沣,以报德国大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之怨。好在陆云起等交涉得当,得以免去德国人要求载沣向德国国王行跪拜礼的耻辱。

1902年,陆云起赴美出任驻纽约总领事,在任期间与当时驻美公使梁诚积极推动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至此,他的外交声誉日隆。

1905年,陆云起首次以独立外交官身份出使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国。在这期间,陆云起作了几件于国于民皆大有益之事,如制止美、墨**的"华工契约",交涉赎回粤汉铁**等。

1910年,陆云起在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出任驻英公使。

尽管陆云起和他的同学在那个时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这个最后的王朝彻底崩塌了。

1912年,他回到了北京,在新政府的外交部出任要职。但他很快发现,这仍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政府。伴随着阴谋和政变,他在北洋政府里几度浮沉,当过外交部部长,也当过次长,数次欲以己之力挽狂澜,却只见总统们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外交全成了投机者与列强的交易。

1920年,他终于挂冠而去,旅居伦敦十数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政府邀请下,他在日内瓦的国联理事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也深切感到国家之危难。

1932年,他受邀回到国内,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对外政策顾问。

1943年,八十一岁的陆云起本想随蒋夫人宋美龄访美,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日事业的更大支持,无奈年事已高无法成行,蒋夫人临行前曾与其长谈,征求其意见。

1946年,陆云起在南京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在他传奇一生落幕前,

终于看见了日本的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