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浅时,学会果敢

日本,氤氲着樱花香气的国度,给了她知识,也给了她见识及审美。

在多年以后,她以此为养分,自强自立,渡过事业上的诸多坎坷难关。

初到日本,他们于朝朝暮暮里尽是浓情蜜意。

夏之时专门为她请来家教,教她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科的课程。不久,他们还收获了一个爱情的结晶,即大女儿夏国琼。她聪慧、勤奋、好学,不到四年就修完了所有课程。

生活里满是肉眼可见的安稳静好。

只是,暮色四合中,黑暗终会来临,再美好的生活也会有无数暗礁。

像所有的寻常夫妻,他们在日日相处中,逐渐起了摩擦。

原来,他爱她,却并非表面那般,他始终介怀她青楼女子的身份。烟花柳巷里的女子,于他而言始终忘不了“露水”二字。所以,好些时候他会处处留心,暗暗对她起各种疑心。尤其在袁世凯去世后,他由日本返川时,留给她的是一把枪,说除了防身之外,如果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就用这把枪自尽。

一语之下,她的心便凉了。

原来,他和世间凡俗男子并无二致。一直,是她将他看高;而他,一直在看轻她。

风尘中摸爬滚打的几年里,她早已看清世相,知晓男子的真心如同柳絮飞花,稀缺而不可握在手心。只是未曾想到,这么快自己就看到他全无真心的模样。

于是,他们的婚姻有了第一道深深的裂隙。

接下来,日子也没有变得更好。

1917年,夏之时父亲病危,她应他的要求,放弃去法国深造的机会,带着孩子回到了夏之时的老家四川合江。

归来后,她更见识到生活中的诸多丑陋。

夏家是大户人家,根本没把她视为明媒正娶的夫人,她青楼女子的身份更招致所有人诟病。被排挤、被咒骂、被指桑骂槐,是常有的事,更有甚者,家里长辈们开始商量给夏之时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为妻,言说青楼女子有伤门风,断不能做正房。

彼时,她以为可以看到丈夫的担当,然而,她见到的却是夏之时的冷酷。

面对这一切,他竟然让她忍,让她不要在意。

秋风起,岁月凉。她知道,这世间谁都无以依赖,唯有让自己强大。

于是,她开始学习技能,一切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技能,比如,缝纫、绣花、烧饭、洗衣;比如,帮着招待亲朋好友,教子女、侄子们读书学习;再比如,帮总管记账……每天都起早贪黑。

夏家很大,诸事繁多,但上上下下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序。

她终于赢得公婆一家人的欢心、认可。

一场隆重的婚礼,在公婆的亲自主持下,热闹地举行了。她终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正房。

可是,生活却不放过她。

夏之时,突然被革职了。原本意气风发之人,遭遇变故后竟然自暴自弃起来,每天不是借酒浇愁,就是吸食鸦片、赌博。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守旧的、暴躁的、消极的人,喝醉了,会对她拳脚相加;赌输了,会嫌弃她只会生女儿。重男轻女的他,不仅对女儿们不管不问,还极其厌烦她们,动不动就对她们打骂。

她曾以为他是个新式的人,哪知他骨子里如此陈腐。

她的生活就此落进冰窖。

然而,她是懂得感恩的人,念他曾救自己于苦海,所以一忍再忍。

董竹君和她的孩子

可是,世间万事万物,最难揣测的,是人心。

她的隐忍却助长了他的戾气。

一次,为了一件小事,他竟然掏出枪威胁她,让她伤心绝望至极。最令人唏嘘的就是这样的感情,落进生活里,她眼睁睁地看着爱的余温一点点散去,只剩面目狰狞。

但是,为了曾经的恩情,她还是决定忍。

她曾以为,这一切的症结都在于自己没有为他生下儿子。

可是,生活的狰狞一点点扩大,当她终于为夏家生下儿子时,一切却并没有改观。

他还是那个暴戾的人,并且愈演愈烈,他竟然不让女儿们继续读书了。

他加诸竹君身上再多苦痛,她都不会抗争,但是,于子女成长尤其是读书方面,她做不到任何让步。

知识能改变命运,她始终这般笃定地认为。

于是,她据理力争,与他激烈地争吵起来。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全身洋溢着朝气的革命青年,竟迂腐至极,恼羞成怒地拿起菜刀说要砍死她。

那一刻,她幡然醒悟,自己牺牲再多,都拯救不了这破碎不堪的婚姻了。

细细思量之后,她决然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夏家,到了上海。

这一举动,瞬间震惊了成都城,成为当时各家报纸纷纷炒作的热门新闻。

不久,她和追到上海的夏之时签订了一份分居五年的协议。谁知,签订之后夏之时来了一句:“你要跟我夏之时离婚,将来如果在上海滩站得住,能把这几个女儿养活养大的话——不要说受教育了——我在手板里煎鱼给你吃。”这话顿时让她心如死灰,对他残存的一点爱意和敬意全都化为烟尘。

五年后,他们正式离婚。

那一年,她34岁。

夏之时这个人,从此于她的生命里,她四个女儿的生命里自动消失了。

也罢,生活是自己的,荣光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

她从不纠结这些,她想的是如何养活一大家子人。

父母年迈,孩子们年幼,她要扛起所有的生计。她,才是拯救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从此,她独自带着四个女儿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