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长安不相信眼泪

引子

天宝六年(747年)的冬天,北风凛冽,天色迷蒙,宋州千里平川,地无涯际,层层浓云遮蔽白日,渲染黄晕,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不一会儿,大片的雪花呼啸而下,扑向行人的面颊,打在粗厚的 絁袍上。宋州是中原大城,这一日天色阴郁,城门外往来者寥寥,郊亭的酒肆还在执着地开张。酒肆门外,站着两个汉子,执着地不肯分别。

“令望兄,长安一别,算到今日十余年。你我当时都青春不羁,如今却连酒钱都掏不出来。”

“达夫不要这么说,你将来是要鱼化龙的人。不像在下,还要四处讨生活,没有着落。”

“令望兄,天寒地冻,我还拉着你在这里说长道短,热的酒也没有一杯。我怕耽搁了,令望兄今夜又得在荒村投宿。”

达夫牵过一旁不耐烦的马,董令望拍了拍这仅剩的“忠仆”,跨鞍上马。达夫似乎还有什么话,压在嘴边,咽了下去,只是胡须动了一动。

二人叉手施礼,青丝苍颜,只有这个礼节不曾移转了。

达夫看着董令望一人一马,哆哆嗦嗦,迎着北风,跑不了,也走不快。他赶紧追上去,从怀中掏出两张纸,递给董令望,然后当着马头,再施一礼,转身走开。这一次轮到董令望目送达夫,等到达夫的壮实身影消失在远方,董令望才展开纸,读其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其一》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其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诗看罢,董令望赶紧催马,登上沙丘,可天地茫茫,飞雪漫天,竟连半个行人也找不到了。董令望立于马上,对着宋州城的方向抱拳施礼。仰面忍泪,扭头催动马蹄,消失在了皑皑荒原之中。

这个题诗的汉子叫高适,字达夫,行次三十五。这一年是他蜗居宋州的第九个年头,诗名已经有了,功名还欠一点。他总和别人说,自己出身渤海高氏,是一等一的大家族。不但他自己这么说,他全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是他们家人的墓志铭,无不把籍贯刻成渤海。可渤海高氏中查无此人。这也不是高家好攀高枝,在那个门第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谁都想把自己的门第抬高,得别人高看一眼。只不过,这只能在精神上给自己加分,前途方面,高适已经付出了三十年光阴,仍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