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河意义

就这样,经过前后六年的时间,一条四千多里长、沟通五大水系、辐射东西南三方的庞大水利工程大运河,终于全面竣工。这也是人类在近代以前开凿的最长的人工运河,比后来的京杭运河还长一千四百多里。

这么一个大工程,应该怎么评价?以今天的眼光看,我们必须承认,这项工程太伟大了。

首先,它促成了隋朝的政治统一和经济流通,是隋朝富强的基础。这在此前已经说明,无须赘言。但是,这还不是大运河的全部意义。

更重要的是,大运河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隋朝一个时代,而是一直到唐、宋两朝。以唐朝为例,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东北部地区大片土地都割据自雄,不再给远在西北的中央提供赋税了,在这种情况下,大运河就成了唐朝的生命线,就是靠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来东南地区的财富,唐朝才又苦苦支撑了一百多年。后来黄巢起义断绝运河河道,唐朝就迅速灭亡了。一条运河维系了一个历史上最强大的朝廷,这样的功劳,再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再看宋朝。宋朝经济发达,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盛极一时。以汴京为背景的《清明上河图》,直到今天还让人赞叹不已。汴京的发达是怎么来的?跟大运河也有莫大关系。据《宋史·河渠志》中记载,宋朝人张洎说过:“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大意是说,只有那汴水贯穿中国,连接黄河,又通过航运沟通长江,惠及南海,天下一半的财富,以及山川湖泽无数的宝物,全都要从这条水路运往朝廷。

在这段话里至关重要的汴水,指的就是大运河通济渠一段。甚至直到元、明、清三朝,虽然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重新开凿了京杭运河,但是,京杭运河在很多地方还是沿用了隋代大运河的河道。有些河段,直到今天还能继续通航。真可谓一条大河波浪宽,利国利民千余年。

中国人固然有修运河的传统,但是,在隋炀帝以前,所有的运河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泽被千秋的水道网,从来就没有人想过,也从来就没有人做过,但是,隋炀帝想到了,也做到了。这难道不伟大吗?

问题是,隋朝的老百姓怎么看待这项工程呢?他们的心情和我们这些千载之后的旁观者并不一样。我们说这项工程伟大,是因为我们只享受它的恩惠,而没参与它的建设,真正的建设者,恐怕就要说它是一条吃人的河了。

大运河真正开凿的时间其实不足一年半。用一年半的时间贯通四千多里,虽然尽量利用旧有水道,但是,对老百姓而言还是极其沉重的负担。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开凿通济渠,隋炀帝一次役使男丁百余万;开凿邗沟,役使男丁十余万;开凿永济渠,更是征发丁壮五百余万。后来,丁男实在不够用了,居然让妇女服役,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工程量大还不算,大运河工程质量的要求还特别高。高到什么程度?就拿最先开通的通济渠和邗沟来说,隋炀帝要求“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条运河的宽度要统一为四十步,还要在河岸上都栽上柳树。

这些柳树,直到唐朝后期还挺立在河堤两岸,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白居易感时伤世,为之赋诗《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种柳树当然没有错,但是,当年那些挖河的民夫,种树的丁匠,面对如此紧急的工程,如此高标准的规格,又会作何感想呢?而且,就在修运河的同时,隋炀帝还在沿岸兴修了大量的行宫和粮仓作为配套设施。这样一来,整个工程量就更大了。

如此大的工程量,如此紧迫的时间,怎么完成?跟修东都洛阳一样,让冷血的监工监督,逼迫民夫进行超常规、超负荷的劳动。这样一来,结果不用说,又是民夫大量死亡。

本章开篇提到过的麻胡子麻叔谋,就是当时监工的代表。按照《隋帝开河记》的说法,麻叔谋是开河总监,素以严厉著称。每天监督别人,自己也难免着急上火,到了宁陵(今河南宁陵),麻胡子病倒了。医生看了看,开了几服药,留下话,说必须用羊肉当药引子才行。麻叔谋赶紧让人在当地买羊肉。

宁陵县有个人叫陶榔儿,一听说这件事就动心思了。他家祖坟靠近运河河道,他害怕挖河的时候挖到他家祖坟,想给麻叔谋送礼,请麻叔谋稍微改道,绕过他家祖坟。送什么礼呢?麻叔谋不是要吃羊肉吗?按道理应该送羊肉。可是,陶榔儿觉得这礼物太普通了,不够档次,干脆偷了别人家一个小孩,谎称羊肉,蒸熟后献给麻叔谋做药引子。麻叔谋吃得香美异常,十分满意,就真的下令让河道在经过陶家坟地时绕了个弯。其他黑恶势力一看,原来送孩子肉就能办成事,纷纷在四邻八乡偷孩子,孝敬麻叔谋。

麻叔谋一共吃了多少小孩?据说有好几百个。这样一来,老百姓吓坏了,谁家有小孩都赶紧藏起来,连晚上睡觉都把小孩锁在柜子里。小孩一哭一闹,大人赶紧说,麻胡子来了!小孩一听,马上一声不吭。久而久之,麻胡子就和欧洲的蓝胡子一样,成了吓人的怪物,直到今天,许多农村老太太还这么吓唬小孩。

这故事是不是真的?很可能不是。因为在《隋书》或者其他文献中,完全找不到有关麻叔谋的记载,但是,它反映的情绪是真的。老百姓不敢骂皇帝,就塑造了这么一个黑心的、吃人的开河总监。这吃人的麻胡子背后,不就是吃人的隋炀帝吗?把这毁誉两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就能对大运河进行整体评价了。

什么评价呢?这项工程非常伟大,但是,过程太快,政策太猛,造成了滥用民力的大失误。然而,这是我们今天的反思,隋炀帝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据说,隋炀帝在通济渠开通以后,非常兴奋,曾经写下《水调歌》志喜。老百姓在哭,皇帝在歌,这一歌一哭之间,问题就来了。和营建东都洛阳一样,一项伟大的工程如果不能惠及当时的百姓,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如果不能体恤自己的子民,一个高速前进的王朝如果不肯等等蹒跚前行的百姓,让他们稍稍喘口气,及时休养生息,那么,离心离德的情绪就会出现。而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对隋炀帝的统治,对隋朝的发展可都不是好事。

隋炀帝已经开了运河,那么,他下一步又要做什么?